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柯尔克孜族民俗研究述评

2017-10-29古丽巴哈尔胡吉西

新疆艺术 2017年2期
关键词:柯尔克孜族玛纳斯民间文学

□ 古丽巴哈尔·胡吉西

柯尔克孜族壁挂

随着民俗学学科的发展,对民俗的界定已不是以往的“文化遗留物”或“精神文化”抑或“民间文学”等狭义的观念,而发展成为包括“农村民俗,也包括城镇和都市民俗;既包括古代民俗传统,也包括新生产的民俗现象;既包括以口语传承的民间文学,也包括以物质形式、行为和心理等方式传承的物质、精神及社会组织等民俗”。①因此,本文也从民间文学和民俗文化两个方面,对国内学界就新疆柯尔克孜族民俗研究的汉文和柯尔克孜文成果进行述评。

柯尔克孜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我国的柯尔克孜族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在黑龙江省富裕县还有清代迁徙至此的千余柯尔克孜人。中国学界对新疆柯尔克孜族民俗(包括民间文学)的学术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6年,中国科学院组织调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调查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组分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等四个工作组在新疆开展工作。柯尔克孜语言文字工作组由中央民族学院的胡振华老师带领。调查内容主要是方言,对《玛纳斯》、散吉拉、民间故事等也做了调查。这项工作1956年6月开始,到1957年8月结束。1958年,中国科学院组织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搜集“散吉拉”②、历史、故事等。杜荣坤担任调查柯尔克孜族社会历史组的组长。这项工作1958年7月开始,到1959年9月结束,搜集了有关柯尔克孜族历史、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民间文学等珍贵资料。③1961年,自治区文联、新疆文学研究所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党委,组成《玛纳斯》调查组,同年进行《玛纳斯》普查工作。④1964年,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自治区文联、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党委联合筹集人力、财力,组成专门的工作组,对《玛纳斯》进行有史以来规模宏大的调查发掘工作,一直延续到1966年的7月,记录了70多位“玛纳斯奇”演唱的史诗50万行。“十年文革”期间工作中断,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史诗整理又被提上日程。同年12月,居素普·玛玛依被邀请到北京,在中央民族学院重新开始演唱记录《玛纳斯》,一直工作到1980年代。⑤

一、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学研究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柯尔克孜族民俗研究,特别是民间文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一时期,民间文学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一)《玛纳斯》研究

居素普·玛玛依演唱的柯尔克孜文的《玛纳斯》(共8部18册)于1995年全部出版完成。至此,居素普·玛玛依的8部《玛纳斯》演唱本被记录、整理、出版,完整地保存下来。1984年,由中国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由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即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具体执行的“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启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搜集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和民间谚语。“三套集成”的搜集整理工作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也积极展开,取得了丰硕的成绩,“三套集成”县卷本也陆续出版。

柯尔克孜族刁羊

随着搜集整理工作的推进,对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学的研究工作也开始取得重大进展。在中国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学研究中,史诗《玛纳斯》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富,而且达到了较高的理论水平。郎樱在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的搜集、整理、翻译、研究以及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她的《<玛纳斯>论析》一书,涉及了《玛纳斯》的流传、变异、玛纳斯奇以及听众、《玛纳斯》人物、《玛纳斯》的美学特征、《玛纳斯》的叙事结构、《玛纳斯》与柯尔克孜民间文学的关系、《玛纳斯》与萨满文化等内容,是一部涉及面广、论述详尽的《玛纳斯》史诗综合性研究著作。作者对不同的《玛纳斯》唱本进行了比较,论述了《玛纳斯》的流传、发展与变异,并指出玛纳斯奇是史诗的传承者与创作者,听众是史诗传播活动的主体,在《玛纳斯》的传承、发展、变异中发挥着能动作用。通过对《玛纳斯》情节的精彩分析,作者阐释了《玛纳斯》的悲剧美和崇高美,并对《玛纳斯》的叙事结构进行了分析,指出《玛纳斯》的叙事结构以人物为结构中心,构成《玛纳斯》的八部史诗之间存在着既独立又统一的结构关系、八部史诗具有基本相同的叙事模式,即由英雄的身世——征战——和平时期的生活这样三大结构组成。作者在分析《玛纳斯》中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歌、民间谚语以及民间叙事诗内容后指出,史诗《玛纳斯》无论从内容、形式或表现手法上,都与柯尔克孜族神话、传说、民间叙事诗、民歌、民间故事、民间谚语等水乳交融,一脉相承。最后,作者论述了《玛纳斯》与萨满文化的密切关系。作者通过论述《玛纳斯》中的自然崇拜观念、祖先崇拜观念以及《玛纳斯》中的萨满、萨满教仪式及习俗这几方面,指出,伊斯兰教传入后,玛纳斯奇在史诗的流传过程中还附加了有关伊斯兰教的内容和情节。

