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叶木通播种育苗技术操作规程

2017-10-30覃大吉向极钎杨永康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18期
关键词:播种育苗

覃大吉 向极钎 杨永康

摘要: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播种育苗技术操作规程阐述了三叶木通的播种育苗、种苗保存和运输等全过程,侧重规范了三叶木通播种育苗中种子处理、发芽箱制作、种子催芽、苗床选择与耕整、播种方法、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苗龄划分、种苗分级、起苗方法、运输与保存等关键技术环节。旨在为恩施州及周边地区三叶木通播种育苗提供规范化操作依据。

关键词: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播种育苗;操作规程

中图分类号:S567.1+9.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18-3497-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18.026

Abstract: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 of seed sowing and seedling technology of Akebia trifoliata(Thunb.) Koidz. elaborates the seed sowing seedling, seedling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etc. of A. trifoliata in Enshi prefecture, focusing mainly on the regulation of critical technical procedures on seed treatment, germinating box making, accelerating seed germination, seedling bed selection and plowing, sowing methods, water and fertilizer management, diseases and pest control, seedling age classification, seedling grading, seedling digging method,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seed sowing seedling. It is aims to provide standardized operating basis for seed sowing and seedling of A. trifoliata in Enshi and surrounding areas.

Key words: 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 seed sowing and seedling; operation procedure

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系木通科(Lardizabalaceae)木通属(Akebia Decne.)野生藤本植物,广泛分布在长江流域的湖南、江西、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甘肃、河北、山西等省及陕西省秦巴山、河南省伏牛山等地[1,2],国外的日本、朝鲜、俄罗斯等国也有分布。其药用历史悠久,历代本草文献中都有记载;三叶木通的根、茎有清心火、利小便、通经下乳的功效,在中药里配伍很广,被历代主流草本收录,在中医药史上沿用了两千余年[3]。1963年由《中国药典》收录,后因药源短缺,则以毛茛科(Ranunculaceae)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 Franch.)、绣球藤(C.montana Buch.-Ham. ex DC.)和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东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 Kom.)代替。但由于东北马兜铃(中药为关木通)植物所含的马兜铃酸造成人体肾损害及致癌事件的频繁出现,木通的来源问题才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和生药学研究,证实木通科木通在临床使用上无毒副作用,并于2005年由《中国药典》重新收录[4]。中国作为三叶木通的重要分布区种类丰富,但药用原料长期依赖于野生资源;在恢复其药用正品地位后,需求量急增,野生药材供不应求的问题日渐突出,而且掠夺式的过度采挖和生境破坏带来的再生能力减弱问题造成自然资源急剧下降,甚至枯竭。2003年,国家科学技术部把三叶木通列为濒危、紧缺中药材,将其列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点资助攻关项目[5],并相继在湖南省常德市、湖北省鹤峰县、陕西省镇安县、河南省西峡县等主产区建立了三叶木通GAP生产基地,主要以野生(半野生)和人工抚育为主,多为野生实生苗搬兜移栽和扦插繁殖,但这样做存在品种混杂、品质不均一、遗传基础狭窄等问题,使优良株系的选育和新品种的研发受到了极大限制。

三叶木通果实俗称为八月瓜、八月炸、野香蕉等,果肉白色晶莹,多汁味甜爽口,风味独特,含多种营养成分[6],包括17种氨基酸,还有矿物质、脂肪、蛋白质和糖,无机元素钾、锌、铁、锰、镁等的含量均高于苹果和梨[7],维生素C的含量较一般水果都高,仅次于刺梨和猕猴桃[8],属于优质保健型第三代野生水果。尽管作为新型的野生保健型水果其开发与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9],但由于三叶木通果肉中蛋白质、淀粉、可溶性糖及有机酸、多种氨基酸的含量均比苹果、柑橘、梨高,钙、磷、铁等含量同以上水果相当,又是传统民间食品[6],已被列入果树新种类[10],所以其开发利用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11-13]。

三叶木通分布地段都有避風向阳足水的特点,常常在凉爽湿润的森林中林木稠密、气候清凉的山脚分布较多,杂草丛生、林木稀疏的山脚分布稀少。在质地疏松、土层深厚、腐殖质含量丰富的偏酸性土壤环境中生长最好,适宜于pH在5.0~6.5的红壤和黄壤;同一区域内多在南坡及东南坡分布[11]。endprint

1 概述

1.1 主要内容

本规程按照全国中药材GAP产品标准,规定了湖北省恩施州三叶木通产区有关三叶木通播种育苗的综合技术要求。

1.2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在湖北省恩施州境内的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宣恩县、咸丰县、来凤县、鹤峰县等县(市)及周边地区同海拔400~1 400 m的三葉木通主要生产区进行播种育苗。播种育苗植物为木通科木通属三叶木通。本规程实施时的种源选择三叶木通已成熟果实中的鲜种子。

