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传统和现代之间

2017-10-31马利

设计 2017年9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传统文化

马利

摘要: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时尚产业国际化的今天,中国的服装设计如何既能毫无障碍地与世界对话,又能有自己的风格,是很多人都在探讨的问题。目前虽然有不少华人设计师在走风格化很强的私人定制路线,但始终没有像三宅一生、川保久玲那样的国际知名度高,本土化风格强,消费者喜爱的服装品牌。中国服装设计该如何发展,设计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国际格局,本文尝试从传统和现代结合的方面,为服装设计建言。

关键词:服装设计 传统文化 现代意识 设计语言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5-0056-02

一、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传统对于设计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每一代人的创造力都不可能无根而生,传统文化就像一条从“过去”经由“现在”流向“未来”的河,我们不可能割断这条文化的血脉。不管设计师意识到与否,传统文化总是影响并塑造着我们。

就像英国现代的著名服装设计师维维安·威斯特伍德(VivienneWestwood)说过的“过去的时装史凝聚着许多刺激我去创造的东西。”而法国的高级时装设计师卡尔拉格菲尔德(Karl Lagerfeld)也有过相似的表述,他说:“古典并非古老和陈旧,无论哪个时代,古典都是非常有魅力的,古典中凝聚着许多新的灵感。”

从事当代服装设计,势必需要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帮助设计师获得一种时空定位,重新审视传统,正确认识当下的设计趋势。既能看到流行时尚虚幻、荒谬的一面,也能看到传统文化潜在的真理和智慧的价值。否则我们颠覆传统,看破一切,设计又将以何为依托?

中国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传统服装制式,是我们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但是另一方面,时代不断更迭,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也在不断变化,尤其是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人们接触的事物和信息大为增加,交流日益频繁,对服装设计的眼光和批判意识不断增强。因循守旧的设计已经不被认可和接受。此外,从商业角度来讲,缺少时代感和时尚性的服装设计很难打开市场,获得观众的注目和喜欢。现代设计要回归传统,但并不是对传统生硬的模仿和嫁接。缺乏创意和思考,哪怕是将传统模仿到极致,也只能落个效颦学步之嫌,传统的美感反而被破坏。

因此,要想使传统设计元素在今天焕发新活力,应该以现代人的眼光和观念去寻找和挖掘传统文化中更深刻的内涵,仔细研究现代人的美学观念和时尚需求,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传统为现代设计之根源,为现代设计提供素材和文化性格,另—方面,传统文化也借助现代设计的方法和时尚等理念得以不断延续。传统和时尚从来不是绝对对立的,深入挖掘传统,赋予其新的形式和表现手法,使传统与时尚更好地融合,从而更好地为受众服务。

华裔设计师谭燕玉(Vivienne Tam)说:“在中国,我们深深地意识到我们所面临的矛盾,我们对传统文化充满崇敬之情,但同时又要努力地赶上现代的脚步。”对于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日本的服装品牌“三宅一生”设计哲学值得我们借鉴。

二、东方禅意——三宅一生

三宅一生(1SSEY MIYAKE)作为日本当代服装设计师,其作品被称为“东方服装艺术的一面旗帜”。在当今主流服装设计都依托于西方服饰体系的趋势下,三宅一生确立了独特的个人风格,做以东方审美文化为核心的服装品牌是其追求的设计定位。“三宅一生所作的最大贡献,是从东方服装文化与哲学中探求全新的服装形式美,功能美,材料美,技术美。他深入地研究了人体和服装的内在联系,从日本古代服饰的披挂、包裹、缠绕等形式中汲取灵感,将平面剪裁的精髓表现得淋漓尽致。”

