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出汗多 妈妈莫烦恼

2017-10-28马晶姜之炎

家庭用药 2017年10期
关键词:多汗生理性病理性

马晶+姜之炎

儿童好动别担忧 高建芸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针灸科主任

贴敷前应先进行系统专业的中医体质辨识。如果属于阳虚、气虚、痰湿等体质或肺脾不足的孩子均可以进行贴敷,但呼吸道疾病急性发作期伴有发热者不适宜贴敷。

生理性多汗VS病理性多汗

儿童多汗可以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两大类。生理性多汗受环境及气候的影响比较大,可以找到明显的原因,如居室密闭不通风、气候炎热、衣服穿得过多、剧烈运动、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等,妈妈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排除这些原因后,及时擦去小孩头上和身上的汗液,勤换洗内衣裤,注意多饮水,补充水分和盐分。随着年龄增长,孩子汗出的现象会逐渐减少,且这并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也减少了其患病的可能。

病理性多汗原因比较复杂,首先需要排除发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结核病、风湿病、贫血、低血糖等疾病,汗出只是伴随症状,提醒家长要及时治疗,不要耽误病情。就单纯汗出,目前的定义为:小儿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环境中,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的一种病证。儿童由于腠理疏松、形气未充,加之生机蓬勃、清阳发越,较成人更易汗出,汗病有自汗、盗汗之分。一般认为睡中汗出,醒时汗止为盗汗;不分寤寐,无故汗出者,为自汗,且多数患儿自汗、盗汗同时发生。有文献报道,孩童多汗,血清中钙、锌含量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同时也会伴有厌食、体弱、易感染的症状,中医中药能够发挥良好的优势,针对小儿汗病对症下药,同时进行必要的检查也有助于汗病的治疗,如微量元素、细胞免疫、血常规等。

调节体质治出汗

在治疗方面,西医目前治疗小儿汗病尚缺乏特效药物,主要以抑制汗腺分泌及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为主,或对年幼儿药辨证治疗汗病有独到之处,疗效理想。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结合现代医学“亚健康”的观点,从调节体质入手,改善患儿的抗病能力,一般将小儿汗病分为肺脾气虚、营卫不调、气阴两伤、湿热迫蒸,气阳不足等证,通过临床的望闻问切,综合辨证论治;一些中成药制剂如玉屏风颗粒、黄芪颗粒、槐杞黄颗粒可根据病情调整运用。需要指出的是,整个诊治过程要求家长配合医生,耐心观察患儿病情变化,以更好地对药方及时调整,对医嘱随证变换。龙华医院儿科作为海派中医徐氏儿科临床传承研究基地,在徐小圃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小儿“肉脆、血少、气弱”及“阴为体、阳为用”“气阳式微”的特点,提出了小儿汗病气阳不足证型,此型患儿以汗出身凉、手足心冰凉为特点,或伴有神疲、消瘦、面、畏寒、纳呆、遗尿等证,临床我们给予附子麻黄根汤加减治疗,此方由《傅青主女科》麻黄根汤方衍化而来,汤中附子一味性雄悍、大辛大热、走而不守,能透内达外、温陽逐寒,配合与党参、白术、黄芪三味,上固卫表、中暖脾阳、下补肾阳益命门,并与桂枝、牡蛎配伍,起到温潜固卫、收涩止汗的作用。

部分家长会提出小儿服中药困难,起居料理时有困惑,针对这个问题,中医外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针对小儿汗病,运用中药内服、敷贴、推拿、耳针等外治方法辨治小儿汗病,能较好改善疾病症状,提高孩子的抵抗力,得到了业界及病患家属的认可。

儿童处于发育阶段,肌肉、皮肤都还很薄弱,成人容易出汗。如一部分孩子运动后就大汗淋漓,特别是头部汗涔涔,俗称“蒸笼头”;又有一部分孩子手心汗多,触摸觉得有潮热的感觉;更有大多数孩童汗出以颈部、背部为主,晚上或白天汗出后身上凉凉的,有时会有怕冷易感冒的现象出现。针对这种种的出汗表现,年轻妈妈往往一筹莫展。不过只要搞清出汗的原因,对症处理,就能事半功倍。endprint

猜你喜欢

多汗生理性病理性
小儿推拿配合抚触护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及价值体会
黄瓜15种生理性病害
为什么自来水管会“出汗”?
优质护理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疫情防控期间“病理学”教学探讨
壳样钙化子宫肌瘤悬吊式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1例并文献复习
儿童夜间多汗是什么原因
病理性醉酒的病人在发病期间杀人,构成犯罪吗
刍议临床检验中血液生理性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