郎樱的大型专题研究著作《<玛纳斯>论》,在《<玛纳斯>论析》的基础上,做了较大的修改和增补。主要依据我国两位著名玛纳斯奇居素普·玛玛依和艾什玛特·买买提的《玛纳斯》唱本,同时借鉴19世纪俄罗斯学者拉德洛夫记录的《玛纳斯》文本和吉尔吉斯斯坦的萨根拜·奥罗兹巴科夫与萨雅克拜·卡拉拉耶夫两位著名玛纳斯奇演唱的《玛纳斯》记录整理版本的一些内容,并且在一些新的资料,如: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有关《玛纳斯》的文献资料——16世纪初波斯文记载的有关玛纳斯的传说;与《玛纳斯》有着渊源关系的《阿勒普玛纳什》的全文,以及作者多次赴新疆柯尔克孜地区调查获取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基础上,对史诗《玛纳斯》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剖析。

柯尔克孜族年轻学者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曼拜特·吐尔地的《<玛纳斯>史诗的多种变体及其说唱艺术》⑥一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玛纳斯》的多种变体”,以国内外文献资料为基础,基于历史上著名的,被记录下来的70多位玛纳斯奇及其唱本,论述了20世纪之前以及现今的《玛纳斯》的各种变体,包括《玛纳斯》在中国的变体和《玛纳斯》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变体。介绍了玛纳斯奇的生平、学习及演唱《玛纳斯》的经历,分析了玛纳斯奇们的演唱风格及唱本内容的特点。第二部分“《玛纳斯》说唱艺术”探讨了玛纳斯奇的成长、玛纳斯奇的史诗演唱活动、《玛纳斯》说唱艺术流派,分析了《玛纳斯》与柯尔克孜族宗教信仰、古代文化以及口头说唱艺术、民间音乐传统的关系,指出史诗《玛纳斯》是在柯尔克孜族民间口头文学艺术传统中形成,而玛纳斯奇在《玛纳斯》的形成、发展、传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了对《玛纳斯》的研究,对《玛纳斯》演唱艺人的研究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阿地力·朱玛吐尔地、托汗·依萨克的《当代荷马<玛纳斯>演唱大师:居素普·玛玛依评传》,⑦介绍了居素普·玛玛依成长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他的成长过程,学唱《玛纳斯》的经历,阐述了他的师承关系、唱本形成的过程,对居素普·玛玛依继承、保存、发展和传播《玛纳斯》史诗所做出的贡献进行了评述,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全面地介绍著名玛纳斯奇居素普·玛玛依生平和《玛纳斯》演唱活动的著作,对了解当代玛纳斯奇的史诗演唱活动有重要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的《〈玛纳斯〉史诗歌手研究》⑧,以史诗《玛纳斯》演唱艺人——玛纳斯奇为研究对象,在对代表性史诗歌手的深入访谈、跟踪调查和对他们史诗演唱活动的多年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民俗学、口头诗学和民族志诗学等理论方法,论述了玛纳斯奇的身份、特点和他们的集体特征,探讨《玛纳斯》史诗表演空间、表演时间的限定,语境对于歌手和文本的影响。本书又从文本的创编过程入手,论述了玛纳斯奇如何通过学习和演唱,对传统加以继承和创新。通过对史诗文本的分析,讨论了《玛纳斯》史诗结构、语言和韵律中普遍存在的传统程式特征,阐述了史诗歌手在“表演中的创作”中对程式的把握、操作和运用规律,并对口头史诗的表现特点、歌手的创编规律作出了结论性评述。对在信息化时代,依然保持着自己鲜活的口头性传播规律的《玛纳斯》演唱活动进行了探讨,指出玛纳斯奇作为柯尔克孜族口头语言艺术家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中的每一个杰出成员,都根据新的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在史诗演唱过程中,发展和丰富了史诗的内容,对史诗的流传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他们的“表演中的创作”上,个人的创编特色和史诗的传统特征都得到显现,同时又紧密地交织在一起。除了《玛纳斯》研究专著,《玛纳斯》研究论文也不少,在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居素普·玛玛依大师与弟子们交流

