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自主预习能提高课堂效益
2017-10-30张志英
张志英
小学语文的自主预习,能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益,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自主预习交流合作升华拓展一、经过课前自主预习,奠定基础
这是教学活动的基础阶段,也是实施教学的保证。预习是教师讲课前,学生自学将要教学的新课内容,初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形成一定学习能力,并为上课做好心理和学习准备的过程。每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为了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都应该布置学生预习,以便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提前解决新旧知识的衔接问题。预习的时间,一般安排在正课学习的前一天,利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或者在课堂上集体进行,30分钟左右即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从预习到正式学习在一天之内,识记的东西还没有完全遗忘,这时候进行系统学习,好比是强化预习时留下的记忆痕迹,效果最好。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主动精神、克服困难的意志力都在不断地提高。预习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课文的教学效果。因此,这一个环节教师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检查预习,自主探究
这一步骤应该说是真正意义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主要包括组织教学、引入新课、检查预习、自主探究几个小环节。教师在组织教学、引入新课(1分钟左右)之后,就应该组织学生对预习的结果进行汇报,说说自己预习的收获,把自己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展示在全班同学面前,教师趁机概括课文学习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根据汇总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
检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知道了多少,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以便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探究问题,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此环节时间不宜过长,2分钟左右即可,教师可以指定好中差几名同学发言,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先谈自己的收获,再根据预习对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
自主探究的时间在10分钟左右为宜,学生可以采取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独立地思考、研究,找到问题的答案,并尽量在书上或本上记录下自己的思维成果,可详可略,这也是为了便于后面的发言。教师此时可以在教室里巡视,及时解答学生思考中遇到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独立思考中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三、交流讨论,合作学习
这是课堂教学的重点环节,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班级中进行多梯度的讨论交流,以便互相启发,形成共识。
第一步,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成员在独立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每个人对所要学习研究的问题已经形成了初步认识,这时教师组织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讨论,通过共同研究、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最终形成小组共识。在讨论过程中,一般应指定一名小组长负责协调,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每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听取他人的意见,提出自己的建议,对有分歧的地方进行讨论、修改、补充,最终形成集体智慧,并推选出小组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第二步,全班讨论交流。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后,开展小组间的交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全班讨论交流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形式:第一种是分组交流式,这是“合作学习讨论法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果呈现方式”。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陈述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当所讨论的问题难度不大,比较容易解决,并且各小组在讨论中意见基本趋于一致的時候,适宜应用这种方式。第二种是自由交流式,它是经过小组讨论后,让每一位学生自由表达自己意见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讨论的问题本身开放性极强,各小组讨论中意见不能统一,如果各组推选代表发言很难全面表达讨论意见的时候,就需要打破小组界限,让学生自由表达。比如,学习《小珊迪》一课,对于故事主人公小珊迪去换零钱,被马车轧伤之后,还有没有必要让弟弟去给“我”还钱这个问题,讨论的空间很大,小组在讨论中也很难产生一致意见,采用自由交流式,就十分必要。这种方式对于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很有帮助,但是如果教师引导不够充分,可能使交流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使课堂陷入混乱状态。总之,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适用的情况不同,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教学目标等的要求灵活运用,力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三步,师生总结。在学生的讨论交流进行到一定阶段之后,教师要把握时机,适时地引导学生总结讨论的结果,并对小组表现予以评价。师生总结既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要点,又可以缓解学生相对紧张的思维状态,防止疲劳带来的兴奋度降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从而顺利地过渡到下一环节的教学。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这是课堂的总结阶段,2分钟左右为宜。教师要对整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通过几句简练的话语,归纳学习重点、揭示文章主题、评价学生的表现、进行思想教育、布置课后作业、安排学生预习,等等,达到理清学生思路、升华学习效果、巩固自主学习方法、培养自主探究习惯的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