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引才用才机制应用研究
2017-10-30王璟
摘 要:当前,柔性引才用才机制因其灵活性、易操作性,越来越被各地政府青睐。国内,各地纷纷出台关于柔性引才用才的政策措施。山西面临人才引进的巨大压力,需要采取符合实际、灵活多样的方式,引进各类人才。
关键词:人才引进 柔性引进 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9-234-0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上海召开的外国专家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尚贤爱才的优良传统。特别提到了,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在大力培养国内创新人才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引进国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热忱欢迎外国专家和优秀人才以各种方式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1}这就要求,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以更加开放务实的态度,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不局限于以往调工作、转户口、转关系、要编制等人才引进的“硬性”做法。寻找更加灵活多样、切实有效、符合实际的做法,解决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对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柔性引才用才机制因其不受现有制度对人才引进和使用的刚性约束,逐渐被人们所熟知。
一、柔性引才用才机制的基本内容
1.定义。所谓柔性引才用才机制,是指在人才引进和使用过程中,突破对地域、户籍、身份、档案、年龄、职称、学历、人事关系等限制,将人才吸引到用人单位或地区工作、创业的一种新的用人模式。
2.特征。一是不需要解决编制、岗位设置、户口、福利分房、医疗关系等问题。按照传统意义的人才引进,即俗称的“调工作”,用人单位需先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人事劳动部门打报告,进行岗位设置工作,办理《进人计划卡》或《编制通知单》。聘用人员与原单位解除聘用关系后,与新单位签订聘任合同。原单位出具工资介绍信和工资档案,人事档案转到新单位。新单位办理进人手续后,聘用人员持调动手续办理户口迁移,办理医疗关系转移接续,参加福利分房。二是聘用人员和原单位不改变人事劳动关系。在柔性引才用才机制下,如果聘用人员无法办理入职手续,不会面临进不了新单位、回不去原单位的尴尬处境。三是减缓以往新聘用人员对用人单位原有人员结构产生的冲击。按照以往调动工作的经验来看,新聘用人员可能会影响原单位的业务骨干的地位,用人单位需要处理好新聘用人员和原有人员的上下级、业务配合等关系。在柔性引才用才机制下,新聘用人员和原单位人员之间是简单的、短期的合作关系,不会影响原有业务骨干在单位的地位和待遇。
3.必要性。一是柔性引才用才机制,可以较快引进急需的人才。当前,我国科技创新面临高层次人才匮乏的难题,制造业面临新旧增长动力转换和新旧竞争优势更迭两大挑战,航空发动机、半导体芯片等先进制造业对高层次人才存在较大需求。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引进方式,难以在短时期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改变人才引进和使用方法,适应现实需求。二是中西部地区受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开放程度不高、人才聚集效应不强所限,在人才引进方面面临诸多困难。柔性引才用才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西部地区人才匮乏的问题。三是“知本经济”条件下,人才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资源,需要通过不同平台自由流动,最大程度上创造价值。四是机关事业单位受现有体制机制所限,在编制(包括岗位设置)、薪酬(例如,绩效工资总额在工资总量中比例限制)等方面无法突破制度约束,往往面临想要的人才无法引进,急需解决的业务难题得不到解决的困境,需要建立新的引才用才机制。
二、国内部分地区柔性引才用才的工作经验
近年来,国内部分省、市结合自身实际,出台激励措施和实施方案,在离岸人才使用、人才签证、资金支持、人才举荐、工作模式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
一是使用离岸人才。山东支持用人单位“走出去”,在国(境)外、省外建立前端孵化基地、离岸研发中心(机构),建立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工作站,扩大非华裔人才引进,培育留学人员创业示范园,奖励引才中介机构和个人等。广东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充分发挥国(境)外人才的作用。支持广东企业在国(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分支机构、孵化载体,就地吸引使用人才,经评审认定,给予相关单位补贴资助。
二是便捷人才签证。湖北构建更加开放便捷的引才机制,对符合签证要求的急需紧缺人才,可凭有关人才主管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和邀请单位出具的说明紧急入境事由的函件,向口岸签证机关申请办理R字签证(人才签证),为引进人才提供便利化服务。
三是强化资金支持。广东实施海外青年人才引进计划,支持外籍(境外)和有留学经历的博士毕业生在广东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省财政分两年给予进站博士后每人60万元生活补贴,出站后留在广东工作的,省财政给予每人40万元住房补贴。对引进居世界领先水平的创新创业团队和战略科学家,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办法。
四是实施人才举荐制度。广东鼓励人才中介组织、猎头机构和个人等举荐人才,每从国(境)外成功引进1名国家“千人计划”或“珠江人才计划”领军人才,给予举荐者5万元补贴;每从国(境)外成功引进1个“珠江人才计划”团队,给予举荐者10万元补贴。中山市支持市内企业在国内外设立研发中心、分支机构、孵化载体,就地吸引使用人才智力资源,对长期在市内全职工作的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依法享受相关待遇,不受國籍、户籍、人事关系等限制。
五是创新工作模式。上海支持企业“双创”人才到高校、科研院所兼职,允许高校、科研院所设立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吸引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企业科研人才兼职。将企业任职经历作为高校工程类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条件。四川达州形成了党委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多部门协同配合、用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的柔性引才用才新格局,实现个体引进、团队引进、兼职挂职、项目合作“四轮驱动”。endprint