(二)其他民间文学研究

柯尔克孜族其他民间文学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张彦平、郎樱的《柯尔克孜民间文学概览》⑨,在出版的柯尔克孜文本的民间文学作品、一些柯尔克孜族和汉族文艺工作者自己调查、搜集或翻译的、尚未出版的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学资料、作者自己采录、整理、翻译的第一手柯尔克孜民间文学资料和散见于汉文史志、民俗、宗教诸方面书籍及辞书中收录的有关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学资料为资料系统,分为神话、民间传说、史诗和叙事诗、民歌、民间故事以及谚语、谜语、绕口令,对柯尔克孜民间文学进行了概论性的论述,总结了柯尔克孜民间文学内容古老、鲜活形态、传播具有群体性等特点,特别指出柯尔克孜族传说具有浓郁狩猎和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气息,有关玛纳斯的传说占有重要位置、族源传说蕴藏量丰富具有且内容古老、流传广泛、变体丰富等特点;史诗、叙事诗也具有浓郁的草原游牧特质、征战是其主要构成部分且拥有一些共同的母题、口头传承是柯尔克孜族史诗、叙事诗的主要流传方式且具有变体多、异文多等特点。

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组织编写的《柯尔克孜文学史》(民间文学部分)⑩,由柯尔克孜族学者马克来克·玉买尔拜在长期的民间搜集工作基础上撰写而成。该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抒情类作品,包括劳动歌、习俗歌、情歌、祛病歌。第二部分,劝诫类作品,包括劝歌、对歌、谚语、俗语、谜语、名人名言、祝福歌、咒语、儿童歌。第三部分叙事类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叙事诗、史诗。《柯尔克孜族文学史》以丰富的民间文学资料,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作者论述了柯尔克孜民间文学各体裁的分类、内容、结构、流传、特点以及与民俗生活的关系。

除了对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学的总体研究外,也出现了一些专题研究成果。托合托别克·库尔曼塔依的《柯尔克孜诗歌研究》[11]分析了柯尔克孜民间歌谣及创作诗歌的特点,包括分类、韵律、修辞等。马克来克·玉买尔拜的《柯尔克孜族民间祝福歌》[12]中,对柯尔克孜族祝福歌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种祝福歌的使用情境做了解释说明。曼拜特·吐尔地的《柯尔克孜民间文学的帕米尔流派》[13]分析了柯尔克孜民间文学帕米尔流派形成的历史、地理、文化背景,论述了史诗《玛纳斯》以及柯尔克孜族其他史诗的帕米尔流派,帕米尔柯尔克孜人的民间诗歌创作特点,对帕米尔柯尔克孜人特有的口头传统的形成过程、历史传承和现状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帕米尔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学是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文学流派。

