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长春市南湖公园游憩功能评价

2017-10-30杨立红李昊潘伟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18期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

杨立红 李昊 潘伟

摘要:以长春市南湖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游憩功能评价,分析该公园提供的游憩功能与游客的游憩需求是否相适应。依据现场调查、文献综述及专家意见构建了由4个准则层、15个评价因子组成的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权重判定、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南湖公园游憩功能综合得分78.850分,评价结果为“中”,其游憩功能处于较弱状态,除游憩环境外,大部分游憩功能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进一步探讨了形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提出了优化建议。

关键词:长春市南湖公园;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游憩功能;评价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18-3585-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18.048

Abstract: Recreational functions of Changchun South Lake Park were evaluated based on AHP-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Parks recreational functions with the tourists recreational demands. According to field investigation, literature review and expert opinions, an evaluation system including 4 criterion levels and 15 evaluation factors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which the weight determina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data statistics were perform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recreational function score for South Lake Park was 78.850, in accordance with an “average” result, indicating that the recreational functions remained underdeveloped, and most of the recreational functions other than recreational environment were insufficient to meet the tourists demands. Finally, the causes of these results were discussed 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were proposed.

Key words: Changchun South Lake Park; AHP-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recreational function; evaluation

游憩是指人們通过对客观资源的利用而获得的一种可以满足自我愉悦感的切身体验,包括游憩者活动、设施和环境及其支持系统。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的增大以及闲暇时间的增多,游憩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它与居住、工作及交通早在1933年就被雅典宪章定为城市的四大功能[1]。

公园绿地作为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们感受文明、融于自然、理解文化、陶冶性情的的综合性游憩空间。目前,对游憩功能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游憩空间、游憩环境、游憩行为和游憩影响等单一方面的研究[2-6];对公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防灾减灾、景观优化等方面[7-9];有关游憩功能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城市森林游憩功能评价、郊野公园游憩度评价、绿道休闲游憩功能评价等方面[10-12],而针对城市公园游憩功能的系统评价却很少。鉴于此,本研究选取长春市具有悠久历史的南湖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游憩功能进行评价,分析其是否能满足现代人们的游憩需求,并提出优化建议。

1 研究区概况

长春市南湖公园位于长春市工农大路、南湖大路和延安大街围和的三角形地块中,与繁华的桂林路、红旗街商圈都只有一个街区的距离,吉林艺术学院、吉林大学南校区和长春工程学院均与其毗邻,周围的居住小区达10多个。公园为方便游人游园共设置了8个出入口。全园占地238.6 hm2,其中水面96.0 hm2,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公园,其面积在全国仅次于颐和园,位居第二。

南湖公园始建于1933年[13],由日本人规划,时称黄龙公园,1945年改称为南郊公园,解放后辟为南湖公园,沿用至今。公园内地势较为平坦,分为森林休闲区、林地风光区、儿童活动区、游船活动区和综合服务区五大功能区。陆地环湖而建,大部分被人工密林覆盖,园林树木达14.3万株,经过数次改造,现已成为以生态景观为主,集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水体观光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公园。

2 评价体系的建立

影响公园游憩功能发挥的因素很多,在充分考虑长春市南湖公园自身存在的历史悠久、水体大、占地面积大等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综述、现场调查和专家咨询,发现游憩功能主要是通过公园内的设施、场所、环境以及活动来完成的[14-16]。基于以上因素,构建了由4个构成要素、15个评价因子组成的长春市南湖公园游憩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表1)。

2.1 指标权重的确定endprint

依据上述评价体系,选择30位专家(包括园林、景观、城市规划、旅游等方面),利用9级比例尺对评价指标赋值;为减小专家主观性的影响,采用了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以确保权重的准确性。使用YAAHP10.2软件,通过软件的群决策功能,得到准则层和指标层各因子的权重值(表2)。

2.2 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表2中权重总排序反映了各个评价因子在南湖公园游憩功能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程度[17]。在准则层中,重要性依次为游憩设施>游憩环境>基础设施>游憩场所,可见游憩设施是游憩功能发挥的主要媒介,而游憩环境和基础设施是公园建设的基础,这与莫玉秀[2]、蔡晓岚[18]、徐高福[19]、杨朝霞[20]的观点一致。

在游憩设施指标层中,排在前4位的指标都与休息和游乐设施相关,可见休息和娱乐是最基本的游憩行为,而健身和戏水则并非所有人都喜欢。在游憩环境指标层中,重要性依次为环境卫生>景观美感度>设施维护,可见良好的环境卫生状况是进行游憩的前提,丰富的景观可以满足游人对大自然的向往。在基础设施指标层中,重要性依次为公厕>引导标识>照明,说明公厕属于必不可少的设施,再配合完备的引导标识系统会使游憩变得更加轻松。夜间来公园的人数不多,所以照明略显次要。在游憩场所指标层中,重要性依次为可达性>游憩场所面积>历史人文价值,可见对南湖公园来说,可达性尤为重要,体现了公园设计的人性化,而其他两项指标权重值接近。

