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体育院校校徽设计研究

2017-11-01杨叶红吕君丽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校徽体育院校办学

杨叶红 吕君丽

(1.巢湖学院体育学院,安徽 合肥 238024;2.巢湖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8024)

◀学校体育

我国体育院校校徽设计研究

杨叶红1吕君丽2

(1.巢湖学院体育学院,安徽 合肥 238024;2.巢湖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8024)

以大陆地区14所体育院校校徽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体育院校校徽发展历史、设计特点进行研究,认为:我国体育院校校徽形状以圆形为主;校徽的设计以言象结合为主,字的设计体现中国独特的书法艺术,图的选择体现很强的专业特征,图案指代具有多义性;重视校史,凸显特色。建议:在体育院校校徽设计时避免趋同现象,注重社会认知与传播,并深入发掘体育院校校徽的文化内涵,对于提高对我国体育院校的认识和改进自身形象,进一步丰富体育院校校园文化有着积极意义。

校徽作为高校自身形象和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与形式的设计不仅关系到学校的美誉度和竞争力,也反映了学校的历史渊源、办学理念等。体育院校作为专业性院校,其校徽的设计有别于其他类型学校。本文以大陆地区14所体育院校校徽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体育院校校徽发展历史、设计的特点进行研究,以期了解我国体育院校校徽的文化内涵,对于提高我国体育院校的认识和改进自身形象,进一步丰富体育院校校园文化有着积极意义。

校徽是高校形象识别系统的重要元素,是设计者“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以及在办学过程中沉淀和积累起来的人文精神,通过巧妙的构思和设计,将具有象征意义的图像、色彩和文字组合在一起,从而构成的具有深刻寓意的图形”[1]。“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大学的所有者认识到表达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展示发展历程、突出自身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对外宣传大学视觉形象的最佳载体莫过于校徽”[2]。校徽除了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之外,还具有象征和隐喻功能,是大学精神、历史积淀、文化内涵的凝聚和载体,甚至能准确传达学校的学科特色、地域特征、学术地位、建校年代和历史沿革等。

1 我国体育院校及校徽发展概况

专业的体育教学在人类历史上非常久远,而现代意义上专门的体育大学则是随着19世纪后半期现代体育运动的兴起和繁荣而开始出现的。如成立于1891年(当时称作体育会)的日本体育大学、法国体育运动学院(正式成立于1975年,前身是1852年创建的体操师范学校)和以体育著称于世的春田学院(成立于1885年)。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大学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间也出现过一些专门的体育院校,如江苏两级师范学堂体操科(1905年)、大通师范学堂体操专修科(1905年)、上海松江府劝学会体操传习所(1905年)、四川体育专门学堂(1906年)和中国体操学校(1907年)[3]等出现的都比较早,对我国现代体育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但这些学校都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体育大学。20世纪中叶,随着战后国际环境的改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蓬勃发展,专业的体育院校不断涌现,各国除了在综合性大学内设置体育专业,还设立了一些专门的体育大学,除了培养高规格的运动员,还培养了大量体育管理和服务类人才。我国大陆专业体育大学基本在20世纪50年代设置,只有成都体育学院建校稍早(1942建校),而校徽的使用大都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对大学办学理念的重视才进行设计并投入使用。

2 我国体育院校校徽设计的特点

校徽是借助言(文字、字母、数字)、象(色彩、图形)传达一定的意(学校的办学理念等),意的传达是最终目的,而意的传达必须借助于言和象,中国体育院校仅60余年的历史,校徽的设计既体现一般高校的共性特征,又体现出体育的专业特色,呈现出多元共存、兼收并蓄的整体风貌。

2.1 形状以圆形为主

表1国外部分体育院校校徽的组成

我国体育院校采用的校徽形状有圆形、盾形、三角形和自由形。中国文化讲究“团圆”,这种沉淀下来的“尚圆”的审美心理使中国的大学校徽圆形构图占了压倒性多数,体育院校亦是如此。中国大陆的14所体育本科高校,除天津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和广州体育学院外,都采用了圆形构图(见表2)。

盾形徽在中国早期高校校徽中较常见。我国体育院校中的盾形徽并不多见,目前可查的只有广州体育学院使用此种形状的校徽。广州体育学院采用盾形徽的重要原因是因为这个盾的形状非常类似于羊头,不仅象征力量和速度,同时与广州羊城的地域概念相契合。

