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音乐感教学法”融入高职音乐教学的实践研究
2017-10-30杜虹景
杜虹景
我国现行的高职音乐教学存在体系不全、教材落后、教学方法守旧等诸多问题,而“综合音乐感教学法”,作为目前全球范畴内极具影响力的四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无疑可以给我国高职音乐教育发展提供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借鉴意义。
综合音乐感教学法高职音乐教学一、“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的概念和起源
(一)概念
综合音乐感—Comprehensive Musicianship,是一种产生于美国的音乐教学原则和思想,其核心是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应当是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整体。音乐教育应通过整合各种音乐素材资源,以及通过演奏、演唱、分析和创作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在不同层次的教学水平和程度上,都能找出并建立起音乐概念间的联系,促进他们音乐知识的扩展和专业技能的提升。
(二)起源
1620年,大批从英国来的清教徒为美国带来了英国的音乐文化;1720年,美国出现了“歌唱学校”,音乐教育正式启蒙,但并不系统;1838年,美国将音乐课列为学校的正式课程,并在公立学校有了音乐教学大纲,成为美国音乐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为了使美国音乐教育工作有质的提升,美国在本国音乐教育的基础上,整合了全球经济比较发达国家的音乐教育,这些国家的音乐教育体系既科学规范又符合国情,如匈牙利的柯达伊、德国的奥尔夫、日本的铃木教学法、瑞士的达尔克罗兹等,最终在1968年,研究出了著名的“曼海顿维尔”音乐教育大纲,由此衍生出来综合音乐感教学法,此方法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福特基金会赞助的音乐教育研究项目“当代音乐教育计划”研究成果之一。
二、“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在全球和中国的影响
自從1965年提出此音乐教育大纲以来,美国西北大学设立了“综合音乐感”课程研究班,来自全球的各类音乐学者、专家都参与了学习和研究,从此“综合音乐感”教学法从美国走向了世界,同时也确立了“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的基石地位。至今为止,美国一千多所音乐学院和其他高校,基本上都设有“综合音乐感”课程,很多国家每年的音乐科研项目几乎都或多或少以“综合音乐感”教学法为起源,进行发散式研究,该教学法已经辐射到音乐教学和音乐科研的所有领域。
1984年,我国上海音乐学院马淑慧教师在美国北得克萨斯州立大学主要攻读“综合音乐感”及其教学法,学成回国后,将“综合音乐感”及其教学法首先在上海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和上海市机关建国幼儿园进行了教学实践,获得了一致好评。此后,此教学法逐渐被我国音乐教师们所借鉴融合,取得了新的成效。到现阶段,在教学方面,我国少部分高等音乐教育也参考了“综合音乐感”及其教学法,将其灵活运用到高等音乐教学的各个专业。使音乐专业的学生专业培养更具体、更科学,其他专业的学生学习音乐课程时变得更有主动性。但仍有大部分音乐教育沿用了守旧的、固化的音乐教育方法和理念,使音乐教育教学步入了一个瓶颈期。在科研方面,我国跟“综合音乐感”及其教学法有关联的已立项的省厅级科研课题不超过20项,论文不超过100篇,此教学法还有待深入研究和强有力的渗透,只有教学、科研同步发展,才能更好地为我国音乐教育探索新的思路和新的转变。
三、“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的主要内容和相关优势
(一)教学法内容
1.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包括三大原则:音乐共同性因素原则、音乐实践性原则、综合性教学原则。并强调和突出教师的引导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综合音乐感教学法还包括五个教学环节:自由探索、引导探索、即兴创造、有计划的即兴创造、加强并巩固概念。学生通过这五个环节的教学培养,可以自己主动积极的寻找挖掘音乐、创造音乐,然后再将自己找寻的音乐加之组合,最后得出自己的创作音乐。这五个环节不但可以通过曲谱来记录音乐信息,还能连续性的引导学生不断摸索和创造,直至最后学生能创作出有情感、有力量、有内涵的音乐作品。
3.综合音乐感教学法是一种螺旋形上升的音乐培养方法。如图1:
(二)教学法优势
在整个创作作品的教与学行为过程中,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培养环节,同时锻炼了听觉、创作、曲式分析、指挥、演出、组织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最后完全达到了音乐教学法的培养目的及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和运用音乐理论及基本概念。
四、我国高职院校现行的几种音乐教学法及不足之处
(一)综合我国现有的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教学法,主要有三大种
1.启发式教学法,是指依据课程教学的目的和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教学手段,采取启发引导的方式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其中包括了模块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方式。
2.参与式教学法,是指全体师生在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下,共同参与,相互协作。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参与权和发言权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团队协作式的教学法。其中包括了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实践活动教学法、发表教学法等方式。
