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班授课小班实践”在《果树栽培学》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2017-10-31白团辉郑先波史江莉简在海冯建灿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2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

白团辉+郑先波+史江莉+简在海+冯建灿

摘要:《果树栽培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园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对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大班授课小班实践”在《果树栽培学》课程中的教学形式、考核方式及实施效果。该教学模式包括:分专题大班集中授课、按生产环节小班分组实践、按物候期小班分组实验、按树种小班分组讨论、邀专家专题讲座等五个部分。经过两年的探索和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既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减轻教师的授课压力。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果树栽培学;大班授课;小班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2-0147-03

目前,网络和智能手机快速发展和普及,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创新《果树栽培学》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当前《果树栽培学》面临的重要课题。当前,“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在国内许多高校试行和推广。[1-2]河南农业大学《果树栽培学》教学团队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出台的教改文件精神并执行河南农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015年将“大班授课小班实践”的教学模式引入《果树栽培学》课程中。经过2015和2016两年的探索和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可以达到明显的教学效果,该课程在2015年被评选为河南农业大学校级教学团队。本文通过阐述该教学模式在园艺专业果树栽培学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特点及其教学效果,以期为“大班授课小班实践”教学模式在其他课程中的实施提供参考。

一、“大班授课小班实践”的教学模式

河南农业大学果树栽培学教学团队由6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实验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硕士学位的2人;有留学经历的教师2人。该教学团队是一支职称、学历和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果树栽培学课程的每年上课的学生人数为150人左右,有五个行政班级。河南农业大学果树栽培学教学团队在保证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突破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探索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形成分专题大班集中授课、按生产环节小班分组实践、按物候期小班分组实验、按树种小班分组讨论、邀专家做专题报告等五部分组成的课程教学模式。

1.分专题大班集中授课。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一位教师按照教材编排顺序讲授一门课程,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而且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开发和培养。分专题大班集中授课是从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出发,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编排,目的是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授课内容不拘泥于教材,在保证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等知识讲解的基础上,着重讲授果树栽培管理的基本技能,获取更多有关果树栽培原理与使用技术信息的方法。具体做法是果树栽培学总论的理论部分由教学团队集中备课,结合物候期和实际教学条件,讨论并确定了果树种类、生命周期、生物学特性、果树育苗、果园建立、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生态环境和生长调节剂应用等十个专题进行授课。五位主讲教师每位老师负责两个专题授课,团队其他成员全程听课,课后集中讨论、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教师授课内容逐年轮换,最终每位老师均能全面掌握各章节的重点和特色。

2.按生产环节小班分组实践。《果树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3]。实践部分教学团队集中备课,形成果树建园、果树嫁接、果树扦插、花果管理、果园施肥和果树修剪等六个实践环节;以物候期为中心,根据生产环节采用小班分组实践,以实际操作为主体的果园现场教学形式。果树栽培学课程的上课人数为150人左右/学年,有五个行政班级,实践教学每位教师负责一个班级,一个班30人左右,每个班分10个小组,每小组3名学生。例如为期一周的果树冬季修剪实习,教师分树种,结合果园实际栽培和管理条件,对学生讲解,示范教学,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最终形成教师讲解→教师示范→教师循回指导→3人小组修剪→学生独自修剪的模式。

3.按物候期小班分组实验。教学团队根据河南农业大学园艺教学实习基地果树种类和栽培形式,结合果树物候期特点,制定与果树的整个年生长发育规律相适应的实验。采用分小班在果园现场教学,在果园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用生动的语言结合实物现场授课,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并快速掌握知识。例如讲授果树枝芽特性时,首先让学生观察芽的形态、大小和着生位置,再由教师讲解芽的分类以及花芽和叶芽的形态差异及分析总结。此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扮演“帮助者”的角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按树种小班分组演讲讨论。《果树栽培学》总论主要讲述果树共性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各论着重讲述不同树种独特的生长发育规律和栽培管理技术。此教学环节采用按树种小班分组演讲讨论。具体做法是小组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河南果业情况,首先选定各组的树种,确定树种后,各组在规定时间内收集资料、小组讨论、撰写方案,推选发言代表。小班讨论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各角色分工采用轮岗制,学生可以对演讲的内容提出质疑,教师对研究内容、PPT质量、组员配合情况等方面进行点评和总结,成绩由学生和教师打分综合评定。此教学环节使学生由“观众”变成“主演”,教师由“主演”变成“导演”,不同小组和组内成员之间有竞争也有合作,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

