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文物鉴定与鉴赏方法探析

2017-10-28安秋州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10期
关键词:鉴赏方法

安秋州

【摘 要】文物是人类历史文化长河中所形成的宝贵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如今在文物市场上充斥着大量文物复制品与赝品,扰乱了人们的视线,也让很多珍贵文物明珠蒙尘。要想全面认识文物,首要任务就是进行文物鉴定与鉴赏,鉴定能帮助人们辨别文物的真伪,鉴赏能帮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文物及其内涵价值。因此,本文主要论述如何开展文物鉴定与鉴赏的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文物鉴定 鉴赏 方法

文物是一定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产物,反映出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因此,它为研究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活动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在人类历史上,出于各种目的而制作了大量的文物复制品或伪品。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文物市场上鱼目混珠,掺杂着很多假冒伪劣文物。因此,文物鉴定与鉴赏工作的开展显得尤为紧迫。通过对文物的鉴定与鉴赏才能对文物有更全面的了解,发现文物背后所蕴藏的人文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经济价值。

一、文物鉴定

(一)分类

分类是指把混合在一起的文物分为互不相容、互相排斥的类别,以便于保管与研究。文物分类与文物定义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对文物的定义通常是属与种差的结合论述。例如,玉石、青铜器都有着特殊定义,与此定义特征相符的就应视为此类文物[1]。而瓷器可定义为,主要原料为高岭土,经过1200℃高温烧制而成的不具吸水性的物品。利用定义分类的方法认识文物本身就属于鉴定中的一种特定方法。换而言之,在对文物进行分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文物鉴定的一种过程。

(二)比较

比较,又称为类别,是文物鉴定中经常用的一种方法。比较法是指文物间虽有不同,但要从不同中去发现、找寻相同点。通过比较法,可根据两件文物在某些方面的一些相似点进而得出二者在其他特征方面也有相似性的结论。一般可通过文物的造型、纹饰、墨迹或者铭文找到一些相似之处。常规做法是以标志物为准,与存在关联的文物进行对照分析,分析二者的异同,多角度对比、分析、鉴定对象的内部联系与矛盾,从而作出最终的定性判断。

(三)辨识

辨识就是对文物的分析与综合,采用调查、考证、科学检验等手段,并根据鉴别对象的有关规律,考察分析文物的本质,并根据逻辑推理所形成的这类文物的一种普遍概念。比如,在鉴定古瓷时,一般可通过瓷器的釉色、纹饰、造型推断瓷器的年代以及所属窑系。这种只通过观看实物,且只可意会的感觉就是抽象。文物辨识需要工作人员具备大量的工作实践经验,首先分析文物外观,找出典型特征,再以此为依据估算文物的产生年代。随后分析文物的年代附属性质,观察二者是否吻合。这是一个验证判断的过程,只有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有资格做这项工作。

文物鉴定内容可大致概括为三点,包括辨别真伪、断代、评价。断代是为了弄清楚文物的产生年代,为后续研究打好基础。评价是为了揭示出文物所蕴含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

二、文物鉴赏

文物鉴赏实际上是对美的精神追求,经常涉及到复杂的心理状态,包括情感、想象、理解等不同心理功能,最终转化为对文物的评价[2]。文物鉴赏专家经常在鉴赏文物时发出赞叹的声音,这正是各种心理功能转化为对文物评价的一种外在表现。目前,文物鉴赏过程被分为三个阶段:首先,人的全部心理机制进入到鉴赏注意状态,因此,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意识此时都被中断,并且类似期望也会被抑制。其次,当接触到文物后会感到精神上的愉悦。随着鉴赏的深入,个人的理解与情感、想象交织在一起,最终上升为判断性认识。此时,在精神层面上会感到非常愉悦。再次是将鉴赏后的收获转化为自己的记忆,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

目前,业界关于文物的鉴赏与评价是达成一定共识的,而这种共识主要来自工作实践与共同参与。从表面看文物鉴赏属于个体的精神活动,但实际上却涉及到不少關于历史与现实的社会性内容。鉴赏者的见解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却包含着客观性。这也是不同文物鉴赏家对某件文物能达成共识的主要原因。有时一些鉴赏专家对某件文物的看法不同,原因在于他们对共识标准的理解有差异。笔者认为共识是绝对的,而差异属于相对的。若想将文物鉴赏过程中的共识与差异统一起来,这需要时间,并满足相应的条件。因此,文物鉴赏更注重“求同存异”。因为文物有多义性的特点,因此,在评价文物时也应从多方面、多层次切入。文物的多义性能否被“发现”则主要取决于鉴赏专家的专业能力。对鉴赏者来说,文物富有极大的吸引力,鉴赏者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文物鉴赏研究中,不断发现文物的多义性。同一个鉴赏者在反复鉴赏同一件文物的过程中,随着对文物理解的深入也会经常发现新东西。因此,那些在不同历史时期或有着不同文化传统的鉴赏者对同一件文物的鉴赏意见经常是不同的。因此,对文物的研究是不尽的,更不用说那些传世精品了。

三、现代技术在文物鉴定与鉴赏中的应用

(一)三维成像技术

这是基于电子测量、图像处理与三维还原技术的一种三维数字化电子模型技术。三维成像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文物管理保护工作的有序展开。第一,在文物鉴定中的应用,工作人员利用已确定文物三维成像技术把文物制作为没有死角的真实还原模型,并利用数据库保存。在文物鉴定工作中,鉴定人员可借助模型,与待鉴定文物进行类比分析,最终完成鉴定工作。此外,还可借助三维模型还原文物原有的保存环境(如地宫、墓室等),这有助于对文物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也便于文物断代等鉴定工作的开展[3]。第二,在文物鉴赏中的应用。长期以来,文化保护面临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就是如何在文物鉴赏中做好文物保护工作。鉴赏者利用三维模型文物进行鉴赏,不仅能全方位鉴赏文物,还能极大减少鉴赏过程中对文物的破坏作用。

(二)激光与光电透视技术

一直以来,如何检查文物内部结构都是困扰鉴定人员的一个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借助激光与光电透视技术开展文物鉴定工作,为文物鉴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透视技术在文物鉴定中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有助于鉴定者了解文物内部结构。仿制做旧的文物其内部通常是做旧的“盲点”部位,因此,鉴定者可借助透视技术来观察文物内部结构,如此就能判断出文物是否有做旧问题[4]。这一技术尤其适合对一些细口类瓷器、青铜器等器皿的检查。二是为文物类比提供了新的对比方法。通过透视技术将文物内部结构情况进行拍摄与保存,形成新的类比资料。鉴定者在之后的文物鉴定工作中可拿出保存资料与透视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判断文物的真伪,确定文物的形成年代等。比如,在鉴定青铜器文物时,借助透视技术拍摄出器皿内部的锈斑、裂纹等情况,为之后的文物鉴定工作积累参考资料。

总之,文物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带有浓厚的时代特征,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历史价值以及经济价值。文物鉴定与鉴赏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历史、保护历史,也能增强公众的民族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因此,文物鉴定与文物鉴赏工作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李文喜.浅谈文物鉴定与鉴赏[J].华章,2013,22(31):5-5.

[2]唐迎菲.现代文物鉴定方法与技术刍议[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5,17(11):88-89.

[3]刘玉梅.新技术条件下文物鉴定与鉴赏方法探析[J].艺术科技,2017,30(2):134-135.

[4]常松,罗伯健.鉴定提倡科技与传统方法相辅相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2,12(32):106-109.

猜你喜欢

鉴赏方法
学习方法
结合一堂考核课试论经典小说的品鉴与赏析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上台前,你用什么方法消除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