2.2 校徽的设计以言象结合为主

一般来说,体育院校校徽是由言(字)、象(图)构成,文字或图像的造型蕴含的寓意为“意”。校徽是言、象、意的结合体,其核心是校徽中的意象或者说主体图像,文字如校名、校训、建校时间等只起到辅助说明的作用[5]。

从组合形式看,国外的体育院校校徽侧重于文字和图形分割进行展示,而中国的体育院校侧重于文字和图形结合的组合方式,从所查到的大陆14所体育院校可见,只有三所学校校徽采用了纯图形的组合形式。

表2中国体育院校校徽的组成

2.2.1 字的设计体现中国独特的书法艺术

字包括文字、数字或字母,可以是校名、铭言(校训或者某个词语)和建校时间。国外的校徽以图形为主,即使有字,也以镶嵌校名等的个别字母或单词的形式出现,如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镶嵌了字母“y”和法国国家体育运动学院镶嵌了校名简称“INSEP”。中国没有类似欧洲的纹章及日本的家纹传统,为了与国际接轨,体现开放的心态,我国体育院校的校徽基本都附有中英文校名,且大都以四周环绕的形式存在,大部分院校还标示出学校的建校年代。

目前,我国学界对于菲律宾旅游风险与安全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在研究菲律宾旅游安全感知过程中参考前人对风险感知的划分维度并结合菲律宾旅游风险的实际特性,确立8种风险感知测量维度,并结合双因素模型进行风险感知测量。

书法艺术是“以汉字作为物质载体,以笔力、体势和章法为表现手段,创造意境、抒发性情的一种艺术形式”[6]。书法艺术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和厚实,是一门突出体现民族灵魂的艺术。我国体育院校校徽设计延续了这一传统的审美追求,非常重视字的美观,往往非常慎重地选择合适的字体以使整个校徽的造型更为和谐,为了体现学校的地位和文化,很多院校甚至会在校徽中采用名人书法。如北京体育大学校徽中的几个字是由著名书法家杨再春(北体大校友)先生书写;广州体育学院校徽上的中英文校名采用的是著名书法家麦华三先生奔放、潇洒、有力的书法作品,为校徽增色不少。

2.2.2 图的选择体现很强的专业特征

校徽中的图是整个校徽的中心所在,文字所传达的意义一般较为直接,抽象的无限意蕴的传达往往要借助丰富的图形,即“意生于象,故可寻象以观意”[7]。相较于欧美图形组合的交叠和繁杂(往往由数种图形叠合而成),我国的体育院校图形组合较为简单。图形的表现离不了色彩的支撑,即“以色扶形”。校徽作为视觉识别符号,倾向于选择饱和度较高,引人注目且容易辨认的颜色。如红色所代表的兴奋、热烈、冲动、激情和活力,蓝色所代表的忠诚、坚毅、永恒、博大,使两者成为我国体育院校校徽设计最常使用的色彩,另外,绿色所代表的和平、生机勃勃,白色的简洁和作为陪衬所产生的强烈对比感也使它们成为体育院校校徽设计较常使用的色彩。

运动的人体因能非常明确地指代体育院校的专业特征,所以我国体育院校使用运动人体图案的学校非常之多。现有的大陆14所体育院校一半以上使用了运动的人体图案。如天津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都使用了运动的人体作为造型材料(见表3)。

表3使用运动人体的校徽

火炬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一个重要的代表性意象,是一种神圣的象征。中国的体育院校使用火炬意象的有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和成都体育学院。使用火炬作为校徽的意象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体育的专业特征和办学理念,还把体育院校的职能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紧密地结合起来(见表4)。

表4使用火炬图形的校徽

跑道也是体育院校校徽设计采纳的意象,如哈尔滨体育学院校徽的视觉中心是三个滑冰运动员,“运动员身后三根变形的线条既象是跑道又象是翅膀”[8],首都体育学院的“首”字造型,同是也是延伸的跑道,都象征着“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2.2.3 图案指代的多义性

一枚设计精良的校徽往往在有限的空间里蕴含了无限的意蕴,而无限意蕴的传达往往借助于图案造型的多义性。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象由心生,心随境造(转)。“象也者,像也”[9],“意念所及之处,皆可为意象”,“中国人观念中的物象不仅仅是局限于事物的具体形象。”[10]相比较而言,体育院校选择

