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扶贫初心凝聚强大合力
2017-10-31王健任
王健任
金秋十月,瓜果飘香。10月9日上午,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京举行,40名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者,在汪洋等领导同志的见证下,领取那份属于他们的荣誉。
在气壮山河的脱贫攻坚实践中,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自强自立、苦干实干,各级各部门勇于担当、开拓创新,社会各界用心、用情、用力帮扶。这40名获奖者,就是其中涌现出的一批先进典型。他们既有自力更生、光荣脱贫的贫困群众,又有先富帮后富、无私奉献的民营企业家,还有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扶贫先锋;既有历时36年带领村民凿通“生命渠”的老支书,又有投身脱贫攻坚战的新标兵,还有为脱贫攻坚献出宝贵生命的基层干部。他们事迹鲜活生动、感人至深。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解决剩余4335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攻克最后的堡垒,难度日益加大,时间日益紧迫。汪洋指出,我们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牢记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责任,学习弘扬脱贫攻坚先进典型的优秀品格,以更大的责任,凝聚更强的力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奋进人——艰苦奋斗,勇于担当
奋进奖,是属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光荣脱贫的贫困群众的;是属于那些积极作为、勇于担当,带领群众摆脱贫困的“領头羊”的。
他们是一朵朵苦水泡大的英雄花。贫瘠的土地给予他们苦难,他们却报以最深沉的爱。贫穷锻造了坚韧,苦难磨砺了意志,面对命运,他们不屈奋进,用勤劳的双手开掘幸福的河流。
比如那位“用嘴叼起电商脱贫创业梦”的女强人——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唐寨镇唐寨村的李娟,脊髓性空洞症患者,全身除了脖子以上可以有限活动,其他部位都处于只有知觉而无力量的状态,体重仅25公斤,属于重度瘫痪(肢体一级残疾),是千千万万贫困户中的一员。身残志坚的李娟靠政府扶持和自身努力,通过做电商在网上销售农产品,不仅自己实现了稳定脱贫,还带动了街坊邻里共同实现稳定脱贫,被人们誉为用嘴叼起电商脱贫创业梦的坚强女性,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比如那位“带领村民挖出一条生命渠”的老支书——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草王坝原支书黄大发。在莽莽黔北深山里,他和村民向贫困宣战,历时36年之久,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挖出一条生命渠——7200米主渠,2200米支渠,滋润了祖祖辈辈干渴贫穷的村庄。
他们富不忘本,乡亲是最长情的思念;他们贵不忘家乡,父老是最真情的眷恋。
比如那位“知恩反哺的村主任”——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岩口镇向家村村委会主任、湖南省华兴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向长江。他从热心公益、扶贫济困开始,到企业联村帮扶,再到贫困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十年如一日,奋进在扶贫帮困路上,探索出了一条企业家带领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成功之路。10年来,他累计捐款近1亿元,先后帮扶13个村解决安全饮水问题,修建村组道路138公里,资助贫困学生3000人以上,帮扶 2000多名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帮扶向家村在2016年率先脱贫,成为湖南省“脱贫攻坚示范村”……
比如那位“昆仑山上的‘雄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叶城二牧场三连连长刘前东。他在地处昆仑山海拔3000米至4850米的地区,管辖着16万亩天然草地,服务着52户168名维吾尔族职工群众。2014年,经过排查摸底三连实际情况,他制定了每家每户每人的脱贫致富的措施,通过实施培育牧业经纪人、鼓励开百货小商品店、个体运输业等多措并举,连队人均收入由2013年的7000多元增加到2016年的1.4万多元,连队贫困户已全面实现脱贫。
还有在脱贫路上践行共产党人的忠诚与担当的河北省行唐县东安太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金国,带领村民拧成“齐心苦干、追求幸福”的一股绳,点燃了向贫困宣战“三把火”的湖北省保康县尧治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孙开林……还有吴云波,李君,段必清,龚志荣,这10位奋进奖获奖者,当脱贫攻坚的时代大潮奔涌而来,他们勇登潮头,带领乡亲们会当击水三千里,向贫困发起了最猛烈的进击!
