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2017-10-31杨晓红
杨晓红
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我国逐步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农民收入有所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城乡生活差距。然而,这同时也导致了人口由乡村到城市迁移的日益频繁,与此相对应,由妇老幼病残组成的农村力量显得更薄弱,农村留守儿童以及他们生存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就此产生。因此,留守儿童应该成为倍受关注的课题。
为了有效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首先必须对留守儿童进行调查了解。综合各方面的材料,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性格缺陷。
农村留守儿童长期脱离父母生活,与此同时,临时监护人管不了也不会管,只能给留守儿童局限于吃饱穿暖少生病之类的表层关怀,无法给他们全面的教育。在调查中发现,在留守儿童当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要高得多。这在无形中逐渐助长了他们自私、任性、霸道、蛮横、叛逆、以自我为核心等极端性格。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人限制的状态下,缺乏正常的积极的管教与引导,很容易导致心理失衡。由此,“特殊的家庭”使得留守儿童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孤僻,悲观。
二、亲情的缺失。
亲情关系,作为一种情感因素,不能直接介入孩子(学生)的认知结构本身去直接决定学习成绩,但它对孩子的学习动机、态度、性格等产生重大的影响,成为间接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有调查结果表明:68.5%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处于中下水平,而且极为不稳定。由于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大多存在着焦虑和紧张等情绪,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差。此外,也有调查显示:由于父母探亲频率低,联系次数少,留守儿童在口语交际、人际交往、协作求助、提高成绩等诸多方面存在障碍,并且此比例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有一堂兄妹,母亲都是外省人入嫁,因家境不佳,承受不了家中的贫寒,两位母亲狠心离家各奔前程。他们各自的父亲遭受打击之后为改变家境而长期在外务工,数十年都不曾回家探亲,只提供金钱,完全不顾孩子的教育。在农村,只顾个人前程不顾孩子教育,甚至任孩子自生自灭,这样的现象也并不少见。少年儿童本应在父母的呵护与关爱下快乐成长,然而留守儿童却失去了同龄孩子享有的严父慈母的爱。农村留守儿童体验最多的是孤独与寂寞,受了委屈无人安慰与开导,遇到困难无人指导与协助,让他们认为自己在父母心中并不是最重要的。幼小的他们过早体验了这种无助的感觉,这直接影响了孩子的行为、心理、人格与智力的发展。
三、价值扭曲。
外出务工的民工大都来自贫困的农村,外出的最终目的均是希望能尽快改变贫困的现状,早日建起自己的安乐窝—“小洋楼”等。因此,急切致富心理膨胀,相互攀比之风盛行,极少关注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甚至不闻不问。与此同时,社会上“读书无用论”,“拜金”思想抬头,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正常的辨别意识,开始把人生的发展目标定位在打工挣钱、盖洋楼上,热衷于吃喝玩乐游,认为金钱万能,结果很多学生小学或初中毕业就立即外出打工赚钱,放弃了继续求学的机会。
四、学习普遍差。
从家庭来看,父母是少年儿童的启蒙老师,是塑造健康儿童心理的根本保证,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替代的。然而,外出务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望过低。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把孩子学业定位太低,只限于九年义务教育。但实际上,部分务工子女甚至连九年义务教育都没有完成,已完成的则在上高中或去打工这个叉路口徘徊,最终仍有不少人向“金钱”低头,选择了务工生涯。
另一方面,监护人很少甚至从来都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因此,由于家庭劳动力缺乏,留守儿童课余承担的各种劳动数量不断增加,无暇于做作业,学习成绩显然就差了。
此外,大部分外出务工的父母教育意识浅薄,以及社会上存在着不良风气,这些都对留守儿童造成了消极的影响。而一些祖辈级的监护人,过度的宠爱,对孩子百依百順,让他们养成了骄横,任性的性格。在学校表现为不守纪,散漫自由,早恋;在家当霸王,抽烟喝酒参赌;在社会上拉邦结派,组织看黄色录像或是黄色书刊,沉迷网络,甚至与一些不良青年厮混,参与寻衅滋事,抢劫盗窃,斗殴等违法行为。
从学校教育来看,现在的学校,尤其是边远山村的完小小学,师资配备不足,缺乏专业对口的老师,教学任务繁重。但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也没有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无法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针对学生心理的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的这一群体,是我国贫困地区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品”,他们的教育问题成为当今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与难题,并且将是这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又无法回避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高度重视,将其上升为日常工作的重点之一去研究解决,才能全面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政府的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解决办法,本人提出一点建议:
一、政府牵头。
首先,政府加大教育投资成本,在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农村兴建寄宿制学校。寄宿制教育可以逐步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同时又可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免除不合理的收费,使打工族的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待遇,不再受到歧视。其次,加强统筹规划,形成以政府为主的领导协调机制,发挥政府在制度创新和政府牵引方面的优势。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涉及面广,需要构建职能部门保护机制,创造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大环境,增强农民在地方就业机会的优越性。最后,城市有关部门应制定合理政策,为外来务工人员开通绿色通道,享受到市民的待遇。提高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把打工族的家庭教育纳入当地市民教育之行列。改善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条件,逐步使农民子女能够和父母共同生活,与城市儿童享受一片蓝天。
二、社会要尽力。
首先,要积极发挥媒体作用,大力宣传,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充分意识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性,集齐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解决此问题,众志成城。其次,建立或完善农村社区监督系统,得到全社会热心的帮助,关爱。最后,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网吧,游戏厅,录象厅等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并加以严格治理,加强对社会闲散人员的管理,教育与监督,净化社会环境。
三、亲请沟通。
家长必须经常与代理监护人联系和交流;有关部门要通过多种方式,构建父母子女沟通机制,筑起打工族子女与父母情感交流的桥梁。
四、学校尽责。
完善学校教书与育人的教育,发挥其教育主导作用;增设相关课程,加强精神,心理,生理及行为方面的指导教育;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要给留守儿童特别的关爱以感化留守儿童的内心。
总之,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而且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民进城务工导致留守儿童的产生,这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客观发展的产物。农民工子女是庞大的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教育是当前我国义务教育中的一个焦点和难点,但只要大家众志成城,坚持城乡统筹原则,建立城乡统一和公平的义务教育体制,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制定出优惠农民工的有关政策,消除对农民工子女的歧视,努力为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创造更多有利条件,一定能逐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中存在的问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