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土地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关系探讨
2017-10-28彭枫丁玉娟
彭枫+丁玉娟
摘要 土地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肩负着各自的职责和使命。本文通过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明晰了土地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含义,并立足贵州实践,结合目前土地整治取得的成效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的表现形式,从土地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之间的作用、影响、要求以及互补等方面,阐述了土地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依附关系,显现了土地整治对美丽乡村建设做出的贡献,为开展土地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 土地整治;美丽乡村;特色景观;依附关系
中图分类号 F30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7-0293-03
Discussion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Consolid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in Guizhou Province
PENG Feng 1 DING Yu-juan 2
(1 The Center of Land Development in Guizhou Province,Guiyang Guizhou 550004; 2 The Second Institut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
Guizhou Province)
Abstract The land consolid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as important measures and effective ways to promot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shoulder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Through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discussing the basic meaning of land consolid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combining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land consolidation and the performance forms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in Guizhou Province,the dependenc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nd consolidation and the performance forms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were explaine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role,the influence,the requirements,the complementary,etc,the contribution of land consolidation for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were further shown,some supporting theories on carring out the land reclam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were provided,so as to promot the development of harmonious society.
Key words land consolidation;beautiful countryside;characteristic landscape;dependence relationship
隨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整治经历不同时期和阶段的演替调整[1],目标任务逐步实现了多元化[2]。在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治理,对历史遗留的工矿等废弃地进行复垦利用,对城乡低效利用土地进行再开发,实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活动过程中[3],土地整治显现了多目标、多功能和多效益的特征[4]。在空间和范围上,土地整治注重满足人们的生产发展诉求、生活提升诉求和生态保护诉求[5],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发展理念,围绕“山水林田湖”共同生命体,在生产、生活、生态方面,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美丽乡村作为美丽中国的主要构成元素,其“美丽”不仅指农村的生态和环境“美丽”,而且包括农村场域内人、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美丽”,其基本内涵就是“自然美,发展美,文化美,生活美”[6]。美丽乡村建设就是一个改变村容、村貌,逐步摆脱贫穷落后,全面营造让广大农村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过程[7],主要表现为完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加大农村地区经济收入,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塑造良好的内在、外在形象,构建人与自然、物质与文化、生产与生活、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体,使美丽乡村成为一种生产力,达到让广大农村地区群众有较高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的目的。
贵州省依托青山绿水的天然资源禀赋,以土地整治为推手,按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100个示范小城镇、100个旅游景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要求,服务服从于助推精准脱贫、精准扶贫,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推动土地流转,实现了资金、技术、土地等要素的聚合,为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工作平台[8],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本文从贵州实践的视野,站在土地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成效的角度,从3个方面探讨分析了土地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相互关系,为土地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及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endprint
1 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了土地整治的发展