柯尔克孜族刺绣与房屋装饰

“散吉拉”是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学的一种,柯尔克孜族民间世代相传的“散吉拉奇”(部族谱系的传诵者),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散吉拉作品。玉素音阿吉生于1916年阿合奇县哈拉齐乡一个牧民家庭,1960年代,参加史诗《玛纳斯》的搜集、整理和翻译工作。他在搜集整理《玛纳斯》期间访问各地的散吉拉奇,将访谈所得第一手资料与汉文、阿拉伯文、土耳其文、维吾尔文文献等史料中有关柯尔克孜族的记载结合,于1989年出版了《柯尔克孜史话》[14],这一作品后来被选入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出版的《柯尔克孜人》一书第2卷(比什凯克,吉尔吉斯斯坦出版社,1991)。托来克·托热汗(1929年出生于克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是著名的柯尔克孜族散吉拉奇,他的《柯尔克孜史话》[15]一书主要讲述了柯尔克孜族的族源神话,柯尔克孜人的汗国时代,以及各个汗王的传说,部落战争传说等。此作品韵散结合,穿插着诗歌、歌谣、俗语,是研究散吉拉作品结构、讲唱形式及特征的珍贵资料。1964年,陶阳先生担任《玛纳斯》工作组组长,在对史诗《玛纳斯》进行普查、搜集、记录工作期间,他记录下了一些部落史故事,并以《柯尔克孜族部落史故事》[16]为名整理出版,成为研究柯尔克孜族散吉拉的珍贵资料。艾莱提·托洪巴依的论文《“散吉拉”和柯尔克孜族部落系谱》[17],从历史学的角度,分析了柯尔克孜族散吉拉作品中的部落谱系,并指出散吉拉作品在研究柯尔克孜族历史方面的学术价值。

总体来看,对柯尔克孜民间文学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相对于丰富的柯尔克孜民间文学及其活态的存在形式,柯尔克孜民间文学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其一,在柯尔克孜民间文学研究中,史诗《玛纳斯》的研究占了很大的比重,尽管如此,对史诗《玛纳斯》还有很多需要开展的研究和调查工作,比如,《玛纳斯》与柯尔克孜族民俗文化的研究就是需要开展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其二,对《玛纳斯》以外的其他柯尔克孜族史诗的关注不够,如《库尔曼别克》《西尔达克别克》《克孜萨依卡勒》《江额勒米尔扎》等。其三,对史诗以外的其他民间文学体裁如神话、歌谣、传说等的专题研究也很缺乏,这些都是需要开拓的领域。其四,对柯尔克孜族现代口承民间文学的田野调查和学术研究也是一个需要深化的课题,如利用现代化技术对现存民间文学的数字化记录与整理以及学术研究等。

二、柯尔克孜族民俗文化研究

相对于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学的研究,柯尔克孜民俗文化的研究是比较薄弱的,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㈠整体研究

对柯尔克孜族民俗文化的研究成果,主要见于一些综合性的学术著作对柯尔克孜族民俗文化的整体论述。基于上世纪50年代的调查资料,《柯尔克孜族风俗习惯》[18]于1986年出版,《柯尔克孜族社会历史调查》[19]于1987年出版,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柯尔克孜族居住环境、族源、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社会变革的重要资料来源和理论依据。杜荣坤、安瓦尔著《柯尔克孜族》[20],是由民族出版社组织编撰的《民族知识丛书》系列中的一本。《民族知识丛书》是第一套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少数民族基本知识的权威性读物。《柯尔克孜族》一书在20世纪50年代民族大调查过程中搜集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结合历史文献资料,介绍了柯尔克孜族的简要历史、经济社会形态、传统文化包括民间文学、舞蹈、音乐、工艺美术、体育、历法以及婚丧嫁娶、宗教、节日等风俗习惯。买买提哈孜的《柯尔克孜族民俗》[21]是出自于柯尔克孜族学者的一部较为全面的介绍柯尔克孜民俗的著作。作者1928年生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1937-1945年,完成了小学及阿克苏师范学校的学业,毕业后回家乡任教。作者在阿合奇县各乡常年工作生活的经历,更加深了他对家乡民俗的了解和认识,加之作者利用去乌恰县、阿克陶县、阿图什市以及北疆的柯尔克孜族居住地的机会,向地方知识丰富的老人及中年人请教,搜集相关资料,有意识地了解和搜集其他地区柯尔克孜族的民俗,为他撰写这本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书详细介绍了柯尔克孜族传统人生仪礼,对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每一步仪式进行分类,对仪式内容的描述详细而清晰。本书分为九部分,分别是:婚庆仪礼,包括诞生、成年、婚姻仪礼及仪式相关歌谣;丧葬仪礼;民间咒语治病、生活习俗;畜牧及狩猎习俗;民间气象知识;民间医疗;服饰、饮食;游戏娱乐、节日习俗;民间文学。由于在介绍各项民俗事象中配有相关民间文学内容,如歌谣、谚语等,因此民间文学部分较为简略。总之,本书内容丰富详实,是一部关于柯尔克孜族民俗的珍贵著作。

