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北线行 奔向梦中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2017-10-31陈远鸿

城市地理 2016年6期
关键词:哈尔滨草原

陈远鸿

多年前,在降央卓玛的歌声中,我就许下了与呼伦贝尔的约定,期待着有一天不是在梦中遇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而是真正地站在蓝天白云下,领略“望断天涯望不断草原”的景致。

2015年,我和太太终于凑足了假期时间,踏上了去往内蒙古的旅程。我们果断选择了飞到哈尔滨,转乘火车到海拉尔,再租车沿着内蒙古北线前行。如今回想,这样的行程计划是非常明智的,我们既免去了舟车劳顿之苦,也一身轻松地阅尽了沿途美景。直到现在,每每想起这一路的点滴,依然心潮澎湃。

线路:重庆-哈尔滨-海拉尔-金帐汗草原-莫尔格勒河-恩和-临江-老鹰嘴-额尔古纳-莫尔道嘎-白鹿岛-奇乾-满归-金河-根河敖鲁古雅-186彩带河-呼伦湖-满洲里-鹰山教堂-套娃广场-国门-陈巴尔虎旗-海拉尔北山要塞-哈尔滨-重庆

队伍:2人

历时:10天

方式:飞机-火车-租车

线路背景:位于祖国北部边疆的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接邻八个省区,是中国邻省最多的省级行政区之一,北与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接壤,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内蒙古有南北之分,本次旅行选择北线,既可看群山环绕的大兴安岭,又可游览呼伦贝尔大草原,线路难度不大,景色迷人,绝对称得上是一段超级摄影之旅。

难度指数:★

体能指数:★

风光指数:★★★★★

蒙古包前下马酒,恩和小镇木刻楞

线路:重庆-哈尔滨-海拉尔-金帐汗-额尔古纳-白桦林-恩和

尽管重庆有直飞呼和浩特的航班,但我和太太选择的路线起点则是哈尔滨。一是因为从哈尔滨到海拉尔有直达火车,二是我们顺带可以看看哈尔滨这座富有异域风情的城市。

当天下午1点半抵达哈尔滨机场,离去往海拉尔的火车发车还有几个小时的空闲,我和太太当然不愿意干巴巴地坐在火车候车厅等着检票等车,那岂不是一种天大的浪费?寄存行李,找公交线,前往哈尔滨最热闹的中央大街。

一幢幢独特的欧式建筑展现在我们眼前,店铺里摆放着来自俄罗斯的商品,步行街上循环播放着《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前苏联歌曲,任何人第一次来到这里,相信都会产生不在中国的错觉。

在中央大街上闲逛,还有—个好处:时间过得很快。感觉没逛多久,一看表,必须往火车站赶了。如果你的旅程也正好是选择的内蒙古北线,那哈尔滨是最佳起点,不过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哈尔滨去往海拉尔的火车上,那个味道确实让人抓狂。

火车启动,11个小时后,清晨8点,我们准时抵达海拉尔。之前联系好的租车师傅小白早已在火车站出站口等候,载着我们,踏着朝阳,直奔陈巴虎旗草原。

车行30多公里后,来到了被老舍先生称为“天下第一曲水”的莫日格勒,此时阳光太强,一片惨白,没有看见曲水的神韵。转行至金帐汗蒙古部落景区,第一站就是蒙古族欢迎贵客的下马酒,一位身穿蒙古袍的姑娘站在蒙古包前,端着斟满酒的银碗,唱着:“远方的朋友,尊贵的客人,献上一片草原的深情,请喝一杯下马酒……”

下马‘领情而喝酒一气呵成,进景区,里面打造得华丽而商业化,主要以蒙古民族特色古朴典雅为主,周围环绕坐落着成吉思汗金帐、鄂伦春撮罗子、七星帐蒙古包群……我们在景区里转悠,蓝天白云下河水弯弯,茵茵绿草上有群群牛羊和毡房,倒也显得惬意。

告别金帐汗前往额尔古纳(拉布大林)市,美味的烤羊排午餐后继续驱车前行。路过白桦林景区,停车进入,笔直的白桦树直入天际,高达20多米,此时的树皮是白灰色,据小白师傅介绍,到了秋天时节,这一片将变成五彩色,又是另一种景象。

