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山水 通江海
——广东珠海水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观察

2017-11-01车小磊

中国水利 2017年15期
关键词:珠海市文明城市珠海

文/本刊记者 车小磊

融山水 通江海
——广东珠海水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观察

文/本刊记者 车小磊

海上云天,天下珠海。在富庶的珠三角,珠海的“海”字最名副其实——海洋面积和海岛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海岸线最长,珠海因而也称“百岛之市”。相传有仙女于此流连美景,并与凡人留下了一段哀婉的爱情故事,因而珠海又名“浪漫之城”。

珠海还是座水乡,城乡河涌纵横、开门见水,处处绿意葱茏、生机盎然。浪漫的百岛之城,如何“活”一方之水,打造国际化宜居城市?来珠海,感受到特区融山水、通江海的水生态文明建设之道。

规划与布局——探索水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千里珠江入海处,珠海因此得名。珠海市位于广东省南部,是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珠江入海口西岸金星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崖门等五门之水在此汇流入海,有大小120多条河道,有众多湖泊水库,还有众多河涌横亘在丘陵、平原之间。

珠海还有天赐的优良生态——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淇澳红树林湿地、斗门水松林湿地、华发水郡湿地等类型区域,吸引了物种丰富的鸟类、鱼类在此繁衍生存,一派和谐自然景象,百姓其乐融融。

环境是珠海的特色品牌,也是珠海最大的财富。当地政府意识到这点,于是他们将特区30年来生态优先的发展模式一脉相承,不遗余力地推动生态城市和宜居城市建设。

2014年5月,珠海市被列为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12月底,珠海市就向水利部上报了详尽的《珠海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方案提出珠海市的核心理念是 “蓝色珠海、生态水城”,要构建稳固可靠的水安全体系、健康畅达的水环境体系、和谐秀美的水生态体系、 严格集约的水管理体系、水乡特色的水文化体系,打造“一山三河百村落、两带三园百海岛”的珠海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达到“水为脉络、望山见水、人水和谐、山海相拥、陆岛相望”的建设目标。

珠海市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各区政府(管委会)和市有关单位主要领导任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海洋农业和水务局,并具体牵头各项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市级财政安排好创建专项资金,各区(功能区)根据实际情况落实经费,组织好重点工程资金配套。市委、市政府把创建任务纳入专项督察重点工作,将建设任务纳入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范围。

横琴滨海次干路景观工程

竹银水库保障澳门供水安全

2015年,《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出台,旨在通过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让城市安全并且可持续发展。

市海洋农业和水务局总工程师张渊说,珠海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期内将投资72.78亿元,计划用3年时间,显著提升城乡防洪、供水保障能力,有效解决前山河、黄杨河等重点流域的水环境问题,有效保护和修复主要入海水道、河流水生态环境。

不难看出,珠海想要探索的,是独具山、水、港城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路径。

治理再提升——留下生态水网这笔财富

像其他许多城市一样,珠海也经历过发展的蛮荒时代。

珠海的“母亲河”前山河,世代孕育珠海人民和澳门同胞。受多年污染排放所累,前山河也曾臭气熏天、污秽不堪,周边居民颇有怨言。2013年后,整治非法养殖排放的“门户行动”开展,当地政府还出台规定,该转产的转产,该搬迁的搬迁。前山河流域环境综合提升工程被珠海市列为唯一的“三个‘一把手’工程”,从2014年起全面推进畜禽养殖清理、污水处理、河渠截污纳管整治、旧村社区更新改造、堤岸景观提升“五大措施”。为了这条河,珠海在2016年5月出台了专门的《珠海经济特区前山河流域管理条例》,揭开了依法治河的新篇章。

几年治理后,日渐恢复美丽的前山河重新与市民亲近起来。河畔道路绿化堪称样板,亲水平台广场整洁一新,带动着两岸楼厦拔地而起、鳞次栉比。

在香洲区前山北部永二村口的雨水湖,水波荡漾的水面一侧,正在修建一条穿湖而过的景观路。这个雨水湖与相近的105国道排洪渠紧密配合,洪水来时可开闸收水,枯水期又可开闸放水补给周边河涌,可谓一举两得。