贡献人——履职尽责,倾力帮扶
贡献奖,是属于那些认真履职尽责,深入调查研究,倾心用力真扶贫扶真贫的“扶贫人”。
在脱贫攻坚路上,高度的责任感让他们失志不渝地追求着,强烈的使命感让他们百折不挠地跋涉着。
比如那位“敢闯敢试、敢抓敢管、敢冲敢干”的局长——四川省南充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向贵瑜。在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他针对产业扶贫中简单送鸡送鸭、决策部署落实上热下冷等突出问题,带领全市扶贫战线干部,探索创新了“脱贫奔康产业园”“日暗访日通报”等可复制、可推广的南充经验。
比如那位“倾心为民、默默奉献”第一书记——青海省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调研员、省组工干部培训办公室副主任马锁安。2015年10月,他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被选派到互助县台子乡哇麻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担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驻村以来,他倾心为民、默默奉献,攻坚克难、干在实处,一心一意为贫困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在实践中探索富民强村的有效途径,带领贫困群众走上了一条发展致富、稳定脱贫的新路。
他们架起了党和群众之间的桥梁,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原则和理念。
比如那位“村民饱含热泪相送”的第一书记——国务院三峡办资金计划司副调研员、重庆市万州区铺垭村第一书记沈东亮。他告别嗷嗷待哺的孩子、身患重病的父母,从首都北京来到了这个贫穷偏远的山村。舍小家顾大家,放弃周末,放弃休假,沈东亮与铺垭干部群众一道撸起袖子加油干,铺垭村成功脱贫,全村建卡贫困户由2015年初的81户209人减少到2017年的6户12人,贫困发生率由11.85%降低到1%以内。两年期满即将回京,村民自发赶来送他。
比如那位“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菌草技术专家——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首席科学家林占熺。他于1986年发明菌草技术,解决了“菌林矛盾”这一世界难题,实现菌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现已拓展到生态治理、菌草菌物饲料和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开发等领域,创建菌草科学技术体系,开辟菌草新兴生态产业,广泛应用于扶贫开发事业。如今,青青菌草已扎根我国31个省487个县和世界101个国家。endprint
“被安徽省石台县河口村289个乡亲们的红手印挽留”的安徽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政策法规处副处长、河口村第一书记李朝阳,“用生命谱就扶贫赞歌”的原江西省修水县杭口镇扶贫专干程扶摇……还有王凯,陈开枝,陈宝发,黄海军,这10位贡献奖获得者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揣着群众,帮扶群众脱贫致富是他们最高的的政治理想。他们是对决贫困的勇士,是脱贫攻坚的脊梁!
奉献人——扶贫济困,奉献爱心
奉献奖,是属于那些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热心扶贫济困,乐于奉献爱心的企业家。
这是一群市场经济的佼佼者,他们以智慧和魄力创造了惊人的财富,但他们心里始终装着贫苦的乡亲。
比如那位“用电商助力精准扶贫”的企业家——京东集团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刘强东。2016年1月,京东集团与国院扶贫办签订了《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协议》,刘强东亲自制定扶贫工作计划。2016年以来,通过品牌品质、自营直采、地方特产、众筹扶贫等模式,在832个县扩展合作商6000余家,上线贫困地区商品136个品类283万种,实现销售额153亿元,累计帮扶超过20万贫困群体人均增收2000-3000元。
比如那位“全国最大的驴倌”——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秦玉峰。他带领企业勇担社会责任,投身扶贫开发事业,竭诚工作,倾力奉献,以敢为人先的创新思维、百折不挠的坚强毅力和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探索出规模化、基地化、产业化等养驴扶贫模式,创设“一二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企业发展模式,构建起覆盖毛驴养殖、交易、餐饮、旅游等全产业链集群。他将养驴产业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把精准扶贫融入产业链条、注入各个环节,广泛吸纳贫困户参与,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与“养驴脱贫”协同并进之路。
他们走进大山,带去产业,打开脱贫致富的希望之门,以愚公移山的执着和勇气为贫困群众开创了崭新的生活。