1.3 引用标准

本规程引用的标准及规范等分别有《GB 3095-1996,大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9137-1988,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标准》、《GB 3838-19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5年版)》、《农药管理条例(国务院2001年第326号令)》、《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2002年3月)》、国家外经贸部《药用植物及其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2001年)》、《GB/T3543.1-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总则》、《GB/T3543.7-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其他项目检验》。

2 定义

2.1 种子

三叶木通8~12代自交果园成熟果实内含的种子。每果实含种子150~300粒,种子为黑色或暗红色,长8~10 mm,厚3~5 mm,由胚、子叶和种皮组成,千粒重35~60 g。

2.2 种苗

三叶木通种子经过浸种催芽、苗床播种、苗床培育长成的根、茎、叶及分枝正常且健全的植株幼苗;根据苗床培育时间分为一年生苗和二年生苗;根据株高、主茎径粗、分枝数、根长、根径粗、根数以及起苗时根系损伤程度的有关参数分级为壮苗、合格苗、弱苗。

3 生产基地概述

3.1 历史原因

恩施州是三叶木通的自然分布区,当地农民有靠山吃山的传统观念,除了药用采挖以外,每年在果实成熟时都大量采摘品尝并摆摊设点销售,造成资源破坏,储量急剧下降。有识之士在科技部项目的引领下,认识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并开始进行资源圃建设。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了各类特色水果采摘园的兴起,三叶木通果实八月瓜成了旅游胜地水果市场上的香饽饽,在恩施州掀起了种植开发三叶木通经营八月瓜的高潮,其种苗的需求量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

3.2 自然地理条件

恩施州地处湖北省西南部,位于长江三峡腹地,是中国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结合部,地理位置在北纬29°07′11″-31°24′03″,东经108°23′37″-110°38′21″[14]。地处亚热带季风型山地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冬少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13~16 ℃,年日照时间1 400 h,年降雨量1 500 mm。

3.3 环境质量要求

三叶木通播种育苗要求选择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市区污染源的农业生产区作为苗床繁育基地。基地的空气环境质量应达到《GB 3095-1996,大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二级以上标准;灌溉水质量应达到《GB 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规定的二级以上标准;土壤环境质量应达到《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二级以上标准。

4 播种育苗技术操作规程

4.1 种子来源与质量

要求种子来源于三叶木通成熟的鲜果实。播种育苗用的三叶木通新鲜种子,其质量指标要求纯度≥95%,种子净度≥70%,千粒重30~60 g,发芽率≥30%。除水分含量外,其余种子质量指标的检测方法参照《GB/T 3543.1-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总则》执行。

4.2 苗床选择与准备

4.2.1 苗床选地 选择通风向阳、土地平坦、排灌方便、肥力中上等的沙壤土做苗床。

4.2.2 整地施肥 翻耕土壤20~30 cm,加入细河沙1 000 kg/667 m2,稻壳炭(砻糠灰)250 kg/667 m2,复合肥50 kg/667 m2,充分混合均匀后整碎耙平。

4.2.3 起沟作厢 顺着苗床所在田块的方向起沟作厢,厢宽100~120 cm,沟宽30~40 cm,沟深10~15 cm。

4.2.4 土壤消毒 采用福尔马林消毒法进行土壤消毒,每平方米苗床地用福尔马林50 mL加水10 kg均匀地喷洒在地表,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闷7~10 d,至少3个晴天后揭掉覆盖薄膜,使气体散发掉,过2 d后便可播种。

4.2.5 覆膜保墒 若还没有到播种时间,经过消毒的苗床不能裸露而遭日晒雨淋,要继续覆膜保墒,也可推迟消毒揭膜,但仍然要揭膜2 d后才能进行播种,以利于苗床期间种子与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壮苗齐苗。

4.3 种子采集

4.3.1 确定采集时间 8月下旬至10月上旬,根据三叶木通果实成熟特征确定果实采摘时间,成熟三叶木通果实特征:果皮颜色变深,从幼嫩时的青绿色或浅褐色变为紫红色或深褐色,沿纵向背腹线自然裂开,露出其中带种子的瓜瓤。

4.3.2 果实采摘 按果皮颜色及果实形状分类采摘果实,并摊放在自然遮阳和通风干燥的开放环境下15~20 d,让三叶木通的果实顺利完成其后熟过程。

4.3.3 种子分离 待果实纵向背腹线裂开处的瓜瓤呈现出萎蔫失水且体积缩小时,将瓜瓤带种子从果皮中抠出来,放入尼龙网袋中,用手反复搓揉并用清水冲洗,将种子从瓜瓤中分离出来。