1.1 创造了土地整治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下,土地整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是新时期的主题[9],在农村辽阔的地域内,按照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的要求,重新构建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逐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人居环境的改善、生态文化的传承以及文明新风的培育,始终是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近年来,贵州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成就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发达的生态产业、鲜明的文化特色、浓厚的生态观念、幸福和谐的市民[10]。基于此,在广袤的农村土地上,美丽乡村建设营造了土地整治良好的政治环境,并且为土地整治提供了更宽阔的施展舞台。
1.2 开拓了土地整治的新思路
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大环境下,美丽乡村建设的提出和开展,使大量的资源涌入农村,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动力,也为引导和聚合相关资金利用土地整治平台,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配置、群众自愿”的实施路径下,推动了土地整治工作的有序开展,凸显了资金整合的综合效益。通过土地整治,一方面打造区域内的传统粮食生产区,一方面以展会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嘉年华,宣传推广农村农业建设的成果。同时,在向贫困地区实施政策倾斜、项目倾斜、资金倾斜的部门特色工作机制下,如2016年贵州省国土部门启动的20个极贫乡镇整乡推进土地整治3年行动计划,为贫困地区人口脱贫增收奔小康建设美丽乡村探索了一条新路子。
1.3 提高了土地整治的公众参与性
美丽乡村建设是打造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手段,是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实现的。现阶段,绝大多数农民依然以经营土地获得来维持基本的生存和需要。开展土地整治活动时,在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基础上,从维护农民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吸纳当地农户广泛参与其中,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农民对土地整治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集大智、绘蓝图,提高土地利用程度和产出效益;在用工上,优先考虑使用当地劳动力,使其在劳务收入方面直接受益。目前,在贵州试行推广的土地整治“村民自建”,极大地体现了受益主体的大众性,实现土地整治接地气、惠民生、汇人气、显成效的目的,让农户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增强土地整治项目所在地或区域土地的社会保障能力。
1.4 提升了土地整治的服务性
按照全域规划、统筹建设的要求,美丽乡村建设将土地整治融入到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精准脱贫攻坚的大格局中,在“高定位、高标准、高结合、新理念”的指导下,坚持新时期 “功能整装、整体设计、各计其功、共同推进”的基本原则,按照“党委领导、政府统筹、各业共建、群众参与、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土地整治工作。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为切入点,发挥农业、林业、水利、住建、旅游、烟草等部门之所长,加强部门协作,强化指导监督,在建设“美丽中国”的旗帜下,营造美的环境和和谐的氛围,实现土地增值增效,扎实有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土地整治支持服务好当地农村农业发展的目的。
2 土地整治为美丽乡村建设构建了和谐的现实基础
2.1 夯实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土地整治以行政、工程、生物等综合措施,调整土地产权关系,组织土地利用,培育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树成行”和“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改善了农田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了农业生产的防灾减灾能力,保护和提升了耕地质量,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效地落实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为农村“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提供了耕地资源保障,发挥重要工具和手段的作用。“十二五”期间,贵州全省各部门累计投入132.89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40.87万hm2,新增粮食产能35万t,实现了为农村人口建设0.033 hm2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的目标,为贵州省种植业结构调整、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提供了空间。土地整治夯实了美丽乡村建设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最基本的资源载体,创造了最基础的物质条件。
2.2 破除了美丽乡村建设的障碍制约
美丽乡村建设还处于不断探索完善阶段,在实践过程中,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建设任务重、资金不足等制约着建设进程[11-12]。土地整治以问题为导向,以产业定功能,鼓励农村集体组织和村民以及其他符合条件的农业经营组织(合作社)等参与建设,实现了项目所在区当地农户获得优质耕地增产出、获得劳务收入鼓腰包、获得资源资产变股东的获得感,调动了农业企业、农民参与土地整治的积极性;土地整治工程建设内容中,基础设施(如道路、沟渠等)建设分担了美丽乡村建设的部分任务,所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部分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的短缺和来源不稳定的不足。
2.3 打造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特色景观
土地整治是对全域土地的整治,发挥着调结构、促发展、稳生态、增效益的功能,在实践过程中,营造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特有的“美”的形态。
2.3.1 自然人文景观的协调美。土地整治在项目选址论证、规划设计、施工组织等各个环节中,围绕“山、水、林、田、湖、路、村”等生产、生活、景观等各类要素的配置要求,在采取的各类生态、工程措施上,以实现耕地资源所体现的生产、生态、景观和文化等多功能特性,不同区域或地段,突显土地整治项目片区的异质性,构建当地的“标示”记忆性的景观要素,通过对岩石、土壤、水文、地形地貌、土地覆被、其他人工设施和歷时遗迹等的叠加和相互作用,融合乡村的农田格局,在时空上,形成了协调的自然景观和富有精神感染力的人文景观。如遵义枫香花茂陶艺田园风光、赤水市宝源梯田等。endprint
2.3.2 基础设施配套的功能美。土地整治工程门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建设的内容不仅包括田间工程,而且还涵盖与项目相关联起控制性、关键性作用的骨干工程。建设的塘、堰、坝、水窖等水源工程,完善的田间末级固定灌渠渠系,使“望天田”的数量得到了减少;修建和完善的田间道路网,解决了农村最后“一公里”工程的瓶颈问题,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修筑的护堤护岸,稳定了农田周边岸坡和堤坝,使坡面免受冲涮,保护了耕地安全。通过各类工程内外部的相互关联及其达到的服务功能和发挥的作用,为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提供了保障。
