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复习策略
2017-10-30李博文
李博文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鱼”代表关于知识的知识,“渔”则代表获取知识的知识,它是一种方法,一种思维方式,可以影响知识掌握的多少,以及提取知识速度的快慢。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学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是比知识和分数更重要的。因此,将学科思维导图融入小学数学复习课中,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强化类的认识和序列化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其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体会探究问题的乐趣。
学科思维导图小学数学复习策略思维导图(Mind Maps)又叫心智图,是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人东尼(博赞(Tony Buzan)发明的一种全新笔记形式,也可以称之为一种思考策略、思考方法和思考工具。“学科思维导图”的概念是由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主任刘濯源提出的,就是以思维导图技术为表现形式,融入逻辑思维理念的内涵,结合中小学各学科,思维规律、学科规律、考试规律,以实现提升教师教学效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高效学习工具。它虽继承了思维导图的主要元素和表现形式,但在内涵上是不同的。思维导图比较主张自由发散联想,不太要求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强调放射性思维;而学科思维导图注重学科自身的逻辑结构,概念之间有逻辑关系才能用引导线连接起来,不能画没理由的连接,强调结构性思维,使之更加适用于学科教学。
一、学科思维导图助力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必要性
新课标强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实际,提高对数学整体的认识,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关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整理和复习恰恰体现了这一点,很多知识表面上看起来毫不相干,其实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数学是一门抽象且逻辑严密的学科,面对繁杂抽象且具有严谨逻辑结构的数学知识,找到一种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小学生数学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2)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老师经常将一单元内容拆分为几课时进行,孤立了一个模块各单元之间的内容,这样就会很容易忽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学期结束时学生一般不能完整系统地复述出本学期学过的知识点,也不清楚自己的知识薄弱点,往往是云里雾里地跟着老师走,学生对学习过的内容没有宏观的认识,同时老师也不能对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3)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智发展情况来说,小学生对知识整理、迁移、归纳的能力较差,在没有他人帮助的情况下不能将一本书的内容贯通,无法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针对以上问题,学科思维导图作为知识可视化的重要工具,可以清晰地呈现抽象的数学知识,帮助小学生学习,教师在结束单元学习或学期学习时,及时地利用学科思维导图带领学生梳理学习过的知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从散杂、片断的机械式学习变为注重关系主动探究的有意义学习,复习中通过确定中心主题,学生联想相关知识,把潜藏的认知结构用直观的图形呈现出来,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识记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且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交流增进师生感情。综上,利用学科思维导图助力小学数学的复习课是非常必要的。
二、绘制学科思维导图的步骤
在绘制学科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大脑思维的联想作用,将与主题有关的知识进行梳理整合,并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表现出来。思维导图的绘制通常有两种方法手工绘制和软件绘制。一般在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制作学科思维导图采用手工绘制,一张白纸几支彩笔就可以了。繪制学科思维导图时,可以师生合作也可以生生合作,根据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绘制,只要逻辑合理、层次清晰即可,形式不限。主要有以下步骤:
(1)确定复习主题。主题要突出,层次要清晰。主题可以是关键词或图像,先提炼复习的主要内容,然后形成关键词,学生构建复习内容与关键词之间的联系。
(2)学生绘图。从主题开始发散,向下延伸到子主题,在各分支线上使用一个关键词,用关键词之间的连接来表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图形要清晰明了,体现数学知识的结构性特征。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可以重新审视已学知识,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将散乱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3)呈现教师图。在学生绘制好自己的学科思维导图后,教师向学生呈现自己绘制的导图,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有没有漏掉的知识点,在班级小组内也可以比一比谁想到的知识点最丰富。
(4)师生交流。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比一比谁的导图设计更有创意、内容更丰富,然后再师生交流,引导学生对主题进行多角度思考、逐级联想发散,充分挖掘与上级主题有关的知识点,构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识记知识点。
(5)学生改图。用不同颜色的笔修改完善自己的学科思维导图,细化知识点后,思考自己的知识框架存在的不足之处,对薄弱的环节加以重点复习,达到对复习内容的整体性认识。
(6)教师评价,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达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三、利用学科思维导图助力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策略
1.利用学科思维导图展现复习的全面性
在结束一单元或者一学期的学习时,学生往往不能对知识点有全面的整体性把握,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学科思维导图构建全面的知识框架,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过程中先将大的关键知识点简明扼要的在图上标示,然后在逐渐细化到子主题,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对一单元或一学期的学习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如果有些知识点学生回忆不出来,那么很可能就是这个学生知识的薄弱点。例如,以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为例(图1),在学习完这一本书后,教师带领学生回忆本学期从中都收获的知识,用学科思维导图展现出来,教师提示这个学期的数学可以划分为“生活中的数学”和“生活中的数”两部分,在学生尝试制作自己的学科思维导图后,教师再将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对比,比一比谁想到的知识点多,多在哪?少在哪?这样学生根据学科思维导图的图示,对一学期数学学习的内容就会一目了然。endprint
2.利用学科思维导图探索复习的深入性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堂中,由给出的关键词引发学生思考,通过自主联想知识点绘制学科思维导图,不仅将课堂变得不再枯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自我梳理知识、构建知识框架的能力,使得课堂效率更高,复习更加深入,查漏补缺的效果更好,对自我知识掌握的认知更准确。一方面,是在利用学科思维导图展现全面的复习内容之后,逐渐将一个个子主题进行知识点的延伸,不断用下级来表征关键词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年月日的复习为例(图2),展开学科思维导图的分支使复习不断深入;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学科思维导图整理错题集,将错题进行归类整理,找到易出错的知识点,防止下次犯同样的错误,这样不断的深入复习,将数学学习内容以知识导图的形式系统化展现,学生将知识的联系与应用一目了然,在复习过程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利用学科思维导图在复习时建立知识的联系性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是由易到难,呈螺旋式安排的,前后的知识之间具有密切联系,而教师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是将一单元课程拆分为几课时进行的,因此在复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学科思维导图将学习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图形更能直观的构建知识的联系,表达某一观点,在解决问题时思路更加清晰,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解题思路。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的数学中,长方形和正方形就是分为了认识、周长、面积三个部分进行学习的,利用学科思维导图,加以归纳,就可以将它们之间的关系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识记相关知识点以及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的实际问题。在学习完三年级的认识面积这一章节后,就可以将之前学习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性以及周长知识和本章结合在一起绘制成学科思维导图呈现出来,帮助学习搭建知识间的联系。
4.利用学科思维导图发展学生的创新性
学科思维导图是一个开发思维的有效工具,它的末端都是开放的状态,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进行创造的过程,绘制思维导图是模仿人脑思维的模式,不同的人可以采取不同的过程。学生拥有较为宽泛的想象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符合条件的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大量的思考,会在头脑中萌发各种新的想法,学生在构建成自己的思维导图之后,与他人的作品比较时还会有新的想法出现,教师再多預设问题情境,提出一些创造性的问题,不拘泥于常规,尽量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积极鼓励学生依据自身情况进行思维导图的关联与构建的创新设计。如此往复练习,就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参考文献:
[1]林书扬.为什么要给思维导图“转基因”:浅谈“学科思维导图”与“思维导图”[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8):80-81.
[2]曹靖.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02):54.
[3]陈莉苹.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2015.
[4]孟美玲.思维导图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2015,(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