3.讨论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课前充分准备的前提下,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通过科学的设计与精心组织,引导和规范学员以特定问题为切入点,阐述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此法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其中包括了座谈研讨法、辩论法等方式。
(二)不足之处
1.音乐教学内容守旧无更新,音乐教材不紧跟市场人才需求,学生在互联网时代,接触的信息远比书本上来得宽泛,守旧的音乐教材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音乐教育架构不符合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架构很大一部分并不符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和实践的比重不科学,学生学习只是点到为止,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都有较大影响。
3.教学方法多限于灌输法,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度不高,自然教学效果不佳。endprint
五、“综合音乐感教学法”融入高职音乐教学的方式
(一)从课前设计中融入
1.根据“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特有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原则,从多方位、多维度来重新建构“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的教学标准。如: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编写时,改变原有的8︰2(80%为理论,20%为实践)比例,调整成6︰4(60%为理论,40%为实践),拟增加20%的音乐实践教学内容比重。
2.组织有实践创新创作经验的教师,进行集体编写符合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特色、贴合本校教学实情的“综合音乐感教学法”音乐课本教材。
3.同时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形成一套科学的、规范的集体备课、评课、赛课体系,以促进年轻老师快速掌握和熟练“综合音乐感教学法”。
(二)从课中实战中融入
1.根据“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特有的共同性因素的教学原则,从不同音乐素养层次的学生、不同专业的学生中,找出学生的共同性需求。
作者邀请了高职院校1630名学生参与了一项关于音乐课程教学的调研,学生整体反馈的不足大体如下:音乐课程以理论讲解为主,课程气氛压抑,理论知识不那么通俗易懂,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音乐课程的内容单一,主要围绕西方音乐史,我国的民族和传统文化渗透较少,学生有较大的距离感。课程考试几乎以论文、报告的形式呈现,学生完成时也是马虎了事,不会真正的花大量时间去研究和分析,实际效果不大。通过调研和学生互动,我们得出了结论:学生更喜欢自己动手操作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的,课堂气氛轻松活泼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
3.将调研结果和教学法充分运用和融合。依据“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的共同性原则,第一,将不同层次、专业的学生采取分组教学的方式,以达到教学效果的统一;第二,将课程教学步骤划分为教师理论讲解—学生互动参与—师生共同总结三部分,在加强了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第三,将传统的“课堂内”教学逐渐和“课堂外”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走出去,接触多种不同模块的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架构和内涵。
(三)从课后练习中融入
要求学生课后不仅仅对作品的节奏和节拍、题材和结构、音阶和调式、主题和旋律、表情术语等有所了解和掌握,而且要求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年代、作曲家的生活经历、音乐的背景知识、所属风格流派、创作个性及某一个具体作品的创作意图等内容有着清晰明确的学习,通过这些综合性、整体性的音乐知识实践学习,学生可以全面的体验和领悟音乐的内涵,从而更好的通过演唱和演奏表达音乐作品。
(四)从课程评价中融入
课程评价不仅是一门课程教学的结束,更是新的教学任务的起点。好的课程评价体系可以和课程教学相辅相成,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使音乐教学更趋于完善、科学、生态、可持续性。
“综合音乐感教学法”是结合音乐理论和音乐史来进行音乐素质培养的,以五个环节为基础,通过16个周期使学生的音乐素质以螺旋形提升。因此,建议高职音乐教学课程评价系统中,以16周为考量,将每个周期的考评内容和评价系统相融合。并将多数高校现行几乎是全理论的考评模式改为“5+5”(50%理论+50%专业技能)考评模式,此模式可以以理论为基础,促使教师和学生更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以达到高职音乐教学的目的。
作为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吸取多种优秀的教学方法的精髓,贴合我国教育实情,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马淑慧.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学[J].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5,(02).
[2]康平.在旋律创编中发展听觉思维能力——视唱练耳教学对美国综合音乐感教学法之借鉴[J].音乐时空,2014,(17).
[3]王璇.“综合音乐感”理念下的视唱练耳计算机教学[J].大众文艺,2011,(08).
[4]尹鐵良.弘扬华乐文化 展示中华风韵——听中央民族乐团“中华风韵”新春音乐会[J].人民音乐,2010,(05).
[5]张莉莉.流行音乐的传统文化想象[J].人民音乐,201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