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人”的两重内涵

2017-10-31麻莉

东方教育 2017年17期
关键词:理性道德

麻莉

摘要:自然人的概念是卢梭政治哲学里一个奠基性的概念,对这一概念的界定关系到卢梭政治哲学思想中的自然状态,布尔乔亚,道德教育等重要问题。自然人身上具有理性假设和道德理想的双重规定性,公民的政治教育和个人的道德教育都需要借助自然人身上的典型特征来寻找依据和基础,这也是分析与解读自然人概念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自然人;理性;道德

在近代欧洲哲学里,总是将自然和人为相对,自然就是基本没有人为因素的东西,虽然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但人的社会属性将其自身逐渐排除在自然之外,而自然也可以不需要依赖人而存在。这与古希腊时代不同,古希腊哲学里的自然概念,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高的统一性。对自然的不同界定,体现了不同时期哲学问题探索的目的,近代哲学里,自然和人为之间的对立关系,一方面让理性的力量更加昭明,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卢梭政治哲学的观点:即人为创造的文明是对自然的一种破坏,自然在文明面前时弱势的,文明以及教化使人的发展逐渐走向违背自然天性的一面,于是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就引出一个未被改造之前的、被冠以特别意义的人,即自然人①。

自然人這个概念在卢梭的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它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是个实然性的概念,他存在于历史中,体现了从自然状态到文明状态的前后相继性,自然人生活在文明社会形成之前,是社会人和政治人的参照;是现实的人。另一方面,自然人是一个应然性的概念,他是卢梭按照人的本性塑造出来的适合生活在政治共同体中的合格公民的原型,这是自然人存在于其中的一个理想世界,这两个内涵有着内在完整性和统一性。

卢梭提出自然人的概念,有其特殊目的,他在《起源与基础》的第一部分开篇就提到,要正确的判断自然状态,就需要从人的起源来观察人类。但是卢梭不赞成单独使用传统的方法,即仅仅从动物的体系中去观察人,他从形而上学和精神的层面对自然人也进行了解读,指出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自我完善化的能力,也正是这种特殊的能力使自然人离开了他的世界,进入了文明社会。在卢梭看来,这是一种进化,同时也是一种不幸。“正是这种能力,借助于时间的作用使人类脱离了它曾在其中度过安宁而淳朴的岁月的原始状态;正是这种能力,在各个时代中,使人显示出他的智慧和谬误、邪恶和美德,终于使他成为人类自己的和自然界的暴君,这对我们说来就未免太可悲了。”②

一、自然人的第一重内涵

自然人既带有自然的本性的特征,作为历史上假设曾经存在过的自然人,他还不是一个道德人,或者说此时的自然人道德还是潜在着的,但是在他的身上已经有了为道德本质出现的种种准备和痕迹,这表现为三个关键的特征,即善良、自由和幸福。在自然状态中的善良是一种缺少道德评断的中性善良,自然人不做恶,他们只是在一定限度内保全自己,实现自己的意志,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这个过程里,不存在暴力和不平等,没有谁会依靠自己的特级的特权来凌驾到他人之上,因此也就没有人受到奴役和威胁。自然人没有相对的幸福意识,所以幸福是超越自然人之外的一种评价,但无疑自然人是自由的,自然状态中的人是可以服从自己意志的人,他们听从自己的需要和内心中最真实的召唤。他们是最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他们的很多天赋是直接受于自然的。

卢梭希望尝试以从前政治的状态的视角去分析政治问题,这也是他提出自然人这个概念的初衷,同时还必须跳出古典的信条,在这一点上,卢梭将现代性与古代性的区分表达的很清晰,亚里士多德持有的是一种自然的政治观,他认为人的政治属性是其自然本性,是人的内在的、本质的需求,从而肯定了人与政治两者之间的和谐与一致。卢梭虽然认为人的自然本性不含有社会因素,但是却并不拒绝在他的政治构想中安排进来一些带有自然属性的良好秩序。从而卢梭的自然人的概念就不可避免地会被蒙上浪漫主义的色彩。关于人类起源的分析,卢梭认为自然状态中那些没有权力和欲望的自然人是社会的主角,而且自然人的疾病的来源很少,因而几乎不需要药物,也不需要医生,他们的时候自然给予了他们痊愈的本能,他们没有衣服、住处,没有现代人视为必需品的物件,这对自然人来说,并不是多大的不幸,自然人是孤独的,清闲和易于睡眠的,自我保存是其唯一关心的事。

