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探讨
2017-10-28王菁
王菁
【摘 要】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过程中,为高校图书馆建设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网络环境下如何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对服务模式进行创新,为广大读者提供信息服务,这是高校图书馆需要深入思考与研究的课题。本文将简述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发生的变化,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高校软硬件建设上逐步增加了资金投入,尤其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等在高校图书馆中得到了充分应用,在读者服务的过程中也以网络方式为主。现阶段高校图书馆文献载体日益多元化,并加快了数字化建设步伐,为读者服务工作带来了更加严峻的考验。对此高校图书馆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对读者服务的创新,实现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1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变化分析
1.1 读者服务内容的变化
当前高校图书馆已经由封闭藏书楼转变为全开放书库,读者服务上也更加主动,不再采取纸质印刷型服务方式,而是为读者提供数字多元化服务。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过程中,高校图书馆若是仍然采取传统服务模式,则无法满足读者的实际需求。高校图书馆不仅有传统馆藏文献服务,还利用数字化网络开展多样化知识信息服务。
1.2 读者服务对象的变化
高校图书馆从“馆内读者”逐步转变为“社会读者”,在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中,不再受到时间与地域的限制,服务对象表现出多样性与层次性特点。除了包括全体师生和科研人员等,还有校外社会群体各类人员,都能够在一定权限范围内使用相应文献资料。读者不仅能够在馆内和工作人员面对面互动,还能够在户外、家中利用网络开展自助式文献查询与索取。
1.3 读者服务模式的变化
高校图书馆在管理模式上实现了藏、借、阅、咨一体化,既有藏书管理,还有人文管理。高校图书馆坚持“读者至上”的人本理念,给予读者更多尊重、关心和关怀,将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提供给读者,提升了他们的满意度。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上的变化,打破了以往各自为政的局面,并在管理上更多的体现了个性化与人性化特点,从以往的被动服务逐步转变为主动服务,为读者利用图书资源创造条件。
1.4 读者服务方式的变化
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逐步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逐步建立了电子阅览室,服务方式也更加便捷化与数字化。读者服务方式日益多样化,主要包括电子阅览室、自助服务站及义务免费等,读者既可以到图书馆中借阅,还能在其他时间与地点进行,利用网络查询个人借阅信息、预约和续借等。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的转变,让读者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能够快速获取所需文献资料。
2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创新策略
2.1 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信息服务意识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有了巨大改变,相关领导应引起高度重视,充分意识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性。高校图书馆扩大馆舍规模,配置先进设备,主要目标都是提升对读者的服务质量,将现代化服务和传统服务的关系协调好,塑造良好形象。除了要做好内部技术工作,还应抓好流通阅览工作,调动全体馆员的积极性,严格落实各项岗位激励制度,领导要履行好自身职责,不断对岗位责任进行细化[1]。应结合馆员个性特点、知识结构、工作能力既興趣爱好等,有针对性开展培训教育工作,切实增强其责任感与事业感,掌握更多新知识、新技术,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造更好的条件。
2.2 增加软硬件投入,实现图书馆管理自动化
提升管理自动化水平,有利于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更好开展读者服务工作,也是计算机网络建设的重要内容。现阶段基本上所有高校图书馆都在校园中设有校园网,让图书馆进入了师生宿舍,这样便于随时随地检索利用图书馆各种文献,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此外,也有高校开展了书目数据化建设工作,让读者享受到便利、完整的检索系统,有效促使馆藏利用率的提升。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要利用网络快速发展的契机,逐步增加资金投入力度,将各种先进技术设备配置齐全,打造局域网络,连接到因特网中。高校图书馆还要加快光盘数据库建设,把自身馆藏转化为全文数据库上传到网络中,提升馆藏资源共享化和信息化水平。这样广大师生才能快速得到信息情报,并获得自己所需资源。
2.3 整合信息资源,打造特色图书馆文献库
高校图书馆要注重对信息资源的整合,主要根据读者信息需求,在检索文献线索得到原始文献信息后,通过深度分析与综合加工,产生个性化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工作时,都要贯穿于读者知识获取、分析与应用中。高校图书馆要将网络平台充分利用起来,打造有自身特色的信息资源库,结合读者需求对网上文献资料作出深度加工与综合分析,这样读者可以获得所需信息与知识。读者利用高校图书馆网络平台,也可以更加快速、方便找到相关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在馆藏文献数字信息资源建设中,通过对特色文献资源的数字转换,让馆藏资源数字化,采取开放式、全方位服务模式,为高校图书馆(下转第122页)(上接第125页)特色文献库建设奠定基础。
2.4 培养读者网络检索能力,提升馆藏资源利用率
高校图书馆要注重培养读者检索、查询能力,以此提升信息资源利用率。网络环境下读者应转变对高校图书馆的认识,了解其具体的服务项目与内容,清楚所有的检索方法与数据库应用系统[2]。对此高校图书馆要加强对读者的培训教育,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一是合理设置信息检索课程,让读者掌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操作方法,学习情报检索知识,懂得如何通过计算机查询信息。二是从实际情况出发,编制网络检索用户手册,帮助读者尽快掌握。三是安排读者参观,全方位掌握图书馆藏书结构、文献布局等,了解如何通过检索系统获得文献。四是开展网络读者咨询,让他们享受到个性化信息服务。
2.5 建立特色馆藏数据库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重点是要将“特”体现出来,即是一种“独家收藏”、“人有我全”、“人有我优”的文献。对此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高校图书馆要将自身设备、人才及信息资源等优势发挥出来,打造网上特色数据库,从学校重点学科与科研项目出发,建立特色的专题特色数据库,这样专业人员才能及时掌握并更加的利用本学科科研成果及最新研究动态。二是在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统一协调与组织下,高校图书馆要结合本馆文献格局、资金及人力资源等状况,在书刊、多媒体资源、数据库文献内系统的将相关文献摘录出来。要通过对文献重组技术的利用,作出深度标引与有序化,打造拥有本馆特色且内容新颖的馆藏数据库[3]。高校图书馆在打造上述数据库以后,除了能够让高校科研、教学等获得充足的参考资料以后,还可以在建立详实、全面、系统的数据库以后,将资源尽快转变成高校教学宝贵资源,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3 结语
总之,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的普及为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带来了巨大机遇与挑战。高校图书馆领导应提高重视程度,主动出击,加快数据库建设,并对读者服务模式进行创新,为广大读者提供信息服务。同时还要注重培养馆员的素质与能力,便于更好的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读者服务工作,真正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海燕.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的创新[J].办公室业务,2017(1):175.
[2]魏萍.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研究[J].才智,2016(33):41.
[3]孙胜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6(9):1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