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2017-10-30陈霞
陈霞
每个孩子都不一定是完美的天使,我们不能苛求孩子成为群体中的佼佼者,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维偏好与行为特征,我们应循天性而教。
接纳孩子循天性而教体验成功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年提高,而孩子又是每个家庭的心肝宝贝,所以在物质方面,可以说孩子都不会受到委屈。但许多孩子却觉得不快乐,压力很大,家里有虎爸虎妈,在学校里有各种排名,心理存在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为什么呢?因为许多家长很功利,总是关心孩子的成绩,总希望孩子按他们设定的目标去完成,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因为教育体制原因,一些教师也不得不和家长共谋,一味追求分数,忽略了孩子的天性。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孩子的个性与思维是多元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其自己的个性和思维偏好,我们不能按一种目标去培养,应顺应孩子的天性,循天性而教,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结合实际,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师,我认为要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我们应该从几点出发。
一、接受和包容孩子的不完美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包容孩子的不完美,是教育的前提和环境。教育不是培养完美,而是让孩子发展自己,成就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就如蔡元培先生所说:教育的本质是展个性、尚自然。所以,接纳每一个孩子,欣赏每一个孩子非常重要。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遗传因素、成长环境和经历,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模式,这些决定了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与人不同的个体,所以我们必须无条件接纳孩子。为什么说是无条件接纳?因为并不是你成绩好、你优秀我接纳,你表现不好我就不接纳,更不是说你做的事让我满意、高兴我就接纳你。而应是孩子健康活泼我们接纳他;孩子先天畸形,我们也要接纳他;孩子文明懂事,聪明可爱,我们接纳他;孩子行为不良,恶习多端,我们也要接纳他。
我们无条件地接纳孩子,不去讨厌他,不去打骂他,不去用重语或体态表达自己厌恶的情绪。接纳他的好,也接纳他的不是,把他整体接纳下来。当然,无条件接纳孩子并不是说对孩子的不足和问题听之任之,视而不见。无条件接纳的目的是为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正确引导孩子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正视问题,最终克服不足,成为最好的自己。
二、我们要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优势,引导孩子接纳自己
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最需要的是我们要有发现孩子特质,了解孩子个性的眼光。怎样引导孩子认清自己,欣赏自己的优点,正视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因此而厌恶自己。只有孩子认识自我,他才会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改造。孩子们都不喜欢被人逼着做某事,但如果出自自愿的会截然不同。所以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优势。对于孩子的不足,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让其改正。
三、让孩子体验属于自己的成功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特点,有他的优点,我们要善于利用孩子的优点,循天性而教,创造一些氛围,让孩子能够获得收获成功。比如爱演讲的孩子,我们可以在班会上来一场演讲比赛,让孩子能够发挥自己的优点;爱画画的孩子可以组织书画大赛等。当孩子体会成功的喜悦,他会变得更自信,也更能认清自己的优点。积极发挥出自己的特长。然而个体差异肯定是存在的,不拿己之短比他人之长,你可以学习好,我可以品德高,他还可以爱劳动等,大家都能体验属于自己成功的,都应该有自信。另外,体验属于自己的成功也是让孩子和过去的自己比较,有进步就是成功,只要努力取得发展就是成功。成全教育中人人有进步,人人都能找到有属于自己的成功,并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别把成绩作为孩子的唯一目标。
现在的教育体制很容易让老师们唯分数而论,只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教学指标,让自己班的学生能够达标就行了,忽略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还要教育孩子做好一个“人”,才是真正为孩子一生成长和发展负责。我们一定要让孩子知道成功的定义没有那么狭窄。考试的目的,不是在追求分数,而是想通过学习,培养他对知识的好奇心、爱钻研的精神、提出问题的兴趣、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自己找到解决的方法,这才是我们教育的初衷。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考试是一种功利的手段,他才能在不同的領域拓宽自己的能力,健健康康地成长。
我记得一位特级老师说过,教育,就是帮助孩子找到他自己,成为他自己,做最好的自己。而教师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就在这个相伴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得到显现,得到升华。所以说,教育是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