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医改成效进行科学评估
2017-10-30
深化医改的科学评估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又一直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的问题。新一轮医改实施8年,究竟有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效?截至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而科学评估恰恰可以帮助我们回答当初为什么出发?现在走到了哪里?今后将去向何处?
评价医改成效有三块试金石
医改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医改的目的是要改善医疗卫生体系的绩效,因此,评价医改成功与否的基本逻辑框架,就是要测量改革前后,医疗卫生体系绩效的变化,除了测量外,还要分析这种绩效的变化和改革之间的因果关系。
深化医改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部分,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增进人民的福祉和社会公平,因此改革的核心目标一是是否有利于人民健康;二是个人和社会的可负担性;三是人民的满意度。这3个核心指标,构成了评价改革措施的三块试金石。
通过评估掌握工作成效
2015年,全国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托北京协和公共卫生学院组建第三方评估团队,对全国医院进行连续3年的第三方评估,评估具体从医院、医护人员和患者3个维度开展,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136家医院,采集医护人员样本8万余人,患者样本9万余人。
调查结果显示,医院平均得分70.5(满分80)。在12个评价维度得分率中,得分最高的为“妥善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与2015年保持一致,体现了医院对医患关系的一贯重视程度和做出的努力。得分率最低的两个维度是加强药事服务,保障用药安全和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加强中医服务建设。
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因素有:一是地区差异。门诊患者中,西部地区患者的满意度比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都低;二是费用的影响,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患者,总费用和自付比例与满意度都成负相关,即总花费越高,自付比例越高的患者满意度越低,说明费用水平和医疗保障程度对于就医体验十分重要。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只有33%的医护人员认为医患关系有所改善,大部分医护人员认为医患关系紧张主要有法律的问题,缺乏信任,医保制度不健全,也有与患者沟通不足的问题,总的来说,医护人员还是认为医院做得不够,特别是在医疗价格体现价值问题方面,只有23%的医护人员认为,现有的医疗价格能够体现价值。
影响医护人员满意度的前3位因素,分别是薪酬待遇、职业安全性、社会信任和尊重。通过调查和科学评估,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医护人员负荷过重、睡眠不足、缺乏健身、身心健康不佳的状况令人担忧。更为严重的是,医护人员职业认同感低,大部分医护人员表示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从事医务工作。尽管有怨言,但广大医护人员仍然恪尽职守,在工作负荷已经很大的情况下还积极参与到改善医疗服务的行动中并愿意为深化医改建言献策,这说明他们的希望尚在。因此,如何抓住这个窗口期,从体制机制上切实做到善待医护人员应该成为下一轮深化医改一系列措施的重中之重。
科学评估不是可有可无,是客观掌握工作成效的必要基础,是系统总结经验教训的重要依据,是促进行为改变的动力和压力,所以对医改来说,没有评估就没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