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2017-10-31沈焱

东方教育 2017年17期
关键词:美育意境诗词

沈焱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艺术瑰宝。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它们以丰富的形象、优美的意境、浓郁的情感、深刻的哲思而流传广泛,影响巨大,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审美价值。这些古诗词都是对中学生进行美育的好素材。

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深入挖掘古诗词中的美育资源,引导学生品读古诗词,寓审美教育于古诗词教学之中,以美的形象去熏陶感染学生,提高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一、诵读——感受音韵之美

古诗词在创作的时候讲求押韵,有平仄之分,因此节奏感、韵律感很强,从这个角度来讲和音乐有共通之处。古诗词中平声较柔和,仄声较有力,平仄相协则刚柔并济,软硬互补。即便是平声,也有上平、下平之分;同为仄声,还有上、去、入之分。在仄声的发音中,上声相对舒缓轻和,腔调较低;去声相对利落激越,腔调较高;而入声则相对短促急切,仄声运用自如,则有气势跌宕之美。不同的声调错落相间,最显和谐之美。初中教材中的不少古诗词,四声相间配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应紧紧围绕这一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吟诵朗读,如示范朗读、分角色朗读、个人朗读、齐读等方式,同时注意停顿、轻重音、语调、语速的变化,指导学生学会美读古诗词,做到字正腔圆、节奏切合、音调和谐、充分感受古诗词的音韵之美。比如被称为七律之首的杜甫的《登高》,四联均为对偶句,其形式之美,平仄音韵之美即可通过反复诵读来感受。

二、想象——体会画面之美

古诗词以它独特的方式展示了一幅幅多彩的画面。被苏轼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王维,既通晓音乐,又擅长绘画,他的诗创造出了静逸明秀的诗境。语文教材中的《山居秋暝》便是其典型诗作之一,而且也是中考诗词赏析的篇目。“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静一动,画面是多么的静谧、优美!学习这首诗时,教师应调动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发挥想象,才能透过这优美的诗句去品味其生动鲜活的画面。又如被称之为秋思之祖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几个看似毫无关联的景象放在一起,却绘制出一副和谐统一、相互融合的画卷。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充分发挥想象,走进诗词中,便能看到那些美丽的画面,得到美的熏陶。

三、沉浸——领略意境之美

意境是古诗词艺术存在的灵魂,是作者主观情致和客观景物的统一。一个或几个镜头、含蓄跳跃的语言,就能营造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因此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古诗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美,把握诗词中情感与景物的和谐统一。诗的意境美是千姿百态的,有的雄伟壮阔、豪放旷达;有的端庄秀丽、温婉纤巧;有的含蓄典雅,蕴藉低回。教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美感体验,让学生沉浸于诗词中,如临其境,才会感受张志和《渔歌子》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悠闲自在之美,才会有欧阳修《生查子·元夕》中“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期待之美,才能有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里“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审美体验。

四、品味——发现情感之美

任何文学体裁,都不能缺少情感因素,而诗词的情感因素,比起其他体裁来说,显得更集中,更浓郁,更强烈。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国忧民;李白《送友人》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的惜别深情;苏轼《定风波》中旷达超逸的胸襟、无悲无喜、胜败两忘的人生态度在品味中激起了学生内心的共鸣。古诗词教学可以通过讨论、诗词主题辩论等形式,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感受诗情之美,亦可体会不同的诗词风格。以阳刚之美取胜的豪放风格,以阴柔之美取胜的婉约风格,不管风格如何,蕴含于其中的情感之美都能够打动人心。

五、感悟——通达哲思之美

很多古诗词不仅美在意境,而且富于哲理。无情不成诗,无理不成诗。感情从实践中生,由于感情的发展,积淀,升华,浓缩,就涌现出一些富有哲理的诗作。如朱熹《观书有感》中“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時时补充新知。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又如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描述了在山水迂回、扑朔迷离之中,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了一个花红柳绿的小山村,从而告诉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畏惧,勇于开拓,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这些哲理可以给予学生心灵的动力,感受理性之美,陶冶学生的情操。

古诗词的美,在于读、在于品、在于悟。而审美更高层次的活动是创造美。写作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古诗词,既可以为文章增添文学色彩,又可以把诗词中的美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融合。比如有学生在写一位普通工人多年坚守岗位时就用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来形容对社会的责任与奉献;在写以论骨气为话题的文章时用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等。另外,仿写古诗词,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探索,增强了学生对古诗词美的欣赏能力。

总之,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独特地位,是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代替的,没有美育的语文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古诗词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包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充分挖掘初中语文古诗词美育的价值,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美育渗透,将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育意境诗词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诗词书法作品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诗词篇】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春色满园
美育教师
一朵花的意境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