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017-10-30李立平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32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能力小学数学策略

李立平

摘 要:在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中,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必须要结合该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情实际采取恰当的策略进行。从四个角度,即创设情境、动手操作、指导方法和合作探究等进行指导。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2-011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2.073

一、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审明题意

低年级学生多在6—8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相对较弱、耐心不足且以形象思维为主,较短的数学学习时间也使他们尚未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加之生活经验与积累亦未尽如人意,三种情形相结合,就使低年级学生在面对探究类问题时,既不能够耐下心来认真读题、弄清题目要求,也不能够采取一定的问题解决方法,实现问题的最终解决。这种情形下,教师应结合“课标”针对本领域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结合实际情境,设计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案”,通过“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实现问题的探究与解决。

情境创设的目的,一是结合学生背景知识不足的情形为其学习提供一定的认知背景,二是明确问题的解读方向,以弄懂、审明题目的确切含义并为后续问题解决奠基。以教学“数学广角——搭配(一)”为例,选择练习中“3名同学坐成一排,有多少种坐法”为例进行教学,以三名同学到黑板前坐定为实际的问题情境表达;同时,为引导学生养成收集与整理信息的习惯,在将题目呈现到多媒体屏幕上的同时,也采取信息点单列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并表明题目中蕴含的有效信息,如①三名、②一排、③坐法。这样,经过多次练习,学生就会渐至形成有关综合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二、动手操作,让抽象问题形象化

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因而,一旦遇到不能通过观察以在头脑中形成具体形象的较为抽象的问题,就会手足无措。对此,可以通过具体实物展示帮助学生认知问题,可以借助实物进行问题解决过程的实操,并通过实操获取感性的知识和经验积累,进而将静态抽象的数学活动转化成动态形象的趣味数学游戏。其目的是希冀在实现“借助直观、展示过程、启迪思维”的同时,也帮助学生获得与感受数学学习中的趣味所在。仍如前例“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材例题“用1、2和3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以数字形式出现,相较前例“3名同学坐成一排……”其抽象性非常明显,应对这种抽象性,教材提供的方法是用数字卡片由学生做动手实践操作,但却不具备演示功能。因此,结合具体的教学条件将其改良,以磁石将纸质卡片固定在黑板(铁性材质)上进行演示,且不会影响其移动的灵活性;实践操作中,一种方法不行,即可移动卡片做另一种搭配组合,直至搭配正确、穷尽,并可做全程记录。教学实践中,经历这样一个针对问题的动手探究過程,以实践操作直接破解学生问题理解上的抽象性难点,就会使问题解决的情节、数量关系、变化情形等更加直观、明朗。

三、指导方法,让复杂的数量关系简单化

综合与实践类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多会涉及较多的文字阅读。很多学生在认真、耐心阅读之后,仍不能审明题意,主要是因为低年级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经验较少且能力不足。如阅读教材中的这道题目“小林家阳台上的地砖,横着看每行是6块,竖着看每行是4快。一共铺了多少块地砖”。有学生因不认识“砖”“竖”等字,直接造成思维障碍;与这种初级问题相比,更多学生是不能抓住并切实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每行是6块”“每行是4快”“一共”等,这就使问题的解决陷于停顿。对此,教学中可通过两种途径解决:一是通过实例帮助学生强化对某些常用关键词的理解,并在问题解决实践中提高抓取这些关键词语的能力,如“一共”“还剩”“余下”“多出”“少了”等;以及某些关键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如“增加”与“增加到”、“减少”与“减少到”等,正确理解其含义,对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是大有裨益的。二是通过图画将问题做直观、形象的表达,以理清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如前述“地砖”问题,辅以实际的“每行是6块”与“每行是4快”的画图,就较为容易理解;而在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学会积累相关借助直观图画解决问题的经验。如教材提供有题目“一头亚洲象每个前肢有5个脚趾,每个后肢有4个脚趾,这头亚洲象一共有多少个脚趾”,学生就要学会通过观看教材提供的配图知道,亚洲象前肢与后肢均有两个,以作“5×2+4×2”而非“5+4”的列式。

四、合作探究,寻求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

即便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在多次的综合与实践类问题解决过程中也会发现,很多问题的解决并不只有一种方法,很多时候会有两种甚至多种方法存在。但显然,这些方法的获取,并不应通过教师直接告知,而是应通过学生的自我探究与总结。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切实践行 “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对学生得出的正确解决方法——哪怕非本课时教学重点所要求的——进行积极的肯定。为此,教师一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积极组织与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并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做好应有的探索、观察、分析、验证、总结等,以在帮助学生获取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加深对其内在规律的探索与发现;二是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时,要积极思考,充分发言,以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合作,以同伴智慧来影响与促进自身知识与能力等的全面提高。三是要在讲解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入一题多解的内容,以学生思维的拓展引领来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问题解决方法;同时,更要指导学生在熟练把握多种问题解决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较为灵活的运用,从而避免思维的僵化。

五、结语

总之,在低年级的综合与实践类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务必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学生特点和学情实际出发,来找寻到恰当的问题解决策略。唯有如此,在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同时,才会达成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冉晋文.在综合与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5(21):58.

[2] 何健君.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初探 [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17):116.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能力小学数学策略
借力“三度开放”探究设计,点燃课堂思维之花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对策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初中物理复习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