㈡专题研究

除了对柯尔克孜族民俗文化的整体研究,也有一些专题研究成果。苏里坦阿力·博尔波多依的《柯尔克孜族历法》(柯尔克孜文)[22],介绍了柯尔克孜族传统历法以及相关传说和习俗。朱努斯的《柯尔克孜风味小吃》[23]介绍了柯尔克孜族的饮食习俗。该书将柯尔克孜族饮食分为奶类、肉类、主食类、调料、蔬菜类、水果、甜食、饮料,介绍了柯尔克孜饮食的制作方法及营养价值。吐尔娜汗·图尔迪别克著《柯尔克孜妇女手工艺术》(柯尔克孜文)[24],是新疆服务“三农”建设小康书库中的一本,介绍了柯尔克孜族的刺绣、编织工艺、纺线工艺等。加依肯的《柯尔克孜族刺绣工艺》[25],探讨了柯尔克孜族刺绣工艺的历史渊源,刺绣的种类、刺绣图案、绣纹的特点及其民俗内涵。莫合德尔·亚森的《中亚柯尔克孜跨境民族图案纹比较研究》[26],论述了中国柯尔克孜族与吉尔吉斯斯坦的柯尔克孜族图案纹在色彩、纹样、图案构成等方面的异同,并分析了其象征寓意以及与柯尔克孜族民俗文化的内在联系。万雪玉的论文《柯尔克孜族壁挂探析》[27]《柯尔克孜族花毡探析》[28],介绍了柯尔克孜族壁挂和花毡的工艺与种类,论述了壁挂和花毡的色彩与图案的特点,并分析了它们的文化内涵。在研究柯尔克孜族技术民俗方面,艾莱提·托洪巴依和曼拜特合著的《柯尔克孜族传统科技文化》[29],可以说是一部较为全面的论述柯尔克孜族传统技术民俗的著作。本书运用国内外柯尔克孜族历史、文化、民俗等研究资料,结合相关考古资料、民间文学资料和历史文献,介绍了柯尔克孜族冶铁、木工、皮革加工、编织、金银加工、刺绣工艺、犄角加工等传统手工业以及兵器、生产工具、民居、生活用具、服饰、马具、乐器、草药、治疗用具等的种类、用途以及制作方法,还介绍了柯尔克孜族传统的星相术和历法。阿地里·居玛吐尔地、曼拜特·吐尔地等的《柯尔克孜族民间信仰与社会》[30]涉及了柯尔克孜族民间信仰的历史演变、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魂灵崇拜、巫术、禁忌以及柯尔克孜族民间信仰与萨满教、文学艺术、礼仪、社会生活、物质生活等方面的关系,可以说是一部较为系统和全面地论述柯尔克孜族民间信仰的著作。曼拜特·吐尔地著《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化研究》[31]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柯尔克孜族口头文化,主要以柯尔克孜族史诗为切入点,介绍了柯尔克孜族的神话史诗、英雄史诗、生活史诗,论述了柯尔克孜族史诗与神话、民间故事的关系,以及英雄史诗与历史的关系,分析了柯尔克孜族史诗与蒙古史诗等的共性以及《玛纳斯》与《江格尔》英雄的异同。第二部分作者从民间信仰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入手,阐述了民间信仰与民间文学、仪式、社会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关系,关注了民间信仰在柯尔克孜族民俗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总体而言,对柯尔克孜族民俗文化的研究,总体研究居多,个案研究很少;侧重对民俗的描述,论述性不够;科学地运用民俗学以及民俗志的理论方法进行撰写的研究成果甚少。因此,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使柯尔克孜民俗研究在民俗学理论指导下,规范的田野作业基础上进行,从而提高柯尔克孜族民俗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学术价值,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注释:

①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4页。

②“散吉拉”是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学的一种,它以韵散结合的形式讲述柯尔克孜族族源、各个部落来源、划分和分布、著名历史人物以及古代柯尔克孜族风俗习惯和古代柯尔克孜族历法,其中融入了神话、传说、民歌等民间口头语言艺术,是柯尔克孜族口头传统中内容古老、形式独特的一种文类。