抽象的图形更为常见,且图案指代具有多义性。

2.2.3.1 图字同构

图字同构指图形指代一定的字(汉字、字母),字又以图形的形式展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早期我国高校在“中西合璧”的大背景下,产生了一些以汉字为造型元素的“汉字徽”,如著名的北京大学校徽,这类校徽对今天的体育院校校徽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字作为一种特殊的图形语言,其独特的造型结构和图像化、符号化的特征,恰到好处地融合了汉字与标志的共求,它既可以清晰地传递信息,又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使大学形象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

体育院校图字同构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对汉字进行图案化处理,如沈阳体育学院直接借用了汉字的“体”字构成运动的人体进行构型,首都体育学院的校徽借用了汉字“首”字构成跑道或阶梯进行构型,寓意“更高、更快、更强”,等;二是对字母进行图案化处理,如北京体育大学校徽是一个艺术形式的“S”,是单词sport的简写,飞舞的跑道和红色象征着青春的活力。吉林体育学院院徽图案比较抽象,为字母“JT”(吉林/体育),同时又指代“跑道、运动员、太阳”协调组合的“体育人才摇篮”,体现“吉林体育学院科学管理、严谨治学的规范性与开放性,以及为祖国体育争光、为人类传承友谊的庄严使命感”[11]。

表5图字同构的校徽

2.2.3.2 一图多义

一图多义扩充了意象的内涵,使校徽具有无限的意蕴。如“广州体育学院的主题图形是中文‘广’字的创意造型,‘广’既寓意抽象化的运动着的人,左右呼应延展的跑道具有极强的时尚和运动感,既有天人合一和内敛外强的形象,又突显出广体奔放、活跃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在‘广’字的后面是由英文G(Guang)与S(Sport)的组合设计。G与S的造型线条组合象征跑道与珠江的水域。校微表现广州地域性及学院特征。校徽外形厚重,大气,造型完美,富于变化,从高起点、多方位、多视角体现了学院的德厚学博,文精武杰的文化内涵”[12]。武汉体育学院校徽的视觉中心是一把红色的火炬,但又是一只和平鸽。成都体育学院的视觉中心既是火炬,又可以联想为蜀地太阳神鸟的抽象造型。这些交叠的意象无限扩大了图形的表达空间,使校徽获得了无穷的意蕴。

表6一图多义的校徽

2.3 重视校史,凸显特色

除了运用典型的体育专业图案,如运动的人体、火炬和跑道之外,体育各高校在校徽主体设计上也非常注重强调自身特色,如运用学校的历史、地域、风景、建筑、学科等特色点作为设计根源。

南京体育学院始建于1956年,坐落于民国中央体育场旧址,是原远东地区最大的体育场。1931年,中央体育场正式奠基,在奠基典礼上蒋介石说:“欲恢复民族地位与精神,须先养成健全之体格,故体育一端,比较德育尤为重要”[13]。南京体育学院校徽图案由蓝色、白色和灰色组成,总体色调古朴、庄重。校徽中心使用了承建于1931年体育场遗存建筑,隐现出学校源远流长的历史,昭示了学院承继了中国近代体育百年文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

对学校特色的强调还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校徽设计中嵌入学校所在地名称,如首都体育学院的“首”字和广州体育学院的“广”字,在校徽设计中都出现在整个校徽的视觉焦点部分;二是利用地域性很强的标示作为视觉焦点,如成都体育学院选择抽象的火炬意象,同时又可幻化为蜀地的太阳神鸟图案;三是利用自己最强的学科专业特色作为校徽图形突出的重点,如哈尔滨体育学院处于中国的冰城哈尔滨,而滑冰又是学校的特色学科,校标的视觉中心是三个滑冰运动员的剪影,代表了学校的学科特色。

3 体育院校校徽设计的启示

从理论上来说,校徽作为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应该是相对固定的,这本身就是对一种办学信念坚持的体现。一般来说,办学理念、校徽中的主体意象和校徽的意蕴是三位一体的关系,一动皆动。检索中发现一些体育院校校徽有所改变,如首都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和西安体育学院校徽都曾改变过,这些变化一方面是因为对大学视觉识别系统构建的重视,虽然学校办学理念并没有明显变化,但校徽的意象和意蕴却发生了变化,从美学的角度上进一步升华了其意境,如首都体育学院原校徽选择首都代表性的长城意象,没有体现专业特色,而新校徽选择图字同构的“首”字,既标示出校名和地域,跑道的叠加又可寓意“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另一方面校徽的改变显示出学校办学理念的转变和逐步成熟。