自然人的自我意志,不具有道德性,在于自然状态里没有语言、理性以及对善恶的区分和评价,只有进入到社会状态,这些能力才开始渐渐形成并且发挥作用,虽然卢梭与古典哲学的看法仍然存在分歧,但他还是不可避免的受到西方古典美德思想的影响,例如,双方都认为美德对于一个健全的政治秩序是必要的,只是卢梭的美德并不是亚里士多德式的伦理和理智美德,更多的是一种共和式的美德或者公共精神,这种美德和公共精神是符合公民的身份和地位的,这就要求人必须要在自由和文明之选择其一。卢梭重点谈到了自然人的道德,他说在自然状态中人类彼此之间没有任何道德上的关系,也没有人所公认的义务,所以他们既不可能是善的,也不可能是恶的,既无所谓邪恶也无所谓道德,自然人有的只是怜悯心和同情心这种情感,使得一切健壮的自然人只要有希望在别处找到生活资料,就不会去掠夺稚嫩的小孩或衰弱的老人艰难得来的东西。

自然人还只是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也就很少有机会发生不幸和堕落。在这里为了说明问题,卢梭引出了自尊和自爱两个概念,他认为这是人性中导致异化的第二个层面发生的原因。很多研究者把怜悯作为一个基本概念来阐释,而自尊与自爱是怜悯的最初的根源。在卢梭看来“是理性产生自尊,思维又使之加强。”③自尊是在社会中培养起来的,而自爱则是一种自然感情。当人凭借理性从自然状态中突现出来,他就会为自己的优势而感到自豪,同样当自然的不平等造成人同类之间的优劣之分的时候,这种自尊和自爱会演变成一种骄傲和激情,在欲望的引导下不断热衷于声望、荣誉、和地位,而人由于自己的天性,注定了会不断追求目标、追求满足,这是恶的真正根源。自然人从自身之中走到自身之外,这个历史相继的过程展示了自然人与社会人的关系,成为卢梭解释人类不平等起源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卢梭批判现代性提供了依据,从而揭示了自然人概念的现实层面意义。endprint

二、自然人的第二重内涵

卢梭偏爱神话,无论《语言起源论》、《爱弥儿》还是《社会契约论》,都表现为一种对完美的应然状态的追寻,但是在所有的“应然”里,似乎都包含着一种软弱性,即某种状态虽然已经被承认,并被认为是正当的,比如完满自足的语言,比如按部就班成长起来的具有德性的个人,以及完善公正的政治体制。然而所有的这些,并不能使其自身在现实中显示出来,所以事实上,古典哲学从苏格拉底开始一直到康德和费希特,几乎从未超出这种“应然”的观点,围绕着这样观点的设计和阐释,他们得到的更多的只是逐渐接近理性律令的公设,然后循着“应然”。

自然人的第二重内涵就是遵循这种“应然”被构建出来的理论假设。

理性使人成为自然的主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改变,自然人自我完善的能力带领他脱离自然蒙昧的状态,进入社会状态。文明的社会人的特征是语言、理性和道德。

语言是单个的自然人结合成一个共同体所必需的,无论卢梭本人还是以论证语言起源著称的赫尔德(或者译成赫德尔,Herder)都认为,语言是由于人与人的交流需要而自然产生的,语言的进化发展以区分声音语言和书写语言为特征,这一带有典型逻各斯中心主义倾向的区分更进一步的表明,书写语言作为替补,阻碍了声音语言的传递,它作为一种技能代表了特权。这种特权是对应然状态的语言的破坏,也是对平等的自然状态的破坏。理性如果文明是一条单向度的路,那么显然人必须放弃这样纯净原始的自由,而重新思考如何在文明状态中获得幸福。

卢梭说:“只有理性才能教导我们认识善和恶,使我们有喜善憎恶的良心,尽管它不依存于理性,但是如果没有理性,良心就不能得到发展。”④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具有理性,理性能够使我们辨别善恶,但是理性不能保证他必然成为为有德性的人。道德的缺失给政治社会带来的弊端在启蒙的时带还没有全面展开,但是卢梭已经有所觉察。他要为这个世界寻求一种到的保障,于是自然人在这里获得了他的第二个身份,即“爱弥儿” 。由于自然人是受制于一种动物性的存在,虽然他的身上有纯净和善的天性,但还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阿兰布鲁姆称赞卢梭的《爱弥尔》像一块洁白的画布,“在其上卢梭试图以一种与人的完整的自然本性保持一致的方式,来描绘灵魂获得激情与才学。”⑤ 卢梭要在文明社会中重新塑造一种自然人,通过教育使他拥有在自然状态中获得品质 :“在自然的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他们共同的天职是取得人品,不管是谁,只要在这一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育,就不至于欠缺同他相称的品格。从我的门下出去,他首先是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应该怎样做人,在紧急关头,不论对谁,都能进到做人的本分,命运无法使他改变地位,他始终将处在他的位置上。”⑥并且,这种教育是在生活实践中完成的:“我们要真正研究的是人的地位。在我们中间,谁最能够容忍生活的幸福和忧患,我认为就是受了最好教育的人,所以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头的教授,而在于实践,我们已开始生活,我们未能就在教育我们自己了,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一起开始的。”⑦又“人们只想到怎樣的保护他们的孩子是不够的,应该教他们成人以后怎样保护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所以问题不在于防止他死去,而是要教会他生活。生活并就是呼吸,而是活动。”⑧这是卢梭“自然人”两重内涵之间的角色转换,确切地说,应该是从自然状态之下的自然人到政治状态之下的具有自然特性的道德人的角色转换。

