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德育及环境优化
2017-10-30朱海燕刘兴章
朱海燕++刘兴章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中学德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强大的社会性功能和个体性功能。教育是在环境中进行,如何优化中学德育环境,提高中学德育实效,值得每一位德育工作者深思。
中学德育环境优化一、中学德育及其功能
什么是中学德育?我国的中学德育可以概括地总结为“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中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以言传身教为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个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中学德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功能表现在两大方面。
社会性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发展所能发挥的积极性作用,具体地说,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发生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等。
个体性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和影响,表现为个体生存功能、个体发展功能和个体享用功能。个体性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直接目的的表现,可以看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功能。
个体性功能是社会性功能的基础,社会性功能是衡量个体性功能的重要尺度。二者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
而从中学德育目标来看,是要通过中学教育改革与实践,把我们的青少年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中学德育与环境的关系
教育是在环境中进行的。作为德育对象的人,其生存、发展一刻都离不开社会环境。中学生个体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是在社会环境因素与主体需要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因此,中学德育环境对于中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中学德育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谓德育环境通常是指对德育活动、德育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发生作用的一切客观因素的总和。相对人的主观世界和德育系统而言,它是德育所面对的外部客观存在,包括了德育对象所处环境和德育活动的外部条件两个方面。
1.马克思关于德育与环境关系的观点
马克思认为环境决定人的发展,决定人的思想道德面貌。社会环境,尤其是社会生产关系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而环境对人们的影响性质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只有对人们生活的环境进行“过滤”和优化才能有利于人的健康成长。
另外,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说明人在环境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应该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去优化环境,营造有利于人的成长和发展的环境。
总之,马克思的辩证环境观,既看到了环境对德育的制约作用,又看到了人的能动作用,从而防止过分夸大环境制约作用的唯环境论,又防止夸大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这对于我们正确看待德育环境对德育影响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中国古代的关于德育与环境关系的观点
重视道德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环境对人的作用。
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近君子,远小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些都是孔子对道德教育和环境关系的论述,尤其重视人际关系环境对人的品德形成的作用。他认为人的道德水平是有差异的,而这种差异是后天的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重视人的成长和道德修养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荀子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认为美德需要在客观环境中不断积累,而这种积累又取决于人们对环境有所取舍,取舍的关键手段在教育。荀子还认为,“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东汉王充的“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彼蓬之性不直,纱之质不黑,麻扶缁染,使之直黑。夫人之性犹蓬纱也,在所渐染而善恶变矣”。西晋的思想家、政治家傅玄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等。都看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要学会辨别。这些都为我们对德育环境的选择和优化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三、中学德育环境的优化
我国中学德育环境既包括学校教育内环境(如班级、同辈群体、课堂、师生关系、校园文化等),也包括学校教育外部的社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环境以及大众传媒、社区、家庭等等,是围绕受教育者这一主体并对其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实际影响作用的一切外在因素的总和。
总地来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我国中学德育环境较以往有了重大的改善和发展。为中学生德育的发展和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西方的腐朽资本主义思想借助于大众传媒在更大的空间得以传播,腐蚀着我们的德育环境。所有的这些对德育的不利因素,造成的中学生道德缺失甚至违法犯罪行为屡见不鲜。也为中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增加了不少的难度。优化中学德育环境刻不容缓!
1.校园内部环境的优化
校园内部环境是一个包括校园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制度环境、人际关系环境、课堂教学环境等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具有可控性和有组织性的特征。以德育为主題的校园场馆和文化设施的建设、校园地理环境的改造以及主题活动的开展,这些都有利于中学德育教育,而我将重点选择人际关系环境方面进行优化。
首先,是优化师生关系,发挥教师在德育中的主导作用。作为德育活动实施的主体,教师对教育客体的影响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德育活动所要取得的效果。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特别是教师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德育发展起到正确的引领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次,是优化生生关系。同辈群体对主体的影响也是极为重要的。这个在儿童升入中学后显得特别明显。学会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学会结交真正的朋友,学校并及时对学生群体中不符合德育目标和要求的行为进行纠正,优化同辈群体环境。
再次,校园里要强化德育目标,改变过去重分数轻素质,发挥道德榜样的力量,形成崇尚道德品质的校园风尚。
2.校园外部环境的优化
首先,从社会宏观方面来说,国家当前的经济、政治、文化包括社会舆论以及所在的社区都可以成为宏观环境。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德育的经济基础。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促进国家民主和法制建设,为德育发展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一是党和政府要有效地控制电视、广播、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体,弘扬主旋律,加强正面宣传和教育;二是要敢于通过媒体剖析现实,澄清是非,开展道德评价,实行舆论监督。还要对网络这一媒体进行严格的监管,加强立法,严格执法,对互联网企业和网吧进行严格的监管,强化未成年人文明上网,诚信上网。
其次,从家庭微观来说,家庭是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对子女的思想品德行为的影响特别突出。优化家庭环境,要求家庭成员之间平等和睦相处,父母做好子女的道德榜样。做好监护人的角色,尽到父母监管责任。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1980.
[2]梁启雄.荀子简释[M].北京古籍出版社,1956.
[3]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赵新春.中学校园德育环境的优化研究.2008.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立项课题《高中政治专题式时事教学中主体参与策略的研究》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XJK014CZXX0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