3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游憩功能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从多个因素对被评价事物隶属等级状况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方法。其一般步骤为:先确定因素集U={u1,u2,…,um}、评价集V={优,良,中,差}和因素评判集R=(ri1,ri2,…,rin),从而获得模糊评判矩阵;再利用AHP获得权重集A=(a1,a2,…,am);然后将模糊评判矩阵与因素的权向量进行模糊合成运算,得到结果向量B=A×R=(b1,b2,…,bn)[21]。B的结果(b1,b2,…,bn)中只有最大值可以利用,表示该指标对某一评语对象的最大隶属程度。

本研究采用等级参数评判法,使B中数据得到充分使用[22]:假设相对于各等级vj规定的参数向量为:C=(c1,c2,c3,c4)T,根据前人经验确定评语评分区间(表3)[23,24],采用各等级评分区间的中位数作为参数向量C的赋值,即:C=(95,85,70,30)T。则:p= B×C=(b1,b2,…,bn),结果p是一个实数,反映了由等级模糊子集B和等级参数向量C所带来的综合信息[25],便于对不同指标的得分进行对比和分析。

3.1 数据的收集

采用社会调查表,通过现场访谈的方式选择认真配合的游客填写问卷来收集数据。调查对象选择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区域、进行不同游憩活动的游客,对具有相似属性的群体只调查其中的1人,以使问卷更具有代表性。调查时间选取了多次不同的时段,在工作日、周末以及国家法定假日的早、中、晚分别进行调查,使问卷结果做到全面且更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经统计,实地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86份,占总问卷的95.3%。

3.2 模糊合成计算

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原理,将社会调查表结果进行统计,计算出游客选择关于每个指标评语的频率分布情况(表4)。

根据社会调查数据、各指标权重值和模糊综合评价计算方法,得到南湖公园游憩功能各评价指标最终得分及隶属等级(表5)。

4 结果与分析

由表5可知,南湖公园游憩功能的综合得分为78.850分,评价结果为“中”,游憩功能处于较弱的状态。在准则层,除了游憩环境评价结果为“良”外,其余三项指标的评价结果都为“中”,表明大部分游憩功能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特别在游憩设施方面亟需加强,印证了茅昊等[26]提出的“城市公园原始功能老化”的观点。

在游憩设施指标层中,分数较高的两项指标都与休息设施有关,可见南湖公园比较注重休息设施建设,基本上能满足游人的休憩需求;但参与性游憩设施分数普遍较低,评价结果都为“中”。通过调查,这与公园将游憩设施外包有关,承包业主经济效益至上,致使公园商业气息浓重,免费设施无人建设,尤其是健身设施,全园只有一处种类不完善的健身场所,因而此项得到66.780的最低分。

在基础设施指标层中,公厕数量指标得分最高,评价结果为“良”,说明大部分区域的公厕数量是够用的。但引导标识存在信息显示不明确、不及时、不全面的问题,照明设施存在亮度不够,部分区域不开灯的情况,分数都较低。

在游憩场所指标层中,游憩场所面积和可达性指标得分较高,评价结果為“良”,但比预期结果差。究其原因,一方面公园较大的占地面积直接影响可达性;另一方面,个别游憩场所面积偏小,而大面积的林区中各类设施较少,游客会因疲惫感觉距离变远。另外,历史人文价值指标得到了所有指标中的最低分63.490分,可见公园忽略了自身的社会文化功能,这对于伪满时期就存在的公园来说,实属不该。

在游憩环境指标层中,所有指标的评价结果均达到“良”,基本能满足游客对于环境的要求,其中景观美感度指标得到了所有指标的最高分86.030分,这也正是南湖公园近几次的改造重点,但景观依旧不够精致。环境卫生和设施维护状况得分相近,但存在节假日人流高峰期间得不到及时维护的问题。

5 优化建议

根据上述评价结果,从游憩角度对南湖公园优化建设提出以下五方面的建议。

在管理方面。第一,增加设施维护的频率和效率,特别是路灯、座椅和大型游乐设施,确保游人安全。第二,建议公园改变盈利模式,明确收费标准,及时淘汰游客不喜欢的游乐项目,解决目前只能通过高票价、低出票量收回成本的死循环。第三,各个出入口应采用相同的管理标准,如严禁自行车、宠物入内等。endprint