三、自然人与自然状态

卢梭真正要到达的是现实的政治和道德的层面,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追溯与期待。他关于道德问题的研究是与自然状态问题始终纠缠在一起的,自然状态在卢梭的政治思想中扮演的角色并没有被明确定位,而是一种多重的角色。首先,所谓自然状态即“现在不再存在,也许过去也从未存在过,而将来也永远不会存在的状态,但是为了要形成我们当前的一种判断,我们就需要这样一个观念。”⑨从这段引文来看,我们可以把他的自然状态当作和自然人一样,都是政治哲学上合法虚构的概念,这是理论上的假设,为了理解社会和人的本性,我们必须设想似乎存在这种状态;另一方面,通过考察卢梭对自然法的定义,我们还可以把自然状态理解为政治人出现以前曾经存在的一种历史状况,他为社会状态和政治人提供一个原型,这是一种历史的假设,“那么,把所有的只能使我们认识已经变成现今这个样子的人类的那些科学书籍搁置一旁,来思考一下人类心灵最初的和最简单的活动吧。”⑩卢梭力图通过展示一个没有受到现今社会的观念和知识所影响的原初的生存状态而表达他对现代社会的不满。

卢梭对于自然人的描绘是独具一格的,按照他的想法,自然人非恶非善,无过失、无德行,原因是人的智力尚未开化,没有知识,也没有成文的法律,从而也就没有区分行善和作恶的标准。在那里,人的本能的怜悯心和相爱心获得纯度的表现。它抑制人的自私自利之心的发展,没有人会违抗这怜悯心和相爱心的管理的。它们起着现代法律、风俗或道德的作用。自然人的世界里不存在不平等,就是体力、智力方面的,天生的或自然的不平等也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人都不是不受任何束缚的强者,自然也无从行使他的权力,正是从没有“不平等”这个角度,卢梭称自然人所生活的世界是人类的“黄金时代”。

但是卢梭的目的不是倡导回到自然状态,而是要表明通过何种方式,才能使社会的联系回到一种正当性的轨迹上来。事实上,卢梭作为提出自然人等一些列相关概念的那个人,他也无法根本摆脱文明在其思考过程中预先设定的思考方式,所以无论是自然人,还是自然状态,按卢梭的说法都是一种后来的推测;“我承认,因为我要叙述的事件,可能是在种种情形下发生的,所以我只能通过一些猜测来决定我的选便转化为推理的依据。

六、结语

在构建当下世界的理想模式时,政治哲学的意义在于为我们提供一个辨别是非的标准,有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不同于自身的他者来充当这个标准,在这个他者中我们才能找到可以令我们深信不疑的真理以及与之同等的价值的分量,“自然人”的两重内涵正是为解读人以及重塑人的道德生活和政治生活提供了这样的理论力量,也许真正的道德理想国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理性精神的紧张,信仰的不安与探索,或世界的神秘感,但是“自然人”这样古老的概念里仍然可以找到新的命题和解释,它们的力量是生生不息的。

注释:

①在一些卢梭著作的中文译本中,“自然人”也被翻译为野蛮人,在《LOrigine De LInegalite》原文中虽然卢梭使用barbare一词,但在使用这个词汇时,其语言环境里多次使用nature,naturel,naturelle等词汇,因此可以看出,卢梭强调的是自然状态下人所秉受的自然天赋,而不是未开化或动物性的特征,因此,在这里将barbare译成自然人,更加符合卢梭的初衷。

②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 高煜译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68

③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 高煜译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97

④Jean-Jacques Rousseau Emile or on Education [M] Introduction and translation by Allan Bloom USA 1979:68

⑤阿兰布·鲁姆《巨人与侏儒》[M] 张辉选编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3:226

⑥Jean-Jacques Rousseau Emile or on Education [M] Introduction and translation by Allan Bloom ,USA 1979:41

⑦同上

⑧同上

⑨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 高煜译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39

⑩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 高煜译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66endprint

猜你喜欢

理性道德
欲望膨胀
跟踪导练(五)(2)
为何不吃梨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道德
道德一论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理性思考严谨推理优先概念
道德
感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