经上户林、下户林,傍晚到达思和俄罗斯民族乡,入住木刻楞(小木屋)客栈。“恩和”蒙语意为和平,生活在此的当地人中有30%是俄罗斯人的第三、四代后裔,所以,小村莊逛一圈下来,最有趣的感觉就是:长着欧洲面孔的中国人,操着一口地道的东北话。

木刻楞是这里的另一大特色,依次排列在小镇上,色彩艳丽夺目,小院里种各类蔬菜,窗台上,墙角边点盛开着鲜花,别有一番情趣。

奔波了一天,晚餐必须丰富,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土豆泥及野菜汤、几瓶海拉尔啤酒,菜品份量足,酒兴也浓,推杯换盏之后,酒足饭饱早早入睡。

镶嵌在中俄之问的额尔古纳河

线路:恩和-室韦-临江屯-老鹰嘴-莫尔道嘎

北方的早晨是从凌晨开始的,才凌晨4点,窗外已经天色大亮,太阳光透着窗帘照进房间,我和太太再也睡不着了。这么早起来,闲来无事,我们索性提着相机出门,在小村庄上转悠。

小村庄座落在山间谷地,额尔古纳河的支流得不尔河,静静地淌过村庄,曲折蜿蜒形成大片的湿地,河边起伏的丘陵草场线条柔和,布满了鲜嫩的绿草,牛羊马群逍遥其间,倍感清新。列巴房里飘出阵阵香味,吸引我们走了进去,主人是一对蓝眼睛俄罗斯老夫妻,他们热情地邀请我们品尝列巴和自制的格瓦斯,刚烤出各种列巴,香味沁入肺腑,让人垂涎欲滴。

用过早餐后,我们沿边防公路出发,首先来到室韦口岸的中俄友谊桥。此桥乃中俄共同修建,是中俄友好见证,整个口岸冷冷清清,大桥不知何原因被封闭,我们只能隔栏相望。三百多米的友谊桥横跨额尔古纳河,桥头设有岗哨,111界碑成了游客拍照留影热门点。

通往边陲小镇临江屯的道路是一条很烂的泥土路,基本不通大客车,所以旅行社很少组织游客来,正因如此临江目前还没开发成一个成熟景点,原始的东西保留较好。屯子不大,古朴自然,有80多户人家,2/3都有俄罗斯血统。屯子里的建筑仍以木刻楞为主,尖尖的屋顶被涂上蓝色或绿色,房体是砖红色的原木,草场像厚厚的绿毯,几颗零星的树木,一群奶牛正憨憨吃草,即便我和太太端着相机走近牛群,牛儿们也不惊不慌,一切都自然祥和。

漫步来到额尔古纳河界,眺望对岸的俄罗斯,起伏的山脉和茂密的植被,中俄相隔着缓缓的额尔古纳河,有当地的村民在此垂钓,听他们介绍,额尔古纳河里鱼类很多,野生的根鱼、狗鱼、鲢鱼、华子鱼、鲤鱼等都属冷水鱼,味鲜肉美,肉质软嫩……说话间见他们又钓起两条鲶鱼来,让有同样爱好的我羡慕不已。endprint

昨夜一场大雨,清晨雨雾太浓,没能拍到临江的日出,我只好从北山回到客栈睡了个回笼觉。待艳阳高照,我们向莫尔道嘎出发。沿边防公路进入大兴安岭自然保护区,这里设有森林防火检查站,原则上不许游客车辆进入,小白师傅和护林员是朋友,可以通融,我们才有幸看到美丽的湖泊、老鹰嘴和月亮泡子。站在山岗俯瞰,蓝天白云,一潭碧水,森林无限,尽收眼底。

处处可见林湖美景,终得一见神秘小镇

线路:莫尔道嘎-苍狼白鹿岛-奇乾-伊克萨玛-满归

次日清晨,我们早早就来到了素有“南有西双版纳,北有莫尔道嘎”美誉的莫尔道嘎森林公园。红豆坡和鹿道雨后凉风习习,空气清新,淡淡的水雾漂浮在森林中。这里有许多针叶林,尖尖的针叶挂着滴滴露珠,树叶格外翠绿,偶尔看见一两只松鼠在参天大树下觅食,见了游客也一点都不胆怯。