③胡吉西·木苏曼1950~1970年代参加柯尔克孜语言文化及《玛纳斯》调查工作的访谈。

④国内外关于《玛纳斯》的搜集整理工作的论述,详见郎樱《<玛纳斯>论》,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1-37页。

⑤柯尤慕·图尔迪著,刘发俊译《〈玛纳斯〉史诗与居素普·玛玛依》,《新疆艺术》,1994年第2期,第38页。

⑥曼拜特·吐尔地:《<玛纳斯>史诗的多种变体及其说唱艺术》(柯尔克孜文),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⑦阿地力·珠玛吐尔地、托汗·依萨克:《当代荷马<玛纳斯>演唱大师:居素普·玛玛依评传》,内蒙古出版社,2002年版。

⑧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玛纳斯>史诗歌手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⑨张彦平、郎樱:《柯尔克孜民间文学概览》,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文出版社,1992年版。

⑩马克来克·玉买尔拜·哈尔米什底根:《柯尔克孜文学史》(柯尔克孜文),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1]托合托别克·库尔曼塔依:《柯尔克孜诗歌研究》(柯尔克孜文),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文出版社,1996年版。

[12]马克来克·玉买尔拜:《柯尔克孜民间祝福歌》(柯尔克孜文),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3]曼拜特·吐尔地:《柯尔克孜民间文学的帕米尔流派》(吉尔吉斯文),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4]玉素音阿吉:《柯尔克孜史话》(柯尔克孜文),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文出版社,1989年版。

[15]托来克·托热汗:《柯尔克孜史话》,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文出版社,1996年版。

[16]苏力唐阿力·包尔布多依、吐莱罕、库勒克·朱玛库勒讲述,帕自力·阿依塔库维奇·阿比克耶夫、沙坎·玉麦尔口译,陶阳笔录整理《柯尔克孜族部落史故事》,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文出版社,2004年新疆版。

[17]艾莱提·托洪巴依:《“散吉拉”和柯尔克孜族部落系谱》,《西北民族研究》,1998年第2期。

[1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丛刊编辑组《柯尔克孜族风俗习惯》,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丛刊编辑组《柯尔克孜族社会历史调查》,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0]杜荣坤、安瓦尔:《柯尔克孜族》,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

[21]买买提哈孜:《柯尔克孜族民俗》(柯尔克孜文),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2]苏里坦阿力·博尔波多依:《柯尔克孜族历法》(柯尔克孜文),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文出版社,1990年版。

[23]朱努斯:《柯尔克孜风味小吃》(柯尔克孜文),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文出版社,1997年版。

[24]吐尔娜汗·图尔迪别克:《柯尔克孜妇女手工艺术》(柯尔克孜文),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文出版社,2004年版。

[25]加依肯:《柯尔克孜族刺绣工艺》,《新疆艺术》,1994年第4期。

[26]莫合德尔·亚森:《中亚柯尔克孜跨境民族图案纹比较研究》,《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8年版。

[27]万雪玉:《柯尔克孜族壁挂探析》,《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28]万雪玉:《柯尔克孜族花毡探析》,《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29]艾莱提·托洪巴依,曼拜特:《柯尔克孜族传统科技文化》,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2001年版。

[30]阿地里·居玛吐尔地、曼拜特·吐尔地、古丽巴哈尔·胡吉西:《柯尔克孜族民间信仰与社会》,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

[31]曼拜特·吐尔地:《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化研究》(柯尔克孜文),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版。

(本文图片由古丽巴哈尔·胡吉西提供)

猜你喜欢

柯尔克孜族玛纳斯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新疆民族民间音乐简析
《神话与民间文学
——李福清汉学论集》
对联与高校民间文学实践教学
民族史诗入梦来——歌剧《玛纳斯》观感
家乡的茶
柯尔克孜族语言使用现状
谈谈“玛纳斯”和“玛纳斯奇”这两个词
论民间文学的时间存在形式
试述柯尔克孜人西迁后的宗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