4.3.4 种子沥水 将分离出的种子摊开,去掉其中的杂质、瘪粒种子、破损种子和霉变种子,然后吊挂1~3 d,自然沥干种子表面的水分。endprint

4.4 种子浸种

4.4.1 浸种剂配制 草木灰10%+石膏粉5%+茶叶5%(水溶液)+50~100 mg/kg NAA+绿达源菌种一号2%,pH在5.5~6.5。

4.4.2 浸种处理 将打好标签的装入尼龙网袋中的种子沉入15~25 ℃的浸种剂中浸种12~24 h,清水冲洗后吊挂1~2 d。

4.5 催芽处理

4.5.1 发芽基质配制 按欧勃亚水藓泥炭∶珍珠岩∶园林陶粒粉=7∶2∶1的重量比配制发芽基质。

4.5.2 发芽箱制作 用塑料材质箱板组装而成的箱式长方体作发芽箱,大小为长×宽×高=200 cm×100 cm×25 cm,板厚10 cm,箱板上均匀分布直径1 cm的透气排水孔,底板上均匀直立一排带孔的透气排水管。

4.5.3 种子铺放 在进行三叶木通种子发芽处理前,先将发芽基质喷水并混合均匀至基质含水量在80%,手捏成团,落地即散。然后在发芽箱的底板上铺一层5 cm厚的发芽基质,在发芽基质上铺无纺布,再在无纺布上撒一层经过浸种处理后的三叶木通种子,于三叶木通种子上面再盖无纺布,无纺布上铺5 cm厚的发芽基质,以无纺布为膜,形成基质夹双膜、双膜夹种子的结构。每个发芽箱共铺3个叠层的“基质夹双膜且双膜夹种子”的结构,3个叠层三叶木通种子约有1.5~2.5 kg、30 000粒左右。

4.5.4 催芽管理 秋、冬季將发芽箱置于15~25 ℃的温室环境中,适当遮阳以保持基质含水量。当基质表现出干燥发白时进行浇水保湿,平均每周1次,浇水至发芽箱下面没有水溢出为度。在温室里温度小于15 ℃的情况下,在发芽箱最上层发芽基质表面覆盖一层地膜,温度仍然较低时,在地膜上另外加盖棚膜。

4.5.5 动态观察 催芽20~28 d,20 d后每过2 d观察1次,定期打开宽箱板,取样调查种子萌动露白情况。当种子萌动露白率达到70%时,此时少部分种子的胚根已经明显抽出种皮,打开宽箱板,将无纺布上面的基质移走,从无纺布上面取出已经萌动露白的种子进行苗床播种,将未萌动露白的种子继续催芽。

4.6 苗床播种

4.6.1 播种时间 种子催芽完成即可进行苗床播种,选择晴天或阴天进行。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是恩施州及周边地区适宜三叶木通种子育苗的播种期,选择晴天或阴天播种。

4.6.2 播种方式 逐行穴播,每穴播1~3粒种子。

4.6.3 播种规格 株行距8 cm×10 cm,每厢10~12行,5万~8万株/667 m2。

4.6.4 壅土浅盖 播完一行盖一行,同时掏好下一行,壅土浅层覆盖厚度1.5~2.5 cm。

4.6.5 浇水降种 每厢播种、壅土完成后,在厢面土壤表层适量浇水,让壅土及种子沉降落实,以确保种子不悬空、壅土不起壳。

4.6.6 覆膜保温 浇水完成后1~2 h,由于土壤渗透吸收与自然蒸发,苗床厢面土壤上看不出明显的浇水痕迹时,在厢面上覆盖地膜,地膜四周用泥土压实以防被风吹走,起到保温、提墒保墒、促进种子发芽和出苗的作用。

4.7 苗床管理

4.7.1 温度管理 气温<5 ℃时在地膜上加棚膜,棚温>35 ℃时揭地膜,维持苗床土壤温度在15~28 ℃,保证种子正常发芽。

4.7.2 水分管理 久雨特别是大雨天气要及时疏通厢沟排水,保证厢面土壤不积水;久晴特别是强光照干旱天气上午9:00~10:00进行苗床浇水,保证厢面土壤不缺水,种子、幼苗不失水,以维持正常生长发育。