在游憩设施方面。第一,在与小区较近的出入口附近增加健身设施、如羽毛球、篮球等体育设施以及山地自行车、滑板、真人彩弹射击等极限运动游憩场所。第二,在林区增加如吊桥、锁链、滑梯、秋千,喂食鸽子等游憩设施,可提高林区的趣味性。第三,提高“沙滩浴场”的沙子品质,用人工元素取代树木提供遮阳场所,避免树枝、昆虫掉落在沙滩中。

在游憩场所方面。第一,统一游船样式,使游客可以在任何一个船台归还船只,提高可达性。第二,在出入口建立南湖公园解说栏,增加带有历史痕迹和彰显文化特征的雕塑、宣传栏等。第三,定期开展主题画展、摄影展、音乐会以及与教育部门共同开展树木认养活动等。

在基础设施方面。第一,林区增加公厕、垃圾桶、座椅、引导标识和路灯的数量,吸引更多的游客,起到分散人流的作用。第二,建立避雨设施、树木名牌和显示当前位置的引导标识,增加安全提示和文明游览标志及广播喇叭数量。

在游憩环境方面。第一,增加花坛的数量和规模,增强节点景观的观赏性。第二,优化垃圾桶的位置,增强其适用性。

6 结论与讨论

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真实地反映出南湖公园游憩功能的实际情况,实现了定性因素的量化研究,在其量化结果基础上,便于对公园的游憩功能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对公园今后的提升改造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这对于与公园类似的无法进行定量研究的风景园林的其他绿地形式的功能和景观评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鉴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本研究构建的评价指标对于精神层面的游憩活动未进一步探讨;鉴于冬季游人稀少,未在冬季收集数据;游人游览时间与地域性之间的关系等工作还需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许五军,黄仪荣.地域文化特色视角下的赣州城市游憩空间规划[J].规划师,2015(8):38-43.

[2] 莫玉秀.城市综合性公园游憩空间营建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1.

[3] 申书侃.北京市八家郊野公园植物配置与游憩功能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

[4] 谷 康,曹静怡.基于游憩功能的城市绿地布局——以扬州市为例[J].中国园林,2012(3):112-115.

[5] KACZYNSKI A T,HENDERSON K A.Parks and recreation settings and active living: A review of associations with physical activity function and intensity[J]. Journal of Physical Activity & Health,2008,5(4):619-632.

[6] DOREVITCH S,DEFLORIO-BARKER S,JONES R M,et al. Water quality as a predictor of gastrointestinal illness following incidental contact water recreation[J].Water Research,2015(15):94-103.

[7] 何宇峰,胡希軍,李玺成.城市防灾公园防灾功能评价——以长沙市月湖公园为例[J].世界地震工程,2013(2):77-85.

[8] 郭榕榕,李冠衡.城市湿地公园中的景观艺术——以香港湿地公园为例[J].山东林业科技,2008(5):64-65,69.

[9] 芦建国,李舒仪.公园植物景观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3(6):139-142.

[10] 沈芝琴,陈秋华,陈贵松,等.城市森林游憩功能评价研究——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和金牛山公园为例[J].林业经济问题,2011,31(3):228-233.

[11] 汤雨琴,郭健康,靳思佳,等.郊野公园游憩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3(5):79-88.

[12] 李蔷强,李志刚,阚丽艳,等.上海城市林荫道游憩适宜度评价与优化对策[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5,33(1):32-40.

[13] 冷 梅.长春市近代公园形成与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建筑工程学院,2012.

[14] 吴承照.从风景园林到游憩规划设计[J].中国园林,1998(5):10-13.

[15] 徐 涛.景观空间创造——景观设计方法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34(4):241-243.

[16] ANDKJER S,ARVIDSEN J. Places for active outdoor recreation-a scoping review[J].Journal of Outdoor Recreation and Tourism,2015(12):25-46.

[17] 徐新洲,薛建辉.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美感评价[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27(2):213-216.

[18] 蔡晓岚.城市近郊风景区游憩功能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

[19] 徐高福.建设千岛湖新型多功能景观游憩林[J].云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2000(1):54-59.

[20] 杨朝霞.森林公园风景游憩林的营造[J].现代农业科技,2007(6):13,19.

[21] 潘 峰,付 强,梁 川.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东北水利水电,2003(8):22-24,56.

[22] 杜 栋,庞庆华,吴 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4-38.

[23] 汪应洛.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77-100.

[24] 熊德国,鲜学福.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改进[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6):93-95.

[25] 丁朝阳,唐万年.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气象服务保障能力评估中的应用[J].气象科学,2005(1):48-54.

[26] 茅 昊.江南古典园林旅游功能缺失研究[A].旅游学研究(第二辑)——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江苏省旅游学会,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