六是加强保障服务。上海充分发挥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优势,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按照市场化方式配置人才资源,促进人才自由流动。
三、山西柔性引才用才机制的政策建议
从山西柔性引才的实践来看,各地探索出户口不迁、关系不转、双向选择、合同约束、自由流动等多种机制,采取项目合作、短期兼职、教授讲学、学术休假、顾问咨询、科研攻关等多种模式。在人才引进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制约引才用才的体制机制障碍和问题。需要从顶层设计、产业项目引才、建立“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保障服务、完善管理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细化政策措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1.山西柔性引才用才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人才总量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但由于山西的区位劣势明显、产业结构单一、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偏小,产业集聚能力、带动能力弱,难以成为高层次人才就业、创业的首选地。近年来,山西所培养、拥有和引进的人才远远满足不了经济转型的需求。
二是柔性引才用才的政策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一些地区在如何更好地使用人才和发挥人才作用上措施不实、方法不多、渠道不宽、力度不够。考核评价、激励保障等机制尚不完善,造成人才引进和使用脱节。
2.山西柔性引才用才机制的政策建议。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围绕山西转型综改区建设需求,立足实际,明确党委、政府柔性引才用才的主体责任。针对山西存在的人才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机制不活等问题,以落实中共山西省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山西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服务转型综改区建设为重点,优化“百人计划”,加快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尤其是海外高层次人才。
二是依托产业项目引才。围绕山西重点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围绕先进装备制造、现代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及现代物流等领域,加大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扶持力度,完善紧缺急需人才引进目录。
三是建立“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组织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内容涵盖政策制定、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引进、子女入学、职称评定、交流合作等人才工作各个领域,明确各相关单位和部门在推进人才工作中的权限和责任。
四是加大保障服务力度。解决投融资、专利申报、产品设计、技术成果转化、出入境签证等方面存在的困难,通过集中建设人才公寓、海外高层次人才俱乐部、国际学校等,解决人才生活中的住房、交流、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
五是完善管理机制。推进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相关改革,构建促进和保障人才发展的法规体系。建立健全柔性引进人才库,由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直接联系、掌握一批行政调配和省级重大产业项目柔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按照市场化资源配置方式,实行人才举荐制度,加大奖励力度。
六是实行区别化管理。对担任行政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学术和企业兼职、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出国交流等方面,实行有别于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方式,逐步破除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人才管理方面存在的行政化倾向。
七是做好先行先试。鼓励综改示范区在人才引进培养、社会化评价、双向流动、股权期权激励、成果转化、投融资等方面先行先试。支持各地完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探索人才管理新模式,适时在全省复制推广。
八是深化区域合作。主动融入京津冀、长三角,加强对接合作,利用产业转移的机遇,引进更多的人才,形成人才聚集效应,推进区域间人才资源合理流动、优化配置。通过柔性引进人才工作,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人才资源共享。
九是加大对工作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各地尽快制定出台柔性引才用才工作方案,形成全省上下衔接配套的人才规划体系。
十是营造全社会尊重人才的氛围。倡导一流人才享受一流待遇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引进人才工作条件、经济待遇、生活保障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大人才表彰奖励力度,重奖为山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各类人才。加大优秀人才宣传工作力度,让人才受尊敬、有地位、得利益。坚持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理念,选拔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才,进一步营造“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良好氛围。
注释:
{1}大力推进人才对外开放——一谈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人才工作重要论述,光明日报,2014.6.9(1)
(作者单位: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研究院 山西太原 030002)
[作者简介:王璟,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研究院,研究实習员。]
(责编:若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