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2017-10-30于莹王筠然

设计 2017年6期
关键词:继承视觉传达设计融合

于莹 王筠然

摘要:在如今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作为设计领域中的新起之秀在逐渐展露着自己的锋芒,借助现代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表现形式给了视觉传达设计以新鲜的土壤。在得益于这一点的同时,也应在快速发展的节奏下多多地审视视觉传达设计的自我发展态势。以艺术家波特罗为例,在理解并掌握了古典主义的艺术形式与技法之上,对古代经典的艺术名品做变体,即沿袭和传承了古典主义的表现技法又以变异的方式做到了对传统趣味的延续。这对我们的设计创作实践提供了启示与借鉴。可见能够做到有继承地创新并能够形成独有的艺术设计风格对于当下的设计师来说是应有的职业素养。至于如何更好地、与时俱进地将其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就成了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 波特罗 传统与现代 继承 融合 创新

引言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国艺术的迅速崛起,其发展态势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传统主流的古典艺术形式,人们开始树立一种全新的审美观念,这是一种与传统的艺术追求全然不同的方向。仿佛那些残缺的、变形的、夸张的作品才是主流的好作品。“完美”已经不再是艺术设计所追求的唯一标准,甚至有些艺术工作者说“这是一个审丑的时代”。诚然这种说法是过于绝对了,但也可以通过其看出一些审美的趋向所在。延伸致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其趋势和特征必然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设计语言多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跨专业、跨学科之间的信息、文化的交织下,新的设计语言形式也是层出不穷。优秀的设计师也在以作品的独特、与众不同来展示自己的风格,以此来占有更好的设计市场。

一、传统与现代因素在设计中的碰撞表现

相信广大的艺术设计从业者,可能都或多或少地有过古典主义情节,都是从仔细观察所要表达的对象并真实的再现出来为绘画的起步阶段来开展专业艺术学习的,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可以先从设计符号语言的设计选择和表达方式进行探讨。

首先以哥伦比亚的画家费尔南多·波特罗为例,作为杰出的艺术家,在有了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求学的经历后,他发现艺术不应该仅仅是直观视觉所能表现出的样子,而是应该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因为绘画领域如论怎样在写实方面发展都很难在超越于之前大师们的高度,并且从写实角度讲,想要超过相机的写实程度对艺术家来说也是颇有难度的。就像视觉传达设计,从最初刚刚形成这一学科的时候,与绘画艺术一样,也是在向人们传达着最为基本信息的作用,国内的学科历史可以追溯到最早的大字报,其功能也只是为了传递信息,就其艺术造诣可以说是可以忽略不记的。总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波特罗就在绘画领域做了一次第—次吃螃蟹的人。从他的作品可以看出,他在掌握了传统古典的技法的前提下,对传统的风格进行了“變异”,在形势改变的基础上还保留着传统古典细腻、光洁的特征。进而形成了属于他特有的风格,他成功地处理了传统与现代因素的碰撞。用费尔南多.波特罗自己的话来说便是:“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如果没有看到过大师的作品,他很难去表现他自己的艺术。”可见,其对于前人的学习与借鉴不仅仅是量的层面还是质的层面都做到了极致的研究与学习。如图1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与图2费尔南多·波特罗的《蒙娜丽莎》可以看出,成功的作品是在有沿袭的传承下的创新。可以说这是大胆的、超前的、高明的手法。在人们看来他一改一贯的审美传统,所有的画面都是被胖的人物所占据,但在波特罗本人的视角却不仅仅是简单的视觉效果,而是画面的饱满与张力的表现,视觉形象极度夸张、讽刺、幽默。

与之相同的还有其他组作品都是这一个形式,如图3中扬·凡·艾克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与波特罗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的对比更加明确地让人读懂了他的艺术语言,他所使用的艺术符号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由此可以看出能够做到这一点,对于成为优秀设计师必不可少的是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如何能够成功地培养出这方面的能力便是我们要深入学习的了。当然,这也与波特罗本人的艺术生涯经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敢于打破古典艺术的常规,对于空间有全新的理解是当下设计师要学习与借鉴的方面。而对于这—方面最为敏感的设计行业当属以视觉传达设计为首。因其是直接以图像亦或是影响表达方式直接与受众群体交流与展现的,也就是说其表现形式是最接近绘画艺术,而受众群体却是更为广泛的大众人群。可以说,如果在视觉传达领域提升整体的设计水准,对于广泛大众的审美水平提高也是具有带动作用的。而大众审美的提高必然也会推动专业领域的自我提升和发展,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举个例子来解释—下有关带动大众审美的例子,众所周知宋朝的审美是别具一格的典雅与脱俗,这与宋徽宗这一具有高度审美与艺术修养的统治者的带动是分不开的,不管是天青色的开创还是瘦金体的开创,都为当时以及现代创造了不菲的价值。可见其互相带动的影响力。

