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导向下窑洞民居的再生与创新设计研究

2017-10-30刘丹丹杨翔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创新设计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刘丹丹+杨翔

摘 要:文章通过对传统窑洞民居长期发展变化的认识,发现在当代经济和文明的冲击下传统的窑洞民居已逐渐被人抛弃。但随着近几年城市压力过大,人们逐渐寻求乡村生活的恬静自然来减压,乡村旅游正是迎合了人们对此的需求,同时也使得新式的窑洞民居有机会焕发出新的生机。文章立足于窑洞民居的冬暖夏凉、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特色,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创造窑洞民居乡村旅游的基本思路。最后,通过对窑洞民居的新的认识,提出窑洞的再生和创新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窑洞民居;可持续发展;创新设计

[基金项目: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编号:171408701C)]

一、中国窑洞民居的概述

(一)窑洞产生的自然条件

窑洞民居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生活在黄土高原实践出来的产物,具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形式。黄土高原由于大部分是黄土覆盖,土壤长期经流水侵蚀,造成了独特的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是窑洞产生的载体。黄土高原从青海到河南跨越6个省,不同的气候环境使得土壤有着明显的变化。由于黄土高原的海拔比较高,阳光资源丰富,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减少,降雨分布不均匀且分明显的旱季和雨季,旱季降雨只有全年的2%到6%,造成了严重的土壤干裂,风沙侵蚀。窑洞民居正是在这种独特的自然条件下孕育而生。

(二)窑洞民居的发展历史

窑洞民居的起始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居住方式也从原始洞穴到人工穴居,独特的黄土资源使得人们可以轻易地凿洞而居,适宜的环境保证了人们的生存和进化。夏商周时期,随着新工具的产生,人们开始使用木材建造房屋,窑洞渐渐变成奴隶们的居住方式。隋唐时期,经济发展日益繁荣,建筑工艺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窑洞也出现了石窑。明清时期砖瓦的大量应用使窑洞民居的建筑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展现给我们采光通风好,空间划分、使用功能明确的窑洞形态。窑洞民居是当地人们长期生活实践的产物,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沉淀,为人们研究窑洞建筑历史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窑洞的分布与类型

窑洞民居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甘肃、陕西、山西和河南西部,宁夏、内蒙古、河北也有少量分布。窑洞的类型从形式上可分为下沉式、沿崖式和独立式。下沉式窑洞也被称为“地坑式”,在山西、陕西、河南西部地区居多。通常在平整的地面,垂直向下挖出一方地坑,再向四周横向挖出窑洞,一般为两孔和三孔,在其中一孔修建一个坡道,作为与外界连接的通道。沿崖式一般建造在沟面和崖面边缘,将岩壁削整成垂直状,再横向挖窑。这种靠山势开挖的窑洞,向上建造一般都往后建几米,防止上面的窑洞承重在下层窑洞的窑拱上。沿崖式多分布在我国陕北及山西晋中,延安大学学生宿舍就是采用这种类型的窑洞形式。独立式窑洞又称为“箍窑”,分为土窑和砖窑,这种窑洞是一种覆土的拱形建筑,类似于平方与窑洞的结合。一般没有合适地方挖窑时,多采用这种窑洞。

中国窑洞民居以独特的地域性展现出各窑洞区的文化特色与风土人情,不同的地域文化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窑洞民居建筑形态。

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支持

(一)乡村旅游的内涵

乡村旅游是现代经济发展下的一种趋势。乡村与城市相比人口密度小,有独立的经济、生活方式、自然景观以及生态环境。乡村旅游是当地的地域风情来吸引旅客观光、游玩,从民风民俗、风景风物向观光者展现回归自然、特色鲜明的乡村气息。乡村旅游只有开发具有当地特色旅游产品,展现乡村最古朴、最“接地气”的生活方式,使乡村充满魅力,打造出独具一格的乡村旅游品牌,才能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满足了人们追求自然、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给予都市人们亲近自然的途径,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也使得乡村过剩的劳动力得到合理的利用,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减少城乡差异,促进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乡村旅游绿色发展着重于保护环境,节能环保,使乡村自然风光得到合理的运用,从根本上避免旅游观光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乡村旅游可持续观念下对窑洞民居的

衰亡与保护的思考

(一)窑洞民居衰亡的原因

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演变、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迎来了新的时期——工业化时期。窑居的人们在“大城市”的影响下,逐渐排斥窑洞,在他们看来,窑洞比起城市里的高楼大厦十分简陋,“窑洞”被大多数人看作“落后贫穷”的代名词。加之年青一代人群的不断壮大,他们对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窑居生活根本无法满足新一代人的需求。人们逐渐走出窑洞,占田建房,传统的窑洞民居开始走向衰亡。随着消亡的还有当地特色的地域文化和人文价值。