表7新旧校徽对比

3.1 避免趋同现象

当下我国高校非常强调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建设,体育院校也在不断探讨自己的办学理念并通过校徽展示出来,设计精良的校徽提升了学校的社会认知度,但是也有一些体育院校在校徽意象的选择上有趋同现象,个性模糊,难以辨识,如果把校徽上的校名换成任何别的体育院校,似乎也无不可,反映学校自身特色不明显,或者办学理念不够清晰,有待进一步提炼。

3.2 注重社会认知与传播

在校徽资料的查找过程中发现,各校都会在校园网首页非常醒目地标示校徽的身影,但很多学校没有把校徽所代表的意义作为校园文化公之于众,一些过于抽象的图形似乎很难让公众理解,仅凭猜测去接受,导致公众不知道校徽的来历与代表的深层次内涵,这不仅不利于自身的校园文化建设,也不利于提升学校的社会认知度,校徽作为学校视觉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

总之,我国体育院校的校徽既体现大学校徽的一般性特征,又体现出鲜明的专业特色。一枚设计精良的体育院校校徽要深刻理解体育院校的本质、内涵、目标、特色及承担的社会责任等等问题,才能更具感染力和生命力。与此同时,体育院校自身还要不断认识和改进自身形象,提高教学质量,凝练办学理念,重视校徽的文化内涵及创意设计,才能丰富大学校园文化,提升公众认可度。

[1] 李金桥,时章明.大学校徽的功能与意义[J] .现代大学教育,2008(1):91-94.

[2] 洪缨.欧美大学校徽设计阐释[J].学术研究,2011(10):57-61.

[3] 李静.清代末期我国近代体育学校的发展状况[J].浙江体育科学,2004(3):88-89.

[4] 潘道忠.中国高校标志设计研究[D] .苏州: 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1.

[5] 李金桥. 大学校徽设计的形体分析[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6(5):100-103.

[6] 李志平.中国书法艺术[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3.

[7] 楼宇烈.王弼集校释·周易略例[M].北京:中华书局,1980:609.

[8] 哈尔滨体育学院校徽注释.http://www.hrbipe.edu.cn/xq50/pagelist.asp?nclassid=12.2008-4-16.

[9] 唐明邦.周易评注[M].北京: 中华书局,1995:230.

[10] 李金桥.大学校徽设计的形体分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00-103.

[11] 吉林体育学院新闻中心.校徽[EB/OL].http://www.jlty.com.cn/Html/overview/2009-9/13/2009_09_13_4224.html.2009-09-13.

[12] 广州体育学院学生管理科.新校徽诞生了[EB/OL].http://gtedu.gipe.edu.cn/xsk/news_view.asp?newsid=419.

[13] 南京各大高校里的民国建筑.[EB/OL].http://travel.sina.com.cn/china/2013-06-07/1548195229.shtml.2013-06-07.

ResearchontheDesignofSchoolBadgesofSportsCollegesinChina

YANG Ye-hong1,LV Ju-li2

(1.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Chaohu College, Chaohu 238000, China;2. Tourism Management Institute, Chaohu College, Hefei 238024, China)

By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other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history and design of school badge development of 14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main China.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chool emblem shape of sports colleges is round;The design of the school badge is mainly composed of words and figures, and the design of the word embodies the unique chinese calligraphy art,The choice of the figure embodies the strong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pattern refers to the ambiguity.Suggestions: to avoid convergence in the design of school badges in sports colleges, pay attention to social awareness and communication,and deeply explore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school badge. It has a positive meanings on the physical culture of the campus culture.

sports colleges; school badge; aesthetics

G807.4

A

1672-1365(2017)05-0064-06

2017-06-13;

2017-09-12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AHSKQ2016D73);安徽省教育厅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15ZY057)。

杨叶红(1978-),男,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校徽体育院校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某体育院校大学生急救知识认知调查与培训效果分析
我的心爱之物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火了高校校徽
“校徽消失说明了什么”讨论/为了我们自己,把校徽戴起来
校徽并没有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