二、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语言的提炼

相对于绘画的纯艺术来讲,视觉传达设计在设计表达的发展与创新的选择与手段更为丰富。首先从视觉传达设计学科发展的历史起源来看,该项设计本身就是更为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更为功能化的设计形式。也就是说在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进程中所依据的素材数量也是更为庞大的,再者就是其实现与创作的周期也更为短暂,在短短几十年的历史中,视觉传达设计已经充斥着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最早被人们所熟知的广告设计、新媒体设计、到现金发展壮大的VI行业的设计。可以用法国的罗贝尔.格兰所说的:“如今我们所呼吸的空气,似乎是由氮、氧、广告构成的。”如此一句话深刻点出了如今广告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视觉传达设计是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各种信息的设计。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传达对象则是信息的接受者。简而言之,视觉传达设计就是“给人看的设计广而告知的设计”。这一流行术语流行于1960年的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设计大会,然而从它的发展进程来看,很大程度上,它是兴起于19世纪中叶欧美的印刷美术设计的扩展和延伸。正如时尚的概念一样,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可以说是在时尚的浪潮中的。所以要设计出不被时尚所抛弃的成功设计就是必须要研究课题了。其次,就是在快速消费的经济环境下,视觉传达设计的需求量也随之提高。讲到“设计”,可以说是一项施加给对象的一个“计谋”,说法虽然有些粗矿,但究其本质确实如此,作为设计师首先要从受众者亦或是消费者的角度来思考,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才是“落地”的设计,也才是合格的设计。在市场需求如此庞大、行业发展如此兴盛的背景下,作为设计师,是幸运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海量的、渊博的、正在等待有心之人去发现、去研究、赋予其崭新的面貌。做好了这一项,便是对传统的有创新的继承。谈及设计语言的提炼,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是丰富多样,多姿多彩的,在建筑、雕塑、绘画中都有所体现。现代平面设计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图案的运用有不同的方法,有的是在其基础上进行加工,使其适应现代设计的风格;有的是直接保留传统图案的涵义,继承传统图案文化所表达的情感。如图4,用传统年画的意向作为原本来重新设计出新的形象,和谐共融的理念。运用在中国梦宣传的一系列海报之中,使设计更具民族特色,增强其图形艺术的感染力,起到非常好的宣传和传播的作用,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认可。可以说这是一个成功的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并加之融合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

这个例子只是一方面的融合,事实上传统与现代的范围是很广的,现代平面设计中,文字作为小能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蕴含小同时期的丰富文化韵味,通过文字与图像的有效结合不仅能够表达所要传达的意思,还传递给人们更具内涵的艺术表现形式。汉字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元素,从文字的意蕴方面进行分析,本身就有非常强的意象设计理念,文字外延的广泛性可以增加文化艺术的底蕴。这也是作为中国设计师所特有的文化优势。

从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设计可以看见,汉字所独有的魅力,若是能够被有心的设计师发现并将之创新发展便会创造出新的经典。对于经典的传承在设计领域中是方方面的,还拿北京奥运会会徽的作品来说,其不仅在文字的形式方面大做文章,表现形式上也是如此,印章也是中国所独有的加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设计意向来源图中人物跪式的姿态,理解为作为东道主的谦卑之心欢迎全世界客人的态度也是不为过的。可见,象形文字就是拼音文字在这—方面的优势所在。

视觉传达设计是基于视觉所进行的设计,大部分的人也是基于自我的第一反映來接受所备传达的视觉对象。视觉传达作为视觉语言符号的最终传播方式,可见是平面设计的最根本特性所在。其更多所追求的是将所要呈现给受众群体以更为完美的方式体现出来,是情感与智慧的结晶。归根结底,视觉语言在功能与结构方面是有共同之处的,其目的都是传达信息。我想这也就是视觉符号之所以存在的意义。

三、设计语言即符号语言的融合与创新

受众对于设计作品的解读是多种因素整合的结果,正如艾柯所说:“作品的阅读总是贯穿在一种永恒的摆动中,我们开始从作品那里发现它原来设想的信码,便会从那里引起一种忠实地阅读这一作品的尝试,再回到我们现在的信码和专用词汇上,作品的每次解释总以新的含义补充原来的信息,产生另一新的信息含义,进而丰富了我们的意识系统,并为明天的读者安排了这作品新的翻译条件”。而对于视觉层面上的符号语言与之有着殊途同归的道路,不难发现其本质上是一样的道理。这里我们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在三维技术如此成熟的今天,从二维走向三维的具象空间和视觉空间表现手法在视觉传达领域还有着广阔的探索与发展的空间。配合愈见成熟的技术支持,未来的视觉传达设计将会是一片全新的行业状态,这对于设计师来说是福音,更多的想法创新将更易于被实现,机会的同时也是一项考验,设计行业将会摒弃掉更多缺乏创新与创造的设计师。

结语

视觉传达设计的转换与利用的可能性是无限的,能够拥有一双敏锐的善于发现的眼睛,若是提炼应用得巧妙会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正如波特罗的作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在艺术的历史中留下特有的光芒。创新是不会止步的,总有新的东西不断产生,而至于如何能够让设计作品成功,便是要在继承和沿袭经典的基础之上有属于自己的创新并碰撞出全新的视野。

猜你喜欢

继承视觉传达设计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数字化境遇中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新探索
基于大类招生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多媒体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创新性分析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