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光武:走过“废墟”的浪漫

2017-10-29李东海

新疆艺术 2017年3期
关键词:理想主义朝圣废墟

□ 李东海

李光武先生

李光武:汉族,诗人、评论家,中国作协会员,兵团文联主席。出版有诗集《爱的罗曼诗》《走过废墟》《李光武诗歌》文艺评论《诗歌之根》。

诗人李光武在诗歌和人生的道路上,一直走在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大道上。你无法回避他那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精神和气质。你无法想象一个在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诗社的社长,毕业时,竟毅然决然地从中国最远的大东北,来到中国的大西部,并且执意去了巴音布鲁克大草原最艰苦的牧区执教,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全身心地献给了巴音布鲁克草原,这真不容易!这靠的是什么?我觉得就是靠他的那种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精神。而在诗歌上,他的这种精神和气质,让他的诗歌,充满了绚丽多彩的诗情。

在他出生和成长的岁月里,那时的生活,可以说是一片废墟。李光武母亲很早去世,因此他是在生活极其艰难的时期进入童年和青年期的。好在他遇到了一个善良和疼爱他的继母。这让他的人生和诗歌,都充满了向上、积极和理想主义的光彩。他的诗歌,是浪漫主义情结的文学表征,也是理想主义的激情放射。他第一本诗集的书名就是《爱的罗曼诗》,这也是他写给跟随他一同行走天涯的妻子的一首情诗的诗名─在这首诗里他说:

这个三月是从你开始的

蓝色的雨季,从你的睫毛下走向远山

我把寒冷的冻天留给了你

也把男人的欢颜留给了你

那风衣是你折叠的脉脉温情吗

为了一次次春寒料峭的别离

诗人李光武是一个很执着很动情的人。他自小失去了生母,但受到继母的疼爱,父亲为一家人的生活不辞劳苦,艰辛劳作,让一个家庭充满了温馨。大学毕业时,他怀揣梦想,离开了黑龙江,在奔赴遥远西部新疆的时候,他面对未婚妻爱的呢喃,心潮涌动,心灵激荡,并将此情此景化作留给爱人的一行行情诗。那是在青春料峭的季节,那是理想上路的时候,爱情的鲜花就要在这个灿烂的季节含苞怒放,诗人带着他爱情的鲜花,踏上了西部浪漫的征途。信念的坚守和爱情的坚守,让诗人的内心幸福无比,也让诗人的远途满含诗歌的温暖。所以诗人在《爱的罗曼诗》动情地还写到:

你丝巾点燃的三月

你风衣吹响的三月

你手帕系在黑发上不准飘扬的三月啊

三月在诗人的心里燃烧,也在大东北的黑土地和大西部的天山脚下燃烧。诗人李光武怀揣的不仅仅是爱人的情意,还怀揣着他们共同的梦想和希望。诗人义无反顾地远去了大西部的新疆,西部是他充满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梦想天空。他走在三月的春天,走在梦想的路上。在5年后的1988年,他写给妻子的情诗,用了这样一个不同凡响的标题——《给同我一道流浪的妻子》,并且依然是豪情满怀地歌唱着爱情的温暖:

我们也是北美驯鹿

朝圣,成为我们种族的全部目的

登上极地,登上地球之巅,地球如鼓

瑰丽的极光,把我们映上极昼极夜的天幕

在这里,太阳不为谁升起

在口哨响自落雪的心底

哦,舔舐绿色的地衣和古雪

谛听来自天国的声音

他把新疆的巴音布鲁克草原,视为朝圣的方向,把高原的牧场,看做顶礼的圣殿。瑰丽的极光,在极昼极夜的天幕闪现,古雪的冰川,自天山流下。这次,他是带着妻子一起来西部的天山朝圣的,在雪国的冰川,在巴音布鲁克草原,他们像走向阿拉斯加的路途一样,不畏艰辛,诗意盎然。在诗的结尾,诗人李光武像是对妻子的召唤,也像是对一同出发的妻子的激励:

又该上路了

穿过阿拉斯加的风雪和阴郁的密林

朝圣去朝圣去朝圣去

没有目的和承诺

我们也要去北极

就“朝圣去朝圣去朝圣去”这样的重叠句,从索绪尔的语言哲学来讲,它可能充满了诗人情绪和意志的坚定性。李光武的这两首情诗,不仅是诗学意义上的语言表达,也是精神与现实张力的一种壮美体现。这两首诗发表后,获过许多诗歌奖。这是文学的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高度统一,是诗歌精神与诗歌艺术的和谐美丽,它让文学的真实和自信,流溢成芳香的美酒陶醉着我们。李光武不仅是诗人,也不仅是对于生活的理想和浪漫,他还是一个生活的践行者。精神世界的理想,他会用自己的脚步一步步地去实现。所以他的诗歌不仅是给妻子的情书,也是对妻子的承诺和誓言。这首诗相对于前一首,深含了生活的许多苦痛和岁月艰辛的理解。

在个人感情和人生选择上,我们看到了诗人李光武的浪漫情怀和理想主义的精神世界。而在社会生活和国家观念上,作为诗人的李光武更有一颗地地道道的赤子之心。

诗人在他的《李光武诗歌》集中,开篇第一首诗就是《祖国颂》,宏大的叙事场面和高亢的抒情,让这首长诗跌宕起伏:

我是你仓颉造出的第一个文字

神龙潜渊,昆山崩裂

鬼神在夜雨中哭泣

我是殷墟出土的一片龙骨

全身刻满了你的记忆

一万个汉字组成了中国人

亿万年的历史

孕育出了煌煌中国魂

——《祖国颂·沧浪之水》

这就是《祖国颂》的主题和风格。对于祖国,诗人的感受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渐次升华和理性飞跃。诗人李光武,不仅是一个书斋里的“秀才”,还是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战士”,他是一个践行者,他会把自己的思想以“深入实践”的方式,一点点地推进下去。所以祖国在他的心里,不是一个概念,也不是说说而过的“共同词”,而是铭刻心里的精神支柱和飞翔蓝天的思想动力。这些,显然是离不开他那个时代主题话语和思想的浸淫。在那个时代,满怀国家理想的人不是少数,只是,诗人李光武把这种理想具体化和行动化了。《致中国》是他在1980年大学一年级写的青春抒情:

我是你中国的寒暑表

记录着一场黑色的风暴

我是你怀中啼哭的婴儿

过早地踢踏生活的襁褓

我是你无知的逆子

咬过你干瘪的乳房

是山腰的雪线

诞生在两季节的交错

在慢慢的期待里

痛苦沉积成岩层

一个大一的学生,在东北黑龙江上,面对辽阔的江山,面对刚刚腾飞的祖国,唱出了一个有志男儿对于母亲的爱和期望。那时李光武也就是20多岁,但一心向上,努力奋斗的精神,一直激励着诗人的豪情壮志,也推动着诗人形而上精神的不断提升和完善。并且在这首诗的下一节,我们还可看到诗人义无反顾奔赴新疆的思想渊源:

我已是大西北的内陆河

以我全部的忠诚和热情

流向你绿风着不上颜色的 旷古荒漠

我流过天山

天山给我一河翠色

我流过吐鲁番

吐鲁番给我一盆地火

我是雪水河哟,淌一河壮歌

他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对大西部的新疆,充满了渴望,就把自己溶入了吐鲁番的盆地,天山的雪水河。并且在三年以后,他又自己兑现着自己在诗中的承诺:“以我全部的忠诚和热情/流向你绿风着不上颜色的旷古荒漠”。一个有思想的人,会是有强大精神追求和理想抱负的人,也是最有担当的人。现在我回过头再看他走过的那一行行的人生足迹,有时还会潸然泪下。诗人李光武在大学毕业时,是积极申请“前往新疆最艰苦的地方去”的大学生,这种行动,像一声惊雷,炸响在黑龙江的哈尔滨。我们说,行动是思想的表达,诗歌是精神的表达。诗人李光武在思想深处,对于祖国的感情是深刻的,也是身体力行地一再兑现着自己思想的承诺。在《致中国》中,他情不自禁地继续说到:

我大脑的沟纹

就是你历史风暴留下的千沟万壑

我隆起的胸肌

就是你起伏滚动的黄土高原

你网状的道路是我的神经

你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

就是我颈上暴突奔流的静脉动脉

日日夜夜为你颠簸

中国啊,我可是你酷肖的孩儿

像这样大主题的诗歌,一般的诗人是难以把控的。首先,驾驭这样的宏大思想已经很难,其次就是在意象的提炼中,不小心就会失重。诗人李光武由于感情的真挚,精神世界的高远,让诗歌的激情,跌宕起伏,动人心肺。后来他又写了《致中国》二,由此可见他当时的那种精神状态,一定是高亢、坚定和满怀豪情的。上面我们谈了诗人李光武对于“中国”的抒情和歌颂,下面,我们来看看他对于相对“很小”的新疆布尔津的抒情和歌唱:

布尔津啊,布尔津

轻轻地唤一声你的名字

就像唤一位我至爱的亲人

布尔津啊,布尔津

深吸一口你远古的风

就像闻到了我祖先熟悉的气息

——《布尔津之歌》

布尔津,是一条河的名字;布尔津,是一座山的名字;布尔津,是一位姑娘的名字;布尔津,还是一首诗的名字。诗人李光武对于大主题的叙事抒情和对于小主题的描写歌唱,都让我们充满了敬意。诗人李光武还写了反映社会底层生活及现象的一些长诗,像《阿Q进城》《都市女人》《早安,阿Q小姐》等,这些诗歌,深入社会生活的底层和侧面,以诗人的笔触,叙事和抒情,凸显着诗人的恻隐之心和大悲悯,是诗人早期的一些好诗。

正像诗人章德益说的:“进入李光武的诗歌就是进入一片广袤的大地,进入一条大河的源头,进入东北的黑土地和西北的黄土地,进入这两片土地遥相呼应中的种子的秘语与葵花的河流”。李光武是用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激情和气节,书写诗歌的人。他以自己的理想主义精神和气质,带着自己的妻子和诗歌,走过了西部荒原的废墟,成为我们诗人浪漫情怀的行吟者。

(本文图片由李东海提供)

猜你喜欢

理想主义朝圣废墟
PATHS OF FAITH
“废墟”
废墟里的救赎
布依少女
一部理想主义长篇小说——评李保均《花农》
在八十年代的理想主义气质中*——评长篇小说《花农》
朝圣
《芳华》:事关理想主义的陨落
废墟(外一章)
元西行景教僧朝圣路线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