2.3.3 农村产业兴建的发展美。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一方面,使区域内的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促进、带动和引导地方土地流转,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使传统农业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在确定的不同土地利用功能区,构筑春赏花、秋摘果的蓝图,发展观光式农业、体验式农业、山地特色农业等,吸引各地游客,带动了第三产业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如湄潭县永兴茶海、普定马关金刺梨等现代山地特色产业园等。
2.3.4 城乡统筹一体的建设美。贵州在推动“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示范小城镇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土地综合整治,与小城镇建设中、远期规划确定的各类线性工程、村庄整治规划、公路建设规划、水利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等有机衔接,发挥土地整治多功能、多目标的作用,探索新路径使用地集约化发展,产业高效化发展,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使乡村变得更具特色、更有活力,兼具传统乡村与现代城市的双重优点,传承文化、留住乡愁。如白云区的蓬莱仙境、西秀区的旧州浪塘村、惠水县涟江大坝等农业休闲观光综合体等。
3 土地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良性互补
土地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以新时期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重大的德政工程的形式,相互影响,互为补充,实现了农村区域的共生、共赢。
3.1 促进拉动了农村协调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项建设现代农业、构建生态景观、发展第三产业等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11],主要体现在产业发展、生活舒适、民生和谐、文化传承、支撑保障等方面,侧重于丰富和提升新农村建設内涵。而土地整治侧重于改善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促进农田永续利用,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二者共同服务于全面提高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抓点、连线、成面,将广大农村区域发展为美丽的“博物馆”[13]。
3.2 激发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
土地整治以其特有的部门优势,探索土地流转经营方式,实施耕作层剥离利用工程,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工矿废弃地复垦及城镇低用地在开发等,充分利用山体、河流、湖泊、耕地、植被等,将水田建成湿地、旱地当成绿化、农作物成为绿花,沿沟、路、村庄等打造独特的风景线和观光带,提升农村土地资源的综合价值。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种推动形成农业产业结构、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与农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发展模式的具体再现,与土地整治形成的合力,使农村地区能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等方面共同的突破,增强资源再生资源、衍生财富的能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乡村富裕起来,村庄干净起来、整洁起来、漂亮起来,村民文明起来已不再是一种愿望。
3.3 创新改变了农村发展观念
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土地整治倡导发现土地之美、发掘乡村价值,增加绿色资产和绿色福利,营造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改善乡村居民的生产生活质量,改善乡村的发展质量,建设生态良田,创造更多能承载田园牧歌生活的土地[14],保持土地持久永续利用。美丽乡村建设在推进的过程中,突出特色,结合旅游、文化、生态,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业农村由“千村一面”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迈进,焕发乡村活力。二者通过规划引领,要素聚集,市场开拓,谋划农村特色主导产业,为城市周边和乡村打造更多“周末花园”,走“富饶来源于自然、绿色发展的道路”。
4 结语
土地整治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利益敏感[4],是一项技术工程,更是一项社会工程[15],在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进程中,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发展理念,规范有序地推进土地整治,影响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实际成效,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大扶贫战略背景下,研究、明晰土地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关系,寄希望能触动部门利益壁垒,探寻形成一种真正有效的部门协同工作机制,通过资金整合、项目整合、工程整合、政策整合、技术整合,夯实农业农村持续发展的基础,助推服务精准脱贫。
5 参考文献
[1] 郧宛琪,朱道林,汤怀志.中国土地整治战略重塑与创新[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4):1-8.
[2] 赵燕.我国土地整理的区域差异及对策[J].中国土地科学,2011,25(6):4-9.
[3] 龙华楼.论土地整治与乡村空间重构[J].地理学报,2013,68(8):1019-1028.
[4] 王军,钟莉娜.中国土地整治文献分析与研究进展[J].中国土地科学,2016,30(4):88-96.
[5]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土地整治100问[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1:3-11.
[6] 毛志红.从耕地保护走向生命共同体建设:从蓝皮书看土地整治实践与创新[N].国土资源报,2016-12-29(005).
[7] 匡显桢,兰东.美丽乡村的内在品质表现为“四美”[J].理论导报,2014(1):19-20.
[8] 高世昌,周同.中国的土地整治与农村发展[J].中国土地,2016(5):14-18.
[9] 杜娇.美丽乡村建设的制约因素与提升路径[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7,152(1):98-102.
[10] 胡锐.四年生态文明路 贵阳名扬世界[N].贵州商报,2013-07-19(C2).
[11] 王卫星.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J].新华文摘,2014(12):1-5.
[12] 崔理想.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问题及对策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6,18(3):60-64.
[13] 蓝晓.培养美丽村民建设美丽乡村[J].传承,2013(7):16.
[14] 《上海土地》编辑部.绿色土地整治.上海宣言[J].上海土地,2016(4):48.
[15] 鲍家伟.农村土地整治是一项社会工程[N].国土资源报,2011-11-01(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