欧洲服装设计的传统,强调感官刺激,追求夸张的人体线条。而三宅一生的服装设计更多地考虑了人与服装之的舒适感与空间感。他深入探索时装的源流,从日本传统的佛教禅学和道家思想中汲取营养,并利用西方盛行的抽离、解构、重组等手段,取西方设计之法,注入东方文化之魂,最终设计出中西合璧又民族感极强的新观念服装。是一种通过对服装“内空间”保留,隐藏人体自然线条,产生舒畅飘逸感觉、尊重穿着者的个性、使身体得到了最大自由的时装风格,在美观、舒适、时尚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

三宅一生的作品并不仅仅是对古老东方服装“宽袍大袖”内空间理念的借鉴,其“皱褶”系列的服装风格中,可以看到古希腊柱式的影子。他的服装更被称为“东方遭遇西方”、“传统对话现代”的结果。“衣服穿在外面,必须用心体会”,这句充满了东方禅意的话是三宅一生设计理念的精华。如何结合亚洲人的肤色、发色、身高、体形,设计出适合展示亚洲人的体态美和身材优势的服装,是每一位中国服装设计师首先明确的设计定位。

三、Less is more中国服装设计的方向

日本设计师福田繁雄曾言:“设计中不能有多余”。真正的“东方文化”、“中国设计”,不是诸多设计元素(如牡丹花、篆体书法、京剧脸谱、剪纸等)的简单照搬、拼接到服装上,就是中国服装设计了,这只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僵化复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粗浅印象,缺乏民族个性与神韵。“中国传统文化,不限于商鼎、周服、秦砖、汉瓦的表象形式,在于其图像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那是一种囊括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爱好兴趣、礼仪制度、价值观等所有文化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凭借灵明之心与巨大智慧所发现的宇宙本体真相及所建立的大道本体,是以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

必须真正潜下心来,认真领会东方审美、中国意境,在东西方的对比中,深入到哲学层面寻找中国传统文化与没计语言的交汇融贯之处,并将其通过恰当的语言表现出来,形成个性的、民族的設计风格,此方为设计本土化之精髓。就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设计系教师李薇在—次访谈中谈到的:“在中西的比较中,我对东方的文化与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开始试图在精神层面表现东方意境,寻找国际化的艺术语言,将东方的传统文化进行意象的、抽象的表达。”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薇曾设计过一组旗袍(如图1),它们在造型上有民国时期旗袍的形制,保持原汁原味,然而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上更现代更符合人体工学。她通过对服装材质、色彩、内空间设计,弱化旗袍所具有束缚感和礼仪性,让旗袍具有了一种现代的、温婉而又舒适的开放姿态,使其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穿着(如图1、2、3)。

李薇设计师曾在一次讲座中阐述了她的设计理念:“东方视觉审美、纤维艺术和服装载体问的承接与转换,在服装与纤维的基础上,追寻传统东方的美学意蕴。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生活中的服装设计,对设计者来说都要有“四度”,即高度、深度、温度和适度。高度就是视野和修养,深度就是专业文化的深挖和积淀,温度就是坚持,适度则是恰到好处。”

中国当代的服装设计可以强调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但传承不是照搬或者拼接,而是在学习传统的技艺,继承民族文脉的基础上,加入设计的时代感。很多民族传统工艺的没落,与时代参与感不强,注重复制而没有创新有很大关系。服装设计语言的成熟,不仅仅在于这件衣服的可旁性,它更是设计师观念的表达。服装作为设计师艺术主张和艺术态度的载体,愈加平和地表达,越容易直击人心。越想直白的、强势地把传统符号拼贴在服装,越容易被抵触和屏蔽。

对传统的文化的理解不应仅仅停留在肤浅的符号化和表面化,而应深入学习东方意境和中国哲学。而所谓的植根于传统文化“创新”,也不是灵光突现和元素的简单拼接,真正的“创新”是设计师年年月月在传统文化的浸染中持续探索与实践的水到渠成。最终,必定得是具有东方审美依托的设计才会给中国服装设计站在世界舞台上的自信。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传统文化
苗绣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高原之歌服装设计
高温作业专用服装设计
高温作业专用服装设计
况敏服装设计作品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