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清水县博物馆馆藏慈禧款梅花图探究

2017-10-30李芳仪

丝绸之路 2017年20期
关键词:慈禧

李芳仪

[摘要]历史上往往否认慈禧皇太后的绘画水平。人们通常认为慈禧皇太后出于统治的需要,除善于玩弄权术、热衷政治外,在平时生活中爱好书画,经常喜爱把“自己所作”的书画赏赐臣子,以示恩宠,笼络人心。甘肃省清水县博物馆馆藏一轴慈禧皇太后款《梅花》图,为博物馆旧藏,对研究慈禧及其绘画水平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慈禧;绘画水平;代笔之作

[中图分类号]K879.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20-0026-02

慈禧太后生于1835年11月29日,卒于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清朝皇太后,为咸丰帝妃子和同治帝生母。慈禧出身于北京满洲镶蓝旗世袭官宦之家。1852年,封懿贵人,后依次晋封至懿贵妃。咸丰帝死后,其子同治帝继位,被尊为“圣母皇太后”,抬入满洲镶黄旗。同年,与恭亲王奕合谋发动“辛酉政变”,铲除顾命八大臣势力,与慈安太后一起垂帘听政。外人以“慈禧太后”“圣母皇太后”“西太后”称呼。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病逝。慈禧太后是自1861~1908年间大清帝国的实际统治者,人称清朝“无冕女皇”,其掌权时间长达47年,在清代仅次于康熙帝与乾隆帝。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否认慈禧皇太后的绘画水平。通常认为慈禧皇太后出于统治的需要,除善于玩弄权术、热衷政治外,在平时生活中爱好书画,经常喜爱把“自己所作的”书画赏赐臣子,以示恩宠,笼络人心。慈禧书画多由别人所画,钤上慈禧专用的印章即成了慈禧本人的作品。所以,严格地说,将慈禧的书画称为慈禧款书画更准确一些;第二种观点认为,慈禧皇太后天资聪颖,她对书法和绘画都很有造诣,叶赫那拉氏家族的后人——慈禧太后的四世曾孙叶赫那拉·根正评价:“慈禧并非是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她对书法和绘画都很有造诣。少女时代在绥远城居住的慈禧,对文学、书法和历史非常有兴趣,她在此读书、学画、下棋、弹琴,且经常骑马、射箭。”关于慈禧皇太后的评价也有比较客观和中肯的。有一次,美国人何德兰问缪嘉蕙:“太后的画如何?”这位慈禧太后的御用画师说:“太后是了不起的人!画画自然不是她专门做的事,不过是空下来弄弄罢了。她要是把整个心思全扑上去,肯定会有很高的画名。太后作画时,运笔准确有力。只有那些有天分的人,经过训练之后,才能做到这一点。”慈禧皇太后的绘画水平如何,值得深入探究。

甘肃省清水县博物馆馆藏一轴慈禧皇太后款梅花图,绢质,保存完整,为国家三级文物,晚清民国时期博物馆旧藏。纵158厘米,横41厘米,重0.59千克,绘画的内容为梅花。作者用淡墨一气呵成,绘出了梅花的枝干和花朵,画得简练概括,笔不到意到,用没骨画法画出了淡淡白色梅花,构图平中有奇,梅花团团杂乱,但从中一支梅花直冲上天,傲然挺立,枝上的三朵梅花含苞待放、精神抖擞、摇曳多姿,似乎全然没有觉察到寒风冰雪的存在,顽强不屈的精神令人佩服,很有梅的风骨,将梅的不畏严寒、一身傲骨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枝梅的下方,是一团梅林,凌乱中开着朵朵梅花,寓意喜事连连。这幅梅花图没有任何题款,只在上部正中钤“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是慈禧皇太后的玉玺印章,但绘画笔迹无法考证。“御笔之宝”是皇帝亲钤玉玺之一,这种玺主要钤盖在皇帝亲笔的书法上,和它相对应的“御览之宝”是鉴赏时用印,一般皇帝鉴赏了臣子的作品后盖上“××御览之宝”的钤印,表示对臣子作品的赏识。所以这幅梅花图更确切地说应该是慈禧款梅花。这幅梅花图画出了梅花的朴素、超凡脱俗和坚韧,对研究慈禧皇太后的绘画、晚清文化发展、封建体制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关于钤印,在古代臣子和民间的书画家钤印一般都在两侧,唯独帝王的在上部正中。清水县博物馆馆藏的宋徽宗鹦鹉图上部正中也钤有宋徽宗的玺印。整个慈禧款梅花图没有任何题款,只有正中钤“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具体年代无法考证,但从钤印看,慈禧当时已经掌握实权。

关于慈禧款梅花图的来源,博物馆档案是旧藏。清水县博物馆文物事业始于民国时期,民国二十五年(1936)成立的清水县“民众教育馆”,是清水县有史以来最早的文物职能部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7月31日清水县人民政府成立。1951年,开办了“清水县人民文化教育馆”,归并了“演讲所”“阅报所”“通俗图书馆”“民众教育馆”等多家单位的全部财产(包括近百件文物)。1953年,將“清水县人民文化教育馆”更名为“清水县文化馆”,文物工作作为其主要业务,一直作为内设机构隶属文化馆管理。1990年,分设博物馆和文化馆。这些旧藏文物就是这样流传下来。民间流传和老一辈人回忆认为,这是清水县的一户大户人家祖上清朝时期在南方做官,告老还乡后,将自己收藏的书画带回清水。“文革”期间,其后人将这幅慈禧的款梅花图捐到文化馆,才得以保存到今天。