4.7.3 除草 覆膜揭膜浇水的同时,观察苗床的杂草发生情况,及时人工拔除杂草,减少杂草对幼苗的遮蔽和对肥料的竞争,保持苗床整洁。

4.7.4 追肥 因为苗床土壤底肥较充足,苗床前期不需要施肥。根据幼苗长势在适当的生长期追施提苗肥和壮苗壮根肥。

4.7.5 幼苗管护 当幼苗出土后,揭去地膜,生长到5~8片叶时,揭去棚膜,同时进行间苗,拔除病苗、弱苗、虫害损伤苗,使苗床密度维持在5万~8万株/667 m2,将间出的长势良好的幼苗移栽在预备的空苗床中,同时追施提苗肥30~50 kg的0.2%~0.5%尿素溶液/667 m2。6月中旬至7月上旬保持苗床适度干旱7~10 d,以达到蹲苗促根的作用;当幼苗生长到10~15片叶时,用铁锹从苗床行间的两侧向中间以45°角斜切,以切断幼苗根系主根,促进其侧根萌发生长,同时追施壮苗壮根肥15~20 kg的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667 m2,以促进壮苗壮根。9月以后,停止施肥,对壮苗进行适当修剪,剪除多余的分支,每株保留1个主茎及2~5个分支。

4.7.6 病虫害防治 三叶木通苗期病虫害较少,主要防治白粉病和蚜虫。预防虫害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7.3%芽畏等,预防病害可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几种药剂交替使用效果更好。在次年移栽前,应先进行1~2次防病治虫。若次年不能及时移栽,应进行间苗,株距保持在10 cm左右。

4.8 起苗与种苗分级

4.8.1 苗龄 一年生苗:苗床培育1年后,次年10-12月随时可以起苗移栽。二年生苗:苗床培育2年后,第三年适时起苗移栽。

4.8.2 种苗分级 根据苗床培育年限生产不同苗龄的种苗,根据不同苗龄种苗的株高、主茎径粗、分枝数、根长、根径粗、根数和起苗时根的损伤程度,确定壮苗与合格苗的参数值范围,具体数据见表1。

4.8.3 起苗 在起苗前1~2 d浇水湿透苗床,保持土壤潮湿松软,确保挖出的种苗根系完整。选用铁锹起苗,避免对根部造成损伤。在20 cm深度逐行平挖起苗,稍微抖掉根系上的泥土,统一平整放好,及时用遮阳材料覆盖,以防暴晒失水;或者随栽随挖种苗,更有利于保持种苗新鲜及移栽成活。endprint

4.8.4 运输种苗 三叶木通种苗从育苗地运输到移栽大田的过程中,要求达到保湿通气的条件,选用的运输工具及装载工具必须是无毒、无污染的。需用遮阳材料覆盖种苗,防止暴晒而失水;同时还要注意通风,防止种苗闷热腐烂。如种苗来不及运输或移栽大田,则需要做适当的保存措施。

4.8.5 种苗保存 三叶木通种苗的保存方法:一是将种苗按级别扎成直径约10、20、30 cm的小捆;二是将小捆种苗假植到与根长相当深度的土坑里,覆土浇水;三是用遮阳网或稻草搭建遮阳棚,防止种苗被暴晒而枯死;四是种苗保存期间,要随时检查水分和通气条件,保持根部土壤湿润及良好的通气环境,以防干枯或闷热腐烂。三叶木通种苗不适合长期保存,因为种苗在保存期间的生命活力及抗性能力都会相对减弱,这会影响到种苗移栽大田后的成活率及正常生长。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坚持随栽随挖原则,保持种苗活力及移栽成活率。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高等植物图鉴(第二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4.

[2] 谢 娇,李秀华,张传军,等.三叶木通野生资源的分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S):272-274.

[3] 楼之岑,秦 波.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87-90.

[4]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3,208.

[5] 熊大胜,赵润怀,熊 英,等.三叶木通茎藤及果实性状评价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5,23(3):280-284.

[6] 李金光,李嘉瑞.三叶木通果实生物学特性及营养成分的研究[J].广西植物,1991,11(2):189-192.

[7] 张晓蓉,杨朝霞,刘世彪,等.湘西地区木通果实微量元素的测定[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3,22(1):44-46.

[8] 刘伦沛,钱增秀.三叶木通果中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的测定[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0(6):39-41.

[9] WANG Z Y,ZHONG C H,BU F W,et al. Akebia——a valuable wild fruit under domestication[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Newsletter,2005,6:12-18.

[10] 刘 权.果树新品种新技术新进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11] 奚同行,林圣玉,汪 洪.江西浮梁县野生三叶木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价值[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1(4):61-64.

[12] 方元平,陳树思.三叶木通的开发利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0,16(6):362-363.

[13] 庞发虎,赵旗峰,张俊民,等.一种值得开发的野生果树——三叶木通[J].山西果树,2002(3):9-10.

[14] 程水源.恩施州硒产业发展白皮书2015[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播种育苗
文冠果育苗技术
番茄栽培技术
无公害小辣椒在唐河县的种植模式及栽培技术
红叶小檗的育苗技术及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