(二)窯洞民居保护的意义

窑洞伴随着人类的生存进化而产生,具有独立而完善的历史文化。随着工业文明的冲击,黄土高原的窑洞民居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保护当地的地域文化已刻不容缓。黄土高原的劳动人们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就地取材,创造了适应环境的窑洞文化,保护窑洞民居,就是保护当地的传统文化遗产。窑洞民居的节能环保、因地制宜的特点,与我们目前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契合,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另一方面,窑洞民居建筑方式和制作造诣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对窑洞民居的保护有利于营造地域特色的空间环境、营造绿色的生态环境,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环境,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环境的良性发展。

四、可持续理念在窑洞民居中的价值体现

(一)在可持续建筑理念下分析窑洞民居的价值

“可持续建筑”的本质是利用最少的自然资源,实现最多的建筑价值,制造最少的废物垃圾的建筑。窑洞民居作为黄土高原的原生建筑,以独一无二的建筑风格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光彩。它适应当地环境,就地取材,节约资源,不破环生态环境,展现人融入自然、和睦相处的生活,诠释了绿色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endprint

窑洞民居有别于其他建筑的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巧妙地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无论是下沉式还是靠崖式窑洞,都使建筑融于大地,达到不破环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效果。窑洞民居蕴含着当地丰富的地域文化,充分地展现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热爱自然,无论是人还是建筑,都注重与自然高度统一,体现“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窑洞融于土地,具有良好的调温、隔热效果,长期居住有利于人们延年益寿。窑洞民居不论是在保护生态环境,还是文化内涵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是现代绿色建筑的典范。

(二)可持续建筑理念在窑洞民居中的运用

1.窑洞民居冬暖夏凉,保温隔热。由于生土资源的特性,夏季土壤会吸收热量,使窑内凉爽舒适;冬季土壤会散发热量,使窑内温度提升,温暖舒适。窑洞不同季节自动调节温度,具有“天然空调”的美称。

2.相对于现代建筑需要消耗大量的建筑资源,窑洞民居节约资源,就地取材,整个建筑很少用到建筑材料,更不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甚至窑洞塌陷,建筑材料也会随着时间的流失,风沙侵蚀等复杂的过程回归自然。取之自然,还与自然,循环利用,以达到可持续发展。

3.窑洞民居节能环保,维持生态平衡。随着全球变暖,人们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破坏生态平衡,人们的居住环境得到挑战。窑洞建筑大部分建筑材料来源于生土,隐于土地之中,在保证人们正常生活的同时又不影响周围的生态环境。动植物的生长为人们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清新的大气、充足的食物资源。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辅相成,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财富。

五、乡村旅游可持续理念下窑洞民居的再生设计

(一)再生设计由被动设计转向主动设计

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逐渐陷入危机,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无不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如乡村生活中的原生态环境、健康舒适的居住空间是现代人们所向往的。窑洞式生态居住空间要想在众多乡村旅游的潮流中脱颖而出,不仅要放大它冬暖夏凉、节能环保的特点,还要开发它独特的窑居文化和地方特色,完善通风不足、室内潮湿的缺点。摒弃现代建筑接受人们盲从的被动设计,转而向传统文化、贴近自然、融入自然的主动设计,展现具有地方特色的窑洞民居。

(二)窑洞民居的再生与创新

新式的窑洞民居,不仅要适应当地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还要满足游客们放松身心回归自然的消费心理。

1.新式的窑洞民居为了不破环原来的土地资源,可以采用先挖掘黄土,再用砖砌结构构造基架,最后填充黄土,使得窑洞地表可以合理种植、生产,内部又保留了冬暖夏凉的优点,承重能力也得到加强。

2.针对传统窑洞采光不足,室内潮湿的问题,可以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从地表向下直接开一个玻璃通风井,一方面通过太阳直射,周围墙面反射来加强采光,另一方面通过通风井阳光增加气压,凭借室内不同的气压,促进空气流通,减少室内潮湿。

3.为了扩大窑洞民居的吸引度,需要提升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创造独特的生态居住环境。以“绿色”为主体,创造健康舒适、节能环保的田园风光,体验窑洞人家的生活状态,感受当地独特的民间风俗和文化气息,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自得,打造时尚、健康、绿色、风情独特的乡村旅游基地。

六、结语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人们生存和生活的影响,环保意识逐渐加强。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窑洞民居的建筑形式,生于自然,融于自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是最符合绿色理念的鄉村民间建筑。在这个现代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对窑洞民居的改造和创新,运用现代技术完善建筑缺点,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贯彻绿色建筑理念,创造节能环保、回归自然的乡村旅游聚落,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构建现代新式民居形式,引领绿色生态旅游方向,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传统民居文化的发扬和传承。

参考文献:

[1]申璐.传统窑洞民居的衰亡与再生研究[D].苏州大学,2015.

[2]林道果.乡村旅游导向下的陕北窑洞民居的发展[J].城市建筑,2013,(16):272.

[3]冯杰.豫西新农村建设中窑洞民居的环境艺术设计探析[D].河南大学,2011.

作者单位: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设计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园林道路设计创新应用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