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策略探讨
2017-10-30韩伟赵楠陈世杰孙雪峰
韩伟++赵楠++陈世杰++孙雪峰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灵魂和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铸就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和精神品质,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也是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传统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策略一、传统文化的含义及其两重性
“文化”一词是相对于野蛮和愚昧而言的,是指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开化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的本质就是自然的人化,是人和社会的具体存在方式,人类发展史也可以说是一部文化发展史。可见,文化与人是一起孕育、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化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及社会的发展实质上是同一个过程。不仅如此,文化还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特征。古往今来的任何民族、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就其发展阶段来说,文化又有传统与现代之分,但是并不是所有历史上出现过的文化都可以称之为传统文化,只有那些经久不衰、绵延不断、历久弥新、具有重要历史启示和生命活力的文化,才能称之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域范围之内的中华儿女在改造自然、社会和自身的过程中所创造的、为世代所传承弘扬的、具有本民族特色和强大生命力的民族文化。
历经五千年历史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屡经磨难而不衰,历尽沧桑而传承不绝。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肥沃土壤、思想资源和源头活水”。“中国传统文化人文化成的创造精神、刚柔相济的辩证精神、究竟天人的探索精神、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和而不同的会通精神、天下为公的责任精神”,以及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自省、慎独的自我道德修养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都具有独特价值和作用。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全面振兴传统文化具有引领方向、提供动力、价值支撑的关键作用。
二、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的价值和意义
(一)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根基深厚,民族特点鲜明。深入发掘和充分运用这一资源,既不能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完全抛弃的错误态度,也不能采取历史复古主义的全盘照搬的做法,而应该采取“扬弃”的正确态度,有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不断推陈出新,充实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内容,有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格修养,明确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培养健康完善的道德人格和优秀品质。
(二)拓宽了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深厚底蕴、精彩纷呈的哲学智慧、博大精深的思想造诣,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新时期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拓宽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渠道,是推动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和践行者,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助于推動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昌盛。
(三)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对着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价值观多元化、意识形态西方化等诸多现实问题,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冲击着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我国传统文化更多地是依靠戏曲、祭祀、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文化碎片来维系和传承,它已不再是一套完整的安顿人心的意义系统和价值体系。在此背景下,广大教师日益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认识到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的极端重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了解、掌握民族历史,继承弘扬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和公信力。对于引导大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磨砺大学生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和精神风貌,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外部世界,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激励大学生自觉地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民族的事业之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开拓者,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不够重视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传统文化缺乏系统地研究与自觉理性地实践,是传统文化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教育者必须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作用和独特功能, 转变传统文化教育观念,努力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并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校园里生根、开花、结果,不断发扬光大,传承创新。
(二)学生不感兴趣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西方错误思潮的影响与日俱增,加之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的侵袭,削弱了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对传统文化很难产生共鸣,导致优秀传统文化的“化人作用”不能充分得到地发挥。为此,只有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手段,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栋梁之才。
(三)社会风气的影响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已步入深水区,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日益凸显,经济犯罪和刑事犯罪尚不能完全杜绝,腐败现象还时有发生,社会风气也有待于进一步治理。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受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价值观念多元化、功利化趋向明显,而对传统文化很难产生共鸣。以爱国主义和健全人格培育为载体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则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优质资源和契机。endprint
四、传统文化进课堂的实践策略
将传统文化精华有机地融入“四位一体”的高校课堂,以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独特价值,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目标,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传统文化进第一课堂
第一课堂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主渠道,而传统文化则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的优势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大学生系统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对大学生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传统文化教育应当成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以丰富其教学内容,提高其教育效果。
(二)传统文化进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指校园文化活动。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托,通过专题讲座,普及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意识;开展古典名著阅读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思辨,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围绕阅读开展读书报告会、研讨会、辩论赛、演讲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大学生置身于传统文化的氛围之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和熏陶,珍惜青春年华,树立远大抱负,让刻苦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三)传统文化进社会实践课堂
中华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肥沃土壤、思想资源和源头活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发展和全面振兴具有引领方向、提供动力的作用。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通过组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和感知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及其精华,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育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从而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作为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功底,在实践活动中能灵活运用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和人格修养来陶冶学生心境,塑造理想人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传统文化进网络课堂
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工具和载体,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交互性强、快捷便利的特点,远远大于传统媒体时代任何一种传播载体的影响力。借助电脑和手机上网,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各类信息、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空间,积极抢占新媒体宣传高地,构建网络课堂,开辟传统文化宣传教育专栏,通过传播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不断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新发展,提高向心力和凝聚力,把大学生紧密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西方社会思潮的不断入侵,己经严重地威胁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因此,面对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和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体系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与改革就成为时代性的课题,而以爱国主义和健全人格培育为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则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优质资源和契机。
参考文献:
[1]张国选.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06):4-11.
[2]習近平.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03(2).
[3]习近平.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2-18.
本文系2017年度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央民族大学)阶段性研究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