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院校“互联网+”背景下大学数学教学模式探讨

2017-10-30王访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网络课堂课程体系互联网+

王访

构建传统大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老师启发、案例教学、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的“实时学习、网络互动、自由探讨”教学模式融合的体系是高校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模式,本文首先分析了我校大学数学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了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大学数学网络教学模式的新内涵和实际操作规范。

农业院校“互联网+”大学数学一、引言

目前,高校教学改革已全面展开,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各高校陆续建设了高速校园网,网络课程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主动探索、协作交流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教学平台。它打破了地域和时空的局限,实现了双向交互、实时多点交流、广泛传播、快捷信息收集等多种功能。而大学数学类课程(含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等公共基础课)是我校绝大多数专业的学生所必须学习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其基本内容、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其终身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二、我校大学数学类课程存在的问题

我校2015年召开的学校教学工作大会,以“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协同培养模式”为主题,会议要求:建立起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快网络课堂建设;以人才质量标准为导向,以问题导向为抓手,以内涵建设为重点,进一步落实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进一步巩固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扎实推进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落实和深化。

近年来,我校通过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改进教学方法,数学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有了一定提高,但教学效果总是不能令人满意,学生对数学类课程的学习常常感到枯燥无味,难于理解,不会应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课堂已不能适应“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学习形式、节奏的变化。老师的一成不变的讲授方式、十多年不更新的教学内容都无法满足学生日新月异的学习需求,当今世界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让同学们的知识成几何级数的增长;另一方面,它也会阻碍同学们学习的兴趣,使同学们产生学习的惰性。(2)教学手段单一。现在的大学生的优点是动手能力强、学习新知识快、创新意识强,但学习主动性不高、网络依赖性过大、不爱思考。因此,单一的课堂教学手段不能满足同学们多维度多层次的学习需求。(3)课程体系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数学类课程多为必修课,而着眼于学科知识的拓展深化,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的选修课设置不够合理,缺少着眼于培养文科学生的科学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的数学类选修课。研究和探索如何通过改革教学手段与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网络课堂新模式融合,构建新的教学体现,全面提高数学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几年来,我校在数学类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作为地方农业院校,大学数学底子薄,基础差,起步慢,同省内综合性大学相比,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1)课程体系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数学类课程多为必修课,而着眼于学科知识的拓展深化,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的选修课设置不够合理,缺少着眼于培养文科学生的科学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的数学类选修课。(2)老师们过分依赖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播客、视频教学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对当代大学生认可的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模式的认识不够,运用的意识和能力不强。(3)学生应用能力不强。如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由于未能很好地与现代计算工具相结合,仍然局限于纸上的理论推理、技巧很强的基本计算。这虽然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但学生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太多,内容也过于枯燥和抽象,且与实际应用相距甚远,容易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伤害,引入数学网络课程,让同学们自主的学习某些章节、并配以合适的试题和趣味性较大的实际问题让他们讨论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三、我校网络教学模式的内涵

积极开展“互联网+”背景下的高等数学课程体系建设是我校关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整合优化现有课程分层、按学科专业分模块的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确立突出基础、强化思想方法、展现应用性,实现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相互渗透、文理交融。构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互联网+”大学数学网络课堂教学模式融合的适合农林院校“培养素质、传授知识、强化能力”的递进式课程体系。将农林院校的大学数学网络课程教学落实到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应用意识、探索精神、创新能力为核心内容的素质教育上来。

1.构建和优化大学数学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与模块设置

一个有成效的网络课程应该具备以下3个方面的特点:(1)课程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齐全,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2)具备师生互动模块,学生的问题老师能及时的回复,(3)网络课程界面友好,美观、简洁,使同学们能快速掌握运用它进行学习。基于上述3个方面的考虑,本项目将研究设立教师管理模块和学生学习模块的具体模块内容,研究课程讨论区与学生作业区的使用情况,研究如何合理设置模块的关系使得界面更简洁,使用更方便。

2.整合优化分层次、分模块的大学数学网络教学模式

不同的专业对数学类课程知识的要求不一样,因此可根据各专业对数学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将湖南农业大学高等数学A、B、C、线性代数A、B,概率统计A、B、C建设网络课程并将资源整合优化,如,将现有的高等数学A、B、C网络课程合并,资源共享,突出不同专业知识的要求,标记相关教学资源,将资源分层设置,不同要求的各专业的网络课程的教学资源有差异,但也可以查看或下载不同要求的教学资源。除上述公共必修课外,还建设数学文化、数学建模、數学实验等数学类课程专题为选修课网络课程。为全校不同专业,尤其是面向没开数学类课程必修课的文科类专业学生,培养其科学素质;数学类课程专题,面向对数学类课程感兴趣的同学,为各类竞赛、考研做准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构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互联网+”大学数学网络课堂教学模式融合的课程体系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基本采取“老师讲,学生听”,虽然课堂上有互动,但这种互动不能顾忌到每位同学,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而在网络课堂中,每个同学都可以提问,并且可以看到别人的提问,避免问题重复。然而,如何融合课堂教学的线下教学与网络课堂的线上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在线上教学,哪些内容必须在课堂中讲授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四、结束语

总之,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加快大学数学网络课程建设,并使之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融合,构建一个促进大学生知识、能力、创新意识全面提升的教学体系是作为地方农业院校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1]胡纪华.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陕西教育,2009,(10):297-298.

[2]马青华,李艳涛.基于网络学堂的大学数学课程教学优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0):135-137.

[3]邹锐标.地方农林院校数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10):59-61.

[4]李关民,王娜.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数学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验[J].价值工程,2012,(02):267-268.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课堂课程体系互联网+
再续华教使命,网络课堂传佳音
疫情背景下 网络课堂学习满意度提升策略研究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英语教学中多媒体运用模式的利弊分析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