猎人之路住着一位94岁的鄂温克族部落女族长玛利亚·索,如见本人必须先征得其家人同意,据说还得准备800~1000元的红包,我们不敢打扰,继续下一站一目九岭,看山峦起伏,古木参天,苍松翠槽葱郁。因为雨雾过浓,没能看见山岚浮绕、如丝如絮的景象,小有遗憾。

沼大兴安岭的龙脊一路北行,穿行在一片绿洲中,满眼的翠绿,行驶近100公里来到苍狼白鹿岛。激流河上游有两个修长的小岛相偎而卧,河水呈s型回环于两个小岛之间,岛上野花丛生,山光水色,此时浓雾翻滚,云雾漂移,若隐若现,犹如仙境。

再沿砂石路行驶,途经自然保护区,设有五六个检查站,每到一处小白师傅停车打电话,找朋友,说好话,一路过关过卡,中午时分终于来到深藏在内蒙古深处另一个边陲小镇——奇乾乡。这个世外桃源的小村落,前两年在网上看过一个来过奇乾的姑娘写的游记:“一时相见,一世想念”,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今天得以相见,的确不枉此行。

奇乾三面环山,一面临水(额尔古纳河),百年的黑灰色木屋随意散落在村庄,村里只有7户人家,人们过着与世隔绝的安然生活。无电,无网络,无电视,用的是地下水,村旁有驻军,每天发电两三个小时供村民使用。

下午来到伊克萨玛森林公园,“伊克萨马”在鄂温克语中大意为美丽宽广的河,这个公园尚未完全开放,较原生态,风景不亚于莫尔道嘎。大興安岭林区最大的森林河——激流河静静在此流淌,河水沿山而下,弯弯的水面两端狭窄,中间宽阔,因此得名“月牙湾”,俯看月牙湾,远处山峦叠翠,万千林海一片碧波,水光掩映,如一轮弯月。

逼近黄昏时,来到伊克萨玛大桥旁的姐妹湖,眼前茂密的森林勾画出一幅美丽画卷,一边是葱郁的松林,另一边则是细密的白桦静静耸立在湖边,寂静的水面上一条木栈道通向湖心,湖水静如处子,湛蓝的天空,朵朵白云倒映在水中,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是水,湖边水草丛中星星点点盛开着野花,一片郁葱绿海,一片安静的世界,无止无境,美的那么不真实,令人怦然心动。

初遇鄂温克族,入住草原蒙古包

线路:满归-凝翠山-金河-敖鲁古雅-黑山头-186彩带河

因为天亮得早,此行的每天,我们都是早早地出发,小白带我们来到满归的至高点凝翠山登高望远,小城错落有致,安静地躺在大兴安岭的怀抱里。顺金河、牛耳河前行,途中路过一片花田,远远望去大片怒放的紫色野花,很是壮观。走到深处芳草萋萋,野花遍地。风过处,蒲公英在蓝天白云下轻舞飞扬,妙不可言。

一路前行途经阿龙山、嘎拉牙林场、大兴安岭中的小铁路,均停车观景,一路走走停停,下午抵达根河,直奔敖鲁古雅部落。鄂温克族是中国唯一饲养驯鹿的少数民族。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鄂温克族猎民仍然保持着原始社会末期的生产、生活方式,吃兽肉、穿兽皮,住的是冬不防寒、夏不避雨的“撮罗子”(用桦树皮搭建的房子),以驯养驯鹿为生。如今,鄂温克族只剩下近200人,他们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淳朴的民俗民风却使终保留着。

景区最大的亮点就是驯鹿,花10元买一桶苔藓,驯鹿群闻到苔藓蜂拥而上,追着我手里的小桶,但绝不会攻击人,几个驯鹿争先恐后把嘴伸进我的桶里吃着苔藓,脖子上挂着小铃铛,叮叮当当在森林中走动,仿佛林间精灵。

进入敖鲁古雅博物馆,再次了解这个即将消失的民族,鄂温克族是鄂温克语,意为“杨树林茂盛的地方”,是鄂温克族最远及最神秘的一个支系居住的地方。敖鲁古雅的鄂温克猎民是“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世代以驯鹿为伴,敖鲁古雅乡素有“驯鹿之乡”的称号,鄂温克是中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

