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陈列布展中的文物安全监控的分析
2017-10-28吴晓妮
吴晓妮
【摘 要】文物是文化遗产的主要载体,也是先人为我们留下的瑰宝。陈列布展文物,能够让人们更为直观、形象地了解和认识历史。但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文物极易受到破坏,甚至丢失,造成国家财产损失。重视对文物安全的监督和控制非常必要。陈列布展文物安全监控是一个系统过程,由库房到展厅、文物展示等都需要给予足够的保障。文章从当前陈列布展文物安全监控现状入手,从物防、技防及人防三个角度探讨文物安全监控策略,旨在为文物安全监控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文物 安全监控
博物馆陈列、布展过程中,文物的安全问题是整个展览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展厅属于公众聚集区域,也是布展的第一现场。近年来,展厅文物失窃现象时有发生,究其根本原因是对于文物安全监控力度不够。为了确保陈列布展中文物的安全,应在展厅内设置功能完善、稳定的监控防范系统,使文物能够处于安全状态之中。因此,加强对陈列布展文物安全监控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当前陈列布展文物安全监控现状
现如今,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博物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场馆陆续建设,在陈列、展示及宣传人类文明和文化遗产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涌进博物馆,给博物馆安全管理带来了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如公共文化场馆是文物布展的主要载体,也是群众聚集区域,各级政府为了让群众共享公共文化资源,经常组织展览活动。而在此过程中,对年代久远的纸本、陶瓷、青铜等展品产生了负面影响。
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博物馆展厅条件、人员配备等处于较低水平,极易出现文物被盗、被破坏等问题。在实施免费开放后,由于参观群众数量较多、素质参差不齐,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导致文物失窃。例如,1992年古都开封博物馆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文物盗窃大案,其中明清宫廷用品展厅8个展柜被撬,69件文物被盗走。这些文物精致脱俗,是国家的瑰宝,总价值超过1亿元。案件侦破后得知,犯罪分子作案前利用参观文物机会进行踩点,摸清博物馆值班规律,入夜后破坏了红外防盗系统进行作案。之所以会出现文物盗窃事件,与陈列布展安全防范工作存在密切关系。事实上,安全防范是一项综合性问题,需要人防、物防及技防三个要素相结合,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处理。
环境对文物具有较强的破坏作用。随着博物馆等场馆免费开放,参观人数越来越多,文物长时间展出,会落满灰尘。加上空气中各种物质对文物的作用,导致文物原本形状发生了变化。不仅如此,场馆内的蚂蚁、蟑螂等小动物会对纸类文物造成破坏[1]。同时,随着场馆内的温湿度变化,会致使文物出现发霉、生锈及开裂等现象。综上来看,当前陈列布展中对于文物的保护力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存在的不足之处会不断地推动我们更新监控技术,为文物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功能的发挥提供更有利的环境。
二、陈列布展中文物的安全监控措施
(一)加强物理防范
物理防范是安全防范体系构建的基础和前提。在实践中,主要利用物质材料自身具有的结构特性,达到抵抗损害、保护预定目标的效果,最终制止和延迟损害。陈列布展中,主要物理防范方法有墙、门、窗及展柜。在设计时,要尽可能对这些部位进行强固处理,减少门窗数量、管道及陈列空间死角等。对于展厅门的选择,应选择坚固的实木或者硬质物品,避免使用玻璃。如果必须选择玻璃门,要选择防爆玻璃,对内部的文物予以保护[2]。对于窗框的设计,要选择钢制材料并进行入墙处理。进入展厅的空调送风管道、天花板等位置要进行封闭设计和处理。展柜要足够坚固、稳定,不能够让入侵者轻易挪动,选择防爆、加胶类玻璃。通过对展厅实时监督和控制,减少人员出入次数,以免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二)关注技术防范
随着博物馆日渐开放,对防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防范措施是科学技术与文物防范工作相结合的产物,将技术防范手段布置在周界防范、出入口控制等环节,能够构建入侵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博物馆内文物的安全防范。
一是周界防范,是防盗的首个防线,形成完整、严密区域,并与防护区域保持一定距离,引入红外对射探测器、微波探测器等产品。一旦不法分子进入警报范围,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提醒人员立即赶到现场对文物进行保护。
二是出入口的控制,作为第二道防线,在展厅出入口通道、通行门等位置布置好门禁,能够对人员代码、出入时间等进行在线、实时管理。如果有人强行入内,会发出警报。系统在运行中,主要根据接触或者非接触IC卡、磁卡等凭证进行识别,通过授权后方可进入其中。做好该部分控制能够有效将入侵者拒之门外。
三是空间报警系统,作为第三道防线。空间报警系统建立在合理的结构布局、使用环境基礎之上,常见的技术手段涉及微波探测器、声波探测器等。
四是展柜报警,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切实结合文物种类、大小及重要度进行合理布局,在做好物防的同时,选择合适的报警探测器,以此来提高对文物的技术防范效果。现如今,可以采用多维驻波探测器、存在式探测器等设备。基于文物保护特殊性要求,对于报警系统的选择要将其反应时间控制在2秒以内,联动声音、图像及监控画面的切换等不能够超过4秒,要在遇到突发状况的第一时间提醒人员对状况予以有效处理。除了上述系统外,视频监控系统也是展厅安防体系的一部分,通过固定的摄像机,并充分利用云台、镜头等载体能够将展厅内外部位呈现出来,在监控室内对整个博物馆进行整体监督。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盗窃技术不断发展,对于视频监控系统的选择要强调先进性、高效性。例如,传输线最好选择光纤,确保传输信号处于稳定性;摄像机可以选择红外彩色摄像机,提高画面清晰度。
(三)落实人员防范
陈列布展中对于文物安全的防范,归根结底要落实到人身上。通过人员的全面、高效防控,能够提高文物安全防范有效性。详细来说,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落实:一是组织方面。各级政府要尽快成立以博物馆分管领导、项目经理为首的文物保护小组,并组织安全员、项目经理参与其中,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各人员职责分工,为文物保护工作有序开展提供支持。二是管理方面。在布展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开展工作,设置现场保安,轮流值守出入口,凡是无关人员一律不允许进入展厅内。其他人员在参观时,要做好登记。布展后,工作人员要对展柜玻璃是否存在破损进行检查,确保文物安全。三是技术方面。对展柜、展台及展架等技术工艺、使用材料等进行监督和管理,保障所有成品质量合格方可进入现场。在设计前,要加强对文物各项参数的分析和了解,按照合理操作原则,落实好对文物的保护工作。四是经济方面。在博物馆开放期间,针对未经允许进入展厅的人员,要根据其情节严重与否进行相应的经济处罚。针对违章布展、野蛮布展的人员,要给予经济处罚,并责令其离开岗位。除此之外,对于人员失职造成的文物失窃问题,要追究人员经济和刑事责任,对举报破坏文物行为要进行经济奖励,并予以表彰。
三、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文物安全监控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工作,工作量大,且覆盖面广,稍有疏忽,便会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针对当前文物保护现状,对于陈列布展工作来说,要整合物防、技防及人防三方面力量。通过对文物所处环境的监控,为文物营造适宜的环境。同时,要积极引入先进的防范技术,整合展柜、展厅等防范系统,一旦出现问题,及时提醒人员进行防范。不仅如此,还要加强对组织、经济及管理等措施的落实,规范人员工作行为。还要加强资金投入,深入研究文物安全防范技术,实现全面监控,不断提高文物安全防范水平,从而促使文物能够有效发挥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徐佑成.基于无损检测分析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17):54-55.
[2]邓璐.智能照明系统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6,29(10):399+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