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小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及矫正措施
2017-10-30迟志瑛
迟志瑛
小学生自卑心理的问题,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自卑心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产生的影响,阻碍了学生健康个性的建立与发展。对小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及矫正措施,进行解析,使小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树立起自信心,进而使他们的自卑心理得到根本的转化和矫治。
小学生自卑心理产生原因矫正措施一、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1.对自己外貌的不认同。处于青少年时期,学生会对自己有一个初步的自我认知,他们有自己的标准,自己内心的一个期望。如与别人比较时,觉得自己不高大、长相不好看、体态肥胖、肤色黑、眼睛小、嘴形不好看等方面不满意,感到不如别人而导致自卑。在这一时期,外貌和性格相對处于劣势的学生自卑感会逐渐增强,如果未能给予及时的引导,可能会使学生感到自卑。
2.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对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然而小学生因为认知能力有限,承受能力较低,不能很好的面对自己的家庭出身。比如,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离异的孩子、家庭贫困的孩子、来自农村的孩子,等等。这些孩子特别容易因为别人的嘲讽而否定自我,否定自己的家庭,抱怨自己的父母。父母的社会地位低和经济能力差也是促使小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重要原因。
3.因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遭受挫折而自卑。小学生处于心理不够完全成熟的心理时期,因为生理、心理上的相对不成熟,遇到生活与学习中的不顺、容易形成一种挫折感,这本是学生成长的必经历程。但有一部分学生在挫折面前没有很好的自我调整能力,也缺乏面对挫折的勇气,再加之没有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高度重视,没有及时有效地帮助他们度过挫折期,在困惑和彷徨中,他们就会有意回避,自己在内心焦虑纠结,逐渐地产生了自卑心理。
4.学生的自尊心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引导,无法满足心理需求。自尊心是鼓励学生奋发向上的原始动力,是使学生自信、自爱、自立、自强不息的源泉。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内心的自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心理需要无法满足,影响学生自尊心的建立,导致自卑。每个人的智力水平是有差异的,一旦学生在学业上失败或成绩落后,来自父母、老师、同学的舆论压力使其不堪忍受。长此以往,这些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会受到巨大打击,自卑感油然而生。
5.家庭教育方式偏激,加剧学生的自卑心理。有的父母当孩子稍有失误时,就指责孩子“这不对”“那也不行”,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评价,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孩子自我认知偏差,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产生怀疑心态,形成自卑心理;有些家长经常拿别人孩子的长处去和自己孩子的短处比,使孩子产生己不如人的感觉,极易导致孩子自信心的丧失和崩溃,产生自卑心理。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经常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孩子达不到,屡遭失败时,他们就会容易积累“我不行”的消极情感体验,使孩子由经常地自我怀疑走向自卑;还有些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包办,使孩子体验不到成功带来的自豪感,缺乏表现展示自己的机会,因而造成自卑。
二、自卑心理的矫正措施
1.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教育实践中,教师要经常和学生保持接触、交流,最大限度地去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长处和优点,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
2.激发学生自强,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品质。自我补偿是通过发挥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优势或特长来弥补自己的某一缺陷,从而将某种缺陷转化为推动自我前进的力量。通过引导使学生学会自我补偿、接纳自我、欣赏自我;通过鼓励使学生了解自己、悦纳自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团体心理咨询、心理拓展、心理课外小组等活动、进行意志力训练,提高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是矫治他们自卑心理的根本。
3.呵护与关爱,充分保护其自尊,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对于自卑内向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参加演讲比赛、课外活动等开发他们的潜能。有针对地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使老师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引导并激发内心的积极情绪,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在自卑学生的身上,也有很多的“闪光点”。例如,一些自卑的学生有音乐天赋、体育天赋、舞蹈天赋、有组织才能、学习成绩好,等等。老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利用这些“闪光点”,让他们积极参加相关的活动,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也许,自卑的学生很难在一夜之间发生彻底的转变,但如果老师能因势利导,透过问题的表面,寻找出主要原因,设计好教育教学方案,对症下药,相信他们一定会树立起对学习和生活自信,进而使他们的自卑心理得到根本的转化和矫治。
参考文献:
[1][德]阿德勒 著.吴杰,郭本禹 译.自卑与超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郭启玉.如何应对小学生心理问题.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