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2017-11-01吴翠莲

中国石化 2017年8期
关键词:球罐煤制油项目经理

□ 本刊记者 吴翠莲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 本刊记者 吴翠莲

选择了工程建设这个职业,就意味着选定了奔波、辛苦和奉献。

万启森是十建公司第一位获得“项目管理突出贡献奖”的项目经理。吴翠莲 摄

每次在施工现场见到他,总是想起那首曾经传唱大江南北、影响过几代人的老歌:《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今年55岁的万启森是十建公司元老级的项目经理。这位在施工一线奔波了35年的长者,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革命人”永远年轻的情怀。

与石化工业一同起步

1984年,齐鲁石化30万吨乙烯工程大规模开建。走出校门两年的万启森成为乙烯工地上的一名技术员,第一次参加国家大型工程建设。在“一生能干几次乙烯”的感召下,他开始了作为十建人的石化人生。

22岁的万启森,两年的工作履历,在充满朝气的年龄遇到一个前景辉煌的朝阳产业,那蕴藏在胸中的火花被瞬间激发,从此与中国的石化工业一同起步。

当时,万启森负责齐鲁乙烯中间罐区丙烯球罐安装的技术工作。由于来自日本的材料都是毛料供货,球罐支柱的相贯线、旋转爬梯等都需要现场放样加工。复杂的计算没有难倒万启森。球罐焊接前,焊缝需要预热到设定的高温方可作业。每进一次球罐,浑身就像被雨浇透了一样。对此,他从未退缩,一次次地与日本专家爬进罐内统计、记录、检查、指导。球罐安装结束后,他还手绘了一本球罐施工的流程图集。

万启森严谨的工作态度赢得了日本专家的信任,也得到许多老师傅的肯定。这一年,年轻的他进入公司仅3%的工资升级行列。

“闲不住”换来精彩履历

齐鲁乙烯竣工后,万启森又陆续参加了茂名乙烯、天津乙烯、武汉乙烯建设,如今,55岁的他又接手了泰州乙烯,不仅见证了中国石化事业的突飞猛进,还带队参加了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煤化工项目——神华宁煤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建设,见证了中国煤化工的崛起。

多年来,闲不住的万启森不管走到哪里,总会做出些让人耳目一新的“壮举”。

2004年,济南炼油厂改扩建眼看着离交工只剩最后5天时间,由于种种原因,还有一堆的工程量没有完成,业主急得把会议室桌子拍得当当响。

身为项目经理的万启森,让人把办公桌吊到减压塔上,陪着大家24小时连轴转。经过全体施工人员的昼夜拼抢,改扩建工程终于如期完工。

2008年夏,石家庄炼油厂检修,为了给在校大学生接触社会、锻炼自己的机会,也为了给企业引入“新鲜血液”,万启森在暑假期间临时招聘了几位大学生到项目部工作。

2010年,在天津百万吨乙烯建设工地,为提高项目管理和施工工序的先进性,万启森又前瞻性地开始了模块化施工的探索。这一探索在天津乙烯建设中开花,在随后的武汉乙烯建设中结果。由于他的极力推行,模块化施工的思路被提前渗透到设计、采购乃至建设单位,使模块化施工工艺逐步走向成熟。

随着年龄的增大,万启森并没有停止前行的脚步,而依旧充满激情地像年轻人一样踏实工作,创新不止。

2013年武汉乙烯装置投料后的深夜,保运队长给时任项目部经理的万启森打来电话说急冷区漏油。他一边告诉队长沉住气别着急,一边迅速赶到现场。冒着油雾,他爬上框架,与保运人员迅速查出问题,并制定抢修方案,很快处理完毕,确保装置正常运行。

万启森经常对身边的年轻人说,为人要抱朴守拙,做事要开拓创新。在工程建设领域,施工处在板块的最末端,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意味着选定了奔波、辛苦和奉献。

这个身处末端的工作,让他常常遇到一些必须强咽的“苦酒”,他说:哭着喝是喝,笑着喝也是喝,为什么不笑着喝呢?!

诗意人生壮志凌云

2014年,时任神华宁煤煤制油项目部主任的万启森,带领年轻的项目管理团队力排众议,把模块化施工工艺和工厂化预制、埋弧自动焊带入煤化工建设领域。在这个工地上,神华宁煤煤制油工程的业主第一次见识了模块化吊装;在这个工地上,工厂化预制与埋弧自动焊焊接完美结合,让焊接功效比以往所用气保焊提高3.3倍。

在神华煤制油施工现场,为将夜间探伤改为白天探伤,他试验用气化装置的余土,堆起射线隔离墙;为提高焊接速度,他对工艺管道固定口的自动焊进行探索。虽然两项探索成果并不理想,但是,对改进传统施工工艺提出了挑战,更重要的是开拓了管理团队的工作思路。

2016年底,神华宁煤煤制油项目中交后,万启森特意写了一首题为《“煤”好未来“油”我创造——贺煤制油建成》的小诗,道出了他南征北战,不服输、不服老,激情满怀的诗意人生,着实让人感动。

神华项目执行3年,他写的施工日志摞起来有1米高,其中有每天的施工要点、工作小结,有对业主特点的总结,有创新灵感,当然还有他钟爱的诗歌。

回顾从业30多年的工作履历和亲身经历的12个施工项目,万启森一路奔走一路高歌。无论风吹雨打,还是天寒地冻,他的主旋律里从来没有缺失“革命人永远年轻”的激情,从来没有缺失克服困难、创新前行的勇气!

2015年,十建公司开设了“项目管理突出贡献奖”,万启森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人。当他上台领奖时,全场报以热烈掌声。2016年,有3位项目经理获此殊荣,万启森又位列其中。

在十建公司,万启森的大名是带有传奇色彩的。一位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无限敬仰地对记者说:“他是一个接地气的人,把他放到工程建设这个‘江湖’上写吧,不要把他当领导写。”

55岁的年龄,即将退居二线。但是,当企业需要他挑重担的时候,他依旧继续留在了施工一线,接过了他职业生涯参建的第5套乙烯——泰州乙烯。

万启森就是这样一个永远怀有理想抱负,永远创新前行,充满激情和朝气的年轻的“革命人”。

猜你喜欢

球罐煤制油项目经理
煤制油化工装置检维修工程结算审核与审计工作的思考
5×5 000 m3液氨球罐检验置换工艺技术措施
支柱沉降作用下球形储罐的屈曲研究
20 000 m3真空球罐结构稳定性分析
基于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的煤制油发展研究
含缺陷球罐的应力评价及容限分析
基于ICB4.0的装配式建筑项目经理职业能力体系构建研究
项目管理中没有“我”
再创一个大庆油田
项目经理人格魅力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