关于慈禧太后为什么要将这幅梅花图赐予臣子,现在无从知晓,但她为什么画梅花我们略作探究。梅花又名“五福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它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在严冬,梅开为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成为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松树、竹子并称“岁寒三友”;梅花又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寓意“四君子”;作为“岁寒三友”“四君子”的梅花,具有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不仅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为它赞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世人所敬重。在民间,梅花又被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和文人雅士的最爱。

但是这幅慈禧款梅花图画的是白色的梅花,通常文人雅士画红色梅花居多,也有墨梅,白色梅花极其少见。然而民间相传慈禧皇太后喜欢兰花,她的小名叫兰儿。又有一种说法,她小名并不叫兰儿,叫杏贞。慈禧入宫后,被咸丰帝赐为“兰贵人”,小名兰儿,她也经常画兰花,因而民间流传她喜欢兰花。据说慈禧认为梅花寓意的是“倒霉”,既然慈禧皇太后认为梅花寓意倒霉,白色梅花即白倒霉,也就是不倒霉;在杂乱的梅花丛中一支梅直冲上天,傲然挺立,枝头的三朵梅花含苞待放,寓意“福禄寿”,巧妙地将“倒霉”绕过,结合梅花的寓意,可见作者心思之灵巧。endprint

钤有慈禧皇太后玉玺的绘画到底是谁画的?历史上慈禧太后的書画多由他人代笔,到底有多少人代笔,目前依然无法确定。据记载其代笔者有清末女书画家缪嘉蕙、阮玉芬等,二人都供奉于紫禁城的福昌殿。慈禧皇太后晚年作品重要的代笔者是缪嘉蕙。自从慈禧垂帘听政后,她不仅成为“圣母皇太后”,而且成为封建专制实权的统治者,朝廷上下大权独揽,掌握国家命脉,很多趋炎附势者为了讨好她,都向太后求字求画,她本人也喜欢把自己所谓的书画当作一种恩典赏赐。相传当时宫里的人绝大多数都有慈禧赏赐的书画作品,一些人不仅把慈禧的书画当作炫耀自己的资本,更是一种类似护身符之类的东西,因此慈禧的书画成为珍贵的收藏品。

慈禧虽然喜欢绘画,但忙于政务,求字求画的人太多忙不过来,就想找专门的画师生活在自己身边,代替自己作画,馈赠官员及亲友。

缪嘉蕙生于1841年,卒于1918年,字素筠,祖籍云南昆明。从小聪明端庄,勤奋好学,饱读诗书,懂音律,善篆隶,工书画。她嫁给了学识渊博、斯文儒雅的陈瑞。陈瑞在四川做官,和缪嘉蕙结婚不久因突发急病去世,可怜的缪嘉蕙为了给丈夫办丧事花光了积蓄,困在了四川,没有回家乡云南老家的路费,因此穷困潦倒以卖画为生。在四川的一段时间,为了生计,她笔耕不辍,她的画笔墨清新、设色典雅、形神兼备,被爱好书画的大户人家争相购买,名声鹤起,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女画家。四川督抚知道了她的名气,又正好得知慈禧太后正寻觅一位精于翰墨、绘画的“中年妇人”,进宫为其“闲伴”,便立即引荐把缪嘉蕙去京师应征。

慈禧皇太后对成熟干练、勤劳朴实的缪嘉蕙非常满意,欣赏了她的作品之后,更是赞赏有加,随即将她留在了宫里。从此廖嘉蕙经常陪着慈禧皇太后写字画画,她以慈禧皇太后的名义画了不少作品,由慈禧皇太后钤了自己的玉玺后赏赐群臣和亲友,甚至外国使节及家属。

清代皇帝只有慈禧找人代笔吗?由于清朝的皇帝是满族,要统治汉族就必须学习汉人的文化,清朝历代的皇帝都很勤奋,都希望自己被认为很有文化修养,为了统治的需要,也常常找来有名气的书画家为其代笔,盖上自己的玉玺印章,便成了自己的作品。据记载乾隆皇帝在政务繁忙时,曾由张得天、钱维城代笔。缪素筠为慈禧皇太后代笔的书法作品《颐寿》有1米高,从落款时间看是慈禧皇太后晚年作品,纸墨均为皇家用品。

书画代笔一般来说分三种:一是书画作品的大部分或某个特定部分由代笔人完成,其余部分由书画家自行完成,等于共同完成,为“局部代笔”;二是“代笔”人独立完成作品上落款、盖印或从内容到落款都由“代笔”人完成,书画家仅盖印,为“全部代笔”;三是受某种原因的驱动,明明知道不是自己的笔迹时,或者将模仿的作品认为自己的“真笔”,为“意外代笔”。

慈禧太后字画水平到底怎么样,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清水县博物馆馆藏慈禧款梅花图为我们研究慈禧和其绘画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高阳.慈禧全传[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4.

[2]丁燕石.正说慈禧[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

[3]德龄.我和慈禧太后[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

[4]楚双志.慈禧太后[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5]史哲解译.慈禧刚柔兼用阴阳全书[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3.endprint

猜你喜欢

慈禧
李莲英:“老油条”求生欲爆棚
太后过年
慈禧喜欢野大夫
第二十三回 东阿镇盛产东阿胶 慈禧后喜得小皇子
慈禧:真的是个“好吃家”
20世纪初慈禧肖像的对外宣传及跨文化传播
慈禧照相
慈禧的冬季特别娱乐节目
慈禧御人
慈禧的娱乐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