朝着黑山头方向行进,车窗外的的风景由千里的林海渐渐变回如同巨大绿毯般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牛羊相互追逐,牧人策马扬鞭,处处都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致。

这次草原行开启时,我就有个愿望,在草原上住一次蒙古包,体验一下牧马人自由自在的生活,于是小白送我们来到距黑山头40公里外的186彩带河巴彦哈达苏木牧游户。下午阳光太烈,草原上温度很高,蒙古包里热得像蒸笼,不敢久留,就躲在景区一个阴凉处,直到傍晚才回到草原上。

柔和的夕阳斜斜洒在草原上,草堆子在光线的折射下泛着光,远处有葱绿的湿地,弯弯的河道,白色的蒙古包散落在草原上如朵朵白云,野花遍地,马儿安静的用着“晚餐”,我以蒙古包作背景拍下—组逆光下马群,颇有点牧归的感觉。

满洲里夜色惊艳,不舍告别呼伦贝尔

线路:186彩带河-呼伦湖-满洲里-套娃广场-国门-陈巴尔虎旗-反法西斯纪念园

凌晨3点,闹钟响起,这是我和太太为了拍日出专门设定的。背着相机急匆匆出门,步行20分钟来到小山坡上。老天爷似乎要故意考验一下我们,云层太厚迟迟见不到光亮,直到5点太阳才从云层里蹦出来。阳光撒在低处的湿地上,晨光下泛着淡淡红色粼粼的光,湿地弥漫着一层轻纱晨雾,其间蜿蜒的河水,就像一条被劲风舞动着的玉色绸带,悠然飘落在碧绿的草原上。

心满意足地拍完日出,又品尝了一顿丰盛的早餐,我们开始向满洲里进发。中午到达内蒙古最大的湖泊——呼伦湖(又名达赉湖)。此时正在最炎热的烈日下,没有蓝天白云,眼前的呼伦湖白板一个,只有遗憾。

开车40公里抵达满洲里。白天的满洲里还没多少令人感到惊艳,只有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这座城市才散发出自己的魅力。霓虹闪烁,流光溢彩,满洲里夜景尽显妩媚。满大街都是经营俄罗斯商品,街市的外国人很多,时常会与金发碧眼的俄罗斯美女擦肩而过,仿佛置身异国他乡。

满洲里国门是我国最大的延边陆路口岸,东依兴安岭,南濒呼伦湖,西邻蒙古国,北接俄罗斯。这里游人如织,我们只是纪念性地拍了拍照片,没有作太多停留,便踏上了海拉尔的返程之路,这也预示着本次内蒙古北线之旅,即将结束,心中自然不舍,情绪有点低落。天气也来配合心情,一路阴雨绵绵。途经陈巴尔虎蒙古部落时,我们停车进入,最后再看看草原,看看蒙古包。

回到海拉尔后,我想到正逢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去海拉尔《反法西斯纪念园》看看很有意义,我们于是毅然前往。

纪念园是在原侵华日军海拉尔北山要塞遗址上建立而成,园区有地上、地下两部分,其中地面建有海拉尔要塞遗址博物馆(共分为四个展厅、九个部分)、主题广场、地面战争遗迹、模拟战争场景、地下工事遗迹,复原了日军司令部、士兵宿舍、卫生室、通讯室等,园区建设气势磅礴、恢宏大气、深沉凝重、发人深省。那些斑驳的坦克,曾经的硝烟战火,让人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傍晚,小白师傅送我们去海拉尔火车站,登上了返回哈尔滨的列车。虽然离开了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我的魂却丢在了那里,我不想找回来,也不愿意找回来——那浩瀚的林海,绿涛万顷,碧水蓝天,波光粼粼,一望无际的绿色天堂,群群牛羊,点点毡房……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浮现在我的眼前,以至于回家20天后,在整理照片的过程中,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让我魂牵梦萦。endprint

猜你喜欢

哈尔滨草原
讲解《草原图》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
静听花开
out of Steppe
我把草原带给你
放歌草原 载梦中国
刘派
哈尔滨冰雪之旅
假如我是一片草原
可可托海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