2015年3 月,《珠海市实施“河长制”的指导意见》正式下发,全市197条区管河涌、排洪渠全部实行属地行政首长负责制。

2015年10月,珠海市政府印发的《珠海市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三年(2015—2017)行动计划》再次明确,河涌管理实行河长制,2016年年底消除全市河道黑臭现象,消除劣V类水体;到2017年年底,全市61条重点河涌截污整治达到地表水 IV 类以上质量标准。

“以前村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有的排放到池塘、溪流中,污染河道,有的渗透到地下,造成地下水被污染,影响村民健康。”珠海市水资源中心水资源部部长刘格辛说。

通过管网收集、统一处理后排放,是珠海应对社区生活污水的主要手段。在红旗镇三板村,深圳某公司用兼氧MBR技术进行全村污水处理,排放的水无味清澈;在六乡地区白蕉镇,当地某污水处理公司用的是渗滤法,污水都在管网里,河水因此避免污染;在高栏港区平塘社区,结合本区的新农村建设,污水管网化使河道重新靓丽、水质提升,每年还举办起了钓鱼比赛。

看得出,“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任务,正逐步实现。随着涉水治污工程的持续推进,全市生态水网得到了极大保护。

市海洋农业和水务局局长林粤海说:要让绿色生态水网在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保留下来,这是一笔很宝贵的财富。

淇澳红树林湿地

保护促发展——加快建设绿色生态珠海

珠海是中国第一个被联合国人居中心授予“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的城市。珠海人也深知,只有青山绿水,才能成就宜居典范。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九大示范项目的建设内容,清晰地列在珠海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展厅的展板上。我们特地选了其中几个湿地区,去看看特区在高速发展之路上如何进行生态保护。

毗邻澳门的横琴新区,正在打造国际级居住区。这里是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和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为了落实两大示范区建设,珠海准备投资7亿元,建设面积近400公顷的滨海湿地公园。这片尽量贴近自然的湿地并不惧怕海水浸没,登上湿地公园的瞭望塔,一大片飞鸟起落、风景如画的区域映入眼帘,远处便是宽阔的入海口,景色好不怡人。

而在淇澳岛的红树林湿地公园,又是另一幅悠然画面。海水退去后的红树林地区静谧平和,树下的滩涂上,跳跳鱼顽皮地翻着跟头,小螃蟹钻出洞来呼吸空气,有人经过又吓得躲了回去。当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负责人说,红树林保护区的面积还会继续扩大,将来也许会建设世界红树林基因库或者繁育基地。

以淇澳红树林湿地公园、横琴滨海湿地公园和华发水郡湿地公园建设为核心,充分发挥沿海湿地、河流的水生态净化功能,开展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是珠海“三园”布局的具体内容。

同样受到保护的,还有珠海独特的历史印记和初具特色的水文化景观。

珠海水生态文明建设展厅

华发水郡省级湿地公园

幸福村三板河 摄/车小磊

横琴滨海湿地公园摄/车小磊

1979年投入使用的西安泵站,是当时珠海最大的电力排涝工程,为维护珠三角水安全立下了历史功勋。乾务镇乾北石桥、莲花山古井及不少古闸坝均被列入国家级和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珠海斗门水上婚嫁作为汉族传统婚俗入选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1960年,银坑水库和竹仙洞水库正式开启对澳门供水。现在又启用了总投资9.6亿元的竹银水库,既为珠海、澳门两地供水系统增加了4011万m3调节库容,也使两地告别了咸潮威胁的历史。2014年,竹银水库所处的竹洲水乡水利风景区升级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走过仙女像伫立的香炉湾,站在靓丽的情侣路上,四周是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水城的迷人魅力无法抵挡,令人深刻感受到宜居珠海的魅力。

这种宜居优势,与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等直接壮大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在“2015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上市公司视角下的城市排名报告”中,珠海在市级行政区综合竞争力中排名第九,在创新企业和民间资本活跃度竞争力中排名第五。

珠江水滋养了这座城市,也孕育了这座城市的文明。而水生态文明建设,会让珠海的明天更美好,特区的未来更美丽。

猜你喜欢

珠海市文明城市珠海
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
All about Me
文明城市
珠海 革命风云
编读往来
这条鱼今日在珠海掀起热浪!7.7亿诠释珠海水产业发展新态势
文明城市创建有哪些新要求
珠海市检察院依法对卢子跃案提起公诉
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