5.邀请专家专题讲座。为了让学生及时掌握国内外果树栽培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方法,教学团队多方邀请国内果树专家给学生做专题报告。如邀请国家葡萄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张振文教授、王世平教授、刘崇怀研究员、刘三军研究员等做葡萄花果管理、水肥管理、整形修剪等专题讲座。每年组织学生到河南果树标准化示范园参观并邀请专家现场讲解,如参观国家梨产业体系郑州综合实验站,并邀请试验站站长王东升研究员讲授梨产业发展现状,介绍新品种及先进的栽培技术;参观国家葡萄产业体系郑州综合实验站,并邀请试验站站长王鹏研究院讲授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常见葡萄品种的特点以及生产栽培技术;參观国家桃种质资源圃,并邀请国家桃产业体系岗位专家王力荣研究员讲授桃产业发展现状,桃种质资源的观赏和食用品种的介绍,以及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通过聆听专家报告和实地参观学习,使学生充分了解河南及我国果业发展概况、果树栽培模式和先进栽培管理技术。通过由实践认识检验理论知识,再由理论学习指导实践的培养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而有利于提高园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endprint

6.成绩评定方式。为了提高课程各环节的实施效果,强调过程考核的教改精神,教学团队严格要求,改进了考评办法,加大了平时考核力度。教学团队将课程期末成绩分为期末试卷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其中期末试卷卷面成绩占50%,由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论述等类型的试题组成,平时成绩占50%,由考勤、课后作业、实验报告、小班讨论、小班演讲等五部分组成,每部分各占平时成绩的20%。其中,小班讨论成绩根据学生对讨论问题回答的情况和发言的次数判定,小班演讲成绩根据学生对参考文献理解的程度,以及演讲过程中发言的情况判定。

二、实施效果与分析

1.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上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课堂上走神、玩手机现象少了,同时,学生的团队协作、语言表达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分专题教学法的实施,学生不再觉得课程内容繁杂,而是条理清晰、知识点明确且易懂易记,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学习兴趣和热情也明显提高。

2.有利于减轻教师授课压力。大班授课小班实践教学模式实施后,授课教师表示,课堂讲授内容有所减少,同时由于教学任务由多位教师共同承担,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压力明显下降。这种教学模式与欧美发达国家高校的课程教学任务工作分配非常接近,打破了传统的一名教师独上一门课的弊端,使教师教学任务的分配更加合理。

3.有利于师生互动交流。小班分组讨论环节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具体问题的讨论中来,加深了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答疑解惑。此外,提问、质疑等环节,使课堂更加活泼生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讨论与结论

“大班授课”即知识的集中讲解和分析,“小班讨论与实践”通过师生互动、学生间互动对具体问题深入分析和探讨。该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用更加灵活的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园艺技术人才。小班分组讨论增加了学生与教师平等对话的机会。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到具体问题的讨论中,提出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加深相关知识的理解,达到印象深刻、有效记忆的效果;同时,教师通过针对性地对话和讨论为学生解决疑惑并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4,5]。《果树栽培学》教学团队利用“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的优势,结合《果树栽培学》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改进和引入了“大班授课小班实践”教学模式。经过2015与2016两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可以达到明显的教学效果。结果表明通过果树栽培学“大班授课小班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专业的自信心,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此外,学生的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也得到逐步完善,同时,也可以减轻教师的授课压力,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实践技能,是一种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模式,可以在高等农业院校园艺专业或农学相关专业实践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浩.不屑于教学方法:大学教改抹不去的痛[J].决策与信息,2016,(3):117-123.

[2]朱红,马莉,萍熊煜.“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效果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6,(1):43-47.

[3]周瑞金,扈惠靈,张传来,苗卫东.试论果树栽培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4):80-82.

[4]王学渊.“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模式在经济思想史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0,(8):43-46.

[5]白团辉,胡喜来,陈延惠,郑先波,简在海.《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81.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PBL教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三元重叠教学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