做自然的朋友
2017-11-01
回顾
做自然的朋友
2017年9期封面
再看生物多样性保护:
中国新闻网:
《最高法: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加强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履行国际义务,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手段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先后制定、修订了多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实现了对生物多样性的全方位立法保护。
江苏科技报:
《生物多样性与地球环境变化有关》——中美学者研究发现,奥陶纪海洋生物大爆发或与海平面上升有关。发生在4.85亿年前的奥陶纪海洋生物大辐射事件,是地球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生物大爆发。在这次持续4000多万年的物种爆发事件中,目、科、属和种等较低级别的生物分类单元大量增加。
9月16日,新华社微信公众号刊发了一则视频类公益广告——《三只动物的自白:谢谢你保护我们,朋友!》,从熊猫、滇金丝猴、丹顶鹤的视角讲述了野生动物保护的进展,“1950年中国颁布了第一部动物保护法《稀有动物保护法》,至今中国已经颁发了29部保护动物的法律法规,建立了2500多个野生动物保护区,占地面积有150万平方公里,如今中国多数珍稀野生动物都有了特定的保护区”。
野生动物保护的进展只是多年来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侧影之一。十八大以来,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目前,我国通过完善保护政策、加强保护体系建设、恢复退化生态系统和推动公众参与等措施,使生态环境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缓解。部分区域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恢复,一些重点保护物种种群有所增长。
自然生态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自然保护区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国家战略中发挥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正如城市村庄向人类提供安身立命之所一样,自然保护区为珍稀动植物提供繁衍之地,是“天然基因库”,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筑牢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区建设,各级政府相继出台自然保护区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自然保护区数量迅速增加,保护区类型逐渐丰富,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除了政府发力外,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需要更多的“徐秀娟”,每一个人都应成为自然的朋友,只有身体力行地爱护自然,才能坦然地接受自然的馈赠和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