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2017-10-30石永红
石永红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初中数学教学肩负的首要任务。从六个方面讨论了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和具体方法。
数学教学学习兴趣师生关系教学情境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习兴趣
数学教育应该从“文本教学”回归到“人本教育”因此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刚入初中时,由于环境和教学的对象变了,特别是对教他的老师持有一种既畏惧又信任的心理状态,往往对老师采取一种琢磨的态度。因此,教师应放下架子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在教学中充分发扬民主,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思考、一起探索。有了这一感情基础,学生将会把对数学教师的感情迁移到热爱数学上来,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学生需要成功的情感比较强烈,如果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很少尝到成功的滋味,他们就会过高估计数学的难度,从而对数学失去信心、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将鼓励与表扬作为强化学生学习兴趣的武器,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在平时练习、课堂作业、考试中要给大多数学生成功的机会,在课堂提问或上台板演时,让学生能体面地、自豪地坐下去或走下去。当学生出现差错或答不出时,不要简单地给予否定或让其他学生代答,应耐心启发,适当地给予搭桥铺路,一步一步引导他找到正确的答案,促使其知难而进,在克服困难中体验成功乐趣。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创设一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的环境,让学生沉浸在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的氛围中。如七年级刚开始平面几何的学习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有意识提出一些与学生现有经验相关但暂时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在墙上钉牢一根木棒至少要几个钉子?”给你一把直尺和一根粉笔,“你能否测出操场上旗杆的高度?”等等,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及时告诉他们这些问题就是平面几何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对几何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好几何奠定了基础。在讲有理数乘方时,向学生提出“将一张厚0.1毫米的纸对折50次,你们想想大概有多厚?”让学生考虑并做出大胆的猜测,然后告诉学生这个厚度比地球到月球的高度还要大,这个问题的解决涉及到有理数的乘方。这样使学生已有的知识与不能感知的概念产生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教学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不同的知识前提,做到说理深入浅出,表达形象鲜明,讲话幽默风趣,使教与学始终处于和谐民主的气氛中,同时还要多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切身感受到的事例。此外,在运用数学教学语言讲课时,语调的变化也能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如讲关键性材料或要引起学生注意的地方,可以叙述的慢一点、语调高一点,一般则快一点、语调低一点。一堂课,语调有高有低、有快有慢,使用恰当,学生会感到生动有趣,乐在其中。
四、介绍数学史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史中有很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发展史和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成就(如勾股定理、秦九韶公式、杨辉三角形等)、现代数学家的贡献、数学在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鼓舞。如在乘方概念引入课上,说一说印度国王想奖励国際象棋发明者却给不出奖品的故事。在讲圆周率时,向学生介绍刘徽的割圆术,以及祖冲之的用分数近似的表示圆周率等。
在国外的数学家中,著名数学家欧拉一身完成论著八百多篇,且很多是在双目失明、身患重病的情况下完成的。教师通过这些感人事迹的介绍,可培养学生努力学习的意志和品质。
五、尽量使数学生活化,提高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与实际的联系十分密切。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价值和魅力,增强对数学的理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合并同类项”这一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清楚理解“同类项”及如何合并,可现提出:“假设有一群鸡鸭混合在一个笼子里,怎样有序的将鸡、鸭数清呢?”这样使学生把数清鸡、鸭的方法,引申到合并同类项,从而理解如何合并同类项。此外,可增补实例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离不开数学,并指导学生带着数学思想去观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将讲授的内容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能使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由文字到声音图像,将一些枯燥、抽象的数学概念、图形的变化过程通过内容生动、图像逼真、声音动听的教学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将大大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参考文献:
[1]王莉莉,曾文,许璐.数学教学语言初探.江汉大学学报,1993,(01):99-1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