比如那位“大别山牧羊女”——湖北名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罗田县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锦秀。她23岁返回家乡创业,带领山区农民发展黑山羊产业,示范引领返乡农民在家门口创业,坚持不懈地向贫困宣战,从一个普通的牧羊女成长为山区农民创新创业、产业扶贫的“领头羊”。在她的带领下,黑山羊产业逐步发展成为罗田县农民脱贫增收的特色支柱产业。
比如那位“修脚大王”——陕西郑远元专业修脚保健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远元。他,出身农村、家境贫寒,最终用一把修脚刀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就了自己的人生。三年来,通过免费培训,他带动1.6万人从事修脚产业,年创收入6亿元,相当于紫阳全县财政总收入的两倍。仅2016年,集团吸纳就业5458人,帮助1691名在册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
还有那位“用骆驼实现边疆贫困牧民脱贫梦想”的新疆旺源生物科技集团董事长陈钢粮,“让财富回归本源,把责任担在双肩”的河南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秦英林……還有王绍据,边久论珠,林印孙,党彦宝,这10位奉献奖获得者,扶贫,是他们的共同义举;济困,是他们的崇高形象。大仁至爱,责任担当,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当代人的价值追求,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融合。
创新人——创新扶贫,改革实践
创新奖,是属于那些聚焦脱贫攻坚,创新扶贫理论,改革方式方法的扶贫“探索者”。
他们是勇敢的探索者,标新立异,革故鼎新;他们是智慧的拓荒者,独树一帜,推陈出新。
比如那位“穷则思变”的“牛支书”——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塘约村党总支书记左文学。他带领村民开展“三变”改革,让塘约走出了一条富民兴村的脱贫新路,塘约村在短短两年时间里,由一个贫困村变成了人均收入达万元,村集体经济增至200余万元的小康村,成为全市脱贫攻坚的村级样板。而塘约实践并不仅仅是个脱贫致富的典型,它揭示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取得的最伟大的制度性财富,巩固农村集体所有制,加强党支部和乡、县、市等各级党组织在农村中的领导作用,是当前农村改革中关系全局的两件大事,涉及亿万农民的利益。
比如那位“常年奔波在贫困一线创新扶贫模式”的研究者——中国农业大学李小云教授。作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的成员,李小云从2015年初开始扎根基层,深入云南省勐腊县贫困瑶寨河边村,在当地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与贫困农民共同生活、共同探索,在理论积淀的基础上创新实践。通过两年多的探索创新,初步摸索出了以主导产业拉高穷人收入为特点的、复合型产业为核心的深度贫困综合治理的创新路径,践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为中心”的扶贫方式。
在脱贫攻坚这场史无前例的伟大战役中,他们拓展着思路,拓宽了路径,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送去一个个脱贫致富的“金点子”。
比如那位“用毕生精力去谱写一曲荒山旱垣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时代乐章”的老支书——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三路里镇沟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雷茂端。他潜心研发米槐30余年,成功培育出系列米槐良种。目前山西省种植面积达50万亩,年增加产值15亿元,研究成果还惠及山西周边省份,河北、甘肃、陕西等省发展双季槐及其他良种米槐100万亩,年增加产值30亿元,一大批旱垣贫困村庄因此找到了一种拉动经济的产业,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
比如那位“让‘金鸡在贫困地区‘报晓”的企业家——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钟凯民。在国务院扶贫办、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下,他带领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青源),以蛋鸡产业为抓手,在国家扶贫政策、资金的支持下,通过市场化运作,在河北威县大胆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新模式,并已成功在河北、西藏、河南、贵州、安徽、山西、陕西、重庆、湖北、内蒙古、云南、广西12省的19个贫困县实现项目复制,扶贫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
还有卡哈尔·尼扎木丁,李玉如,杨如军,张维林,周善红,徐一丁,这10位创新奖获得者,他们从“三变”到“三互”,从“资产收益扶贫”到“扶贫车间”,他们领跑着脱贫攻坚的步伐,推进着精准扶贫的进程,他们的创新从理论到实践,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生动诠释。
典型背后总会有动人的故事,他们的故事令人感动;故事背后总会有可贵的精神,他们的精神催人奋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