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历史时间概况以及名称解读

2017-10-28刘扬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10期

刘扬

【摘 要】哈尔滨因其寒冷的气候环境和与前苏联地理位置上的关联,曾作为日本在东北细菌战的实验基地。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的历史,一直是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日本细菌战史的重要内容。基于这种认识,本文通过分析七三一部队1932年、1933年、1936年三个创建时间,对七三一部队的历史沿革进行探讨,并对七三一部队诸多历史名称进行考证,以供参考和探讨。

【关键词】七三一部队 七三一部队创建时间 七三一部队历史名称

哈尔滨,一座素有“东方小巴黎”之称的城市,然而在它美丽现代的外表下,也隐藏着一段残忍的历史。半个世纪以前,日本关东军曾在这里强征数千名劳工,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建成七三一基地,之后用活人检验其研究出的各种细菌实际效能。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作为“日本细菌战”的代名词,对研究日本细菌战意义重大。

一、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的历史时间概况

(一)七三一部队1932年设立说

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认为早期的七三一部队创建于1932年。研究七三一部队史的日本著名专家松村高夫主张:在1932年3月份,随着伪满洲国宣告成立,石井四郎的研究室被建立起来,此研究室是由东京陆军军校建立的,并由石井四郎、太田澄等在哈尔滨东南70千米的五常县背荫河防疫班进行细菌战的研究[1]。关于1932年设立说,欧美国家的学者也提到过,如美国学者谢尔顿·哈里斯在其著作中写道:“1932年夏天,石井找到了背蔭河——一个偏僻但交通理想的研究基地。” [2]国内日军细菌战研究学者佟仲宇,也曾写过关于背荫河七三一部队创立的调查资料,内容是:1932年春天,有两个卡车的日本兵来到背荫河,武装完备,随后,大约又有一队的关东军来到了背荫河,其中的宪兵头带领军队在背荫河附近圈占了大约一里的土地,并且开始修建研究基地……后来当地百姓把这所大院叫做“仲马城”[3]。从上面一些资料以及其他文献中我们可以概括出七三一部队的创建时间与初期经过:石井四郎在日本东京军医学校防疫室任教(军医少佐)时向上层提出“缺乏资源的日本要想取胜,必须依靠细菌战”的思想,并在得到日本方面的批准与支持后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提出创建细菌部队。在1932 年,石井四郎使其思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得到了日本陆军省和日军参谋本部支持,获得日本天皇的密令后,在原陆军军医学校防疫研究室的基础上建立了满州第七三一部队。

(二)七三一部队1933年设立说

关于1933年设立说,日本作者森村诚一认为:七三一部队早期创建于1933年。他在自己的著作《恶魔的饱食》中有过以下叙述:“1933年(昭和八年)在哈尔滨市郊区背荫河成立了731部队。” [4]这一事实在书中的第一章以及年谱中分别得到证实,再一次证明了历史的真相。对于1933年设立的说法,我国郭成周、廖应昌两位学者也有相同看法。他们在其书中提出,1931年日军占领我国东三省,两年之后,日本军队在我国黑龙江省建立了细菌研究基地,其主要的目的是研究生化武器,并且以中国人为试验对象进行活体试验。这一研究基地由日本人石井四郎担任头领,因此称石井部队,又称加茂部队等[5]。此外,东北学者韩晓、辛培林也在他们的著作中提到了1933年8月建立细菌研究所的观点[6]。

(三)七三一部队1936年设立说

对于1936年设立说,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731问题国际研究中心负责人杨彦君认为,七三一部队在大量档案资料中以石井部队、东乡部队、加茂部队等多种名称出现,其正式设立时间应为1936年6月25日[7]。美国国家档案曾记载,汤普森上校曾对石井四郎中将就其成为哈尔滨研究所负责人时间进行问讯,石井四郎回答1936年到1942年6月为第一阶段,1945年到二战后为第二阶段。因此关于哈尔滨研究所的建立,石井四郎有着直接回答,即1936年。由于哈尔滨研究所就是七三一部队,石井四郎认为他在1936年天皇正式批准建立哈尔滨研究所后才是正式负责人,因此,1936年也是七三一部队建立的时间标志。

二、七三一部队的历史名称解读

七三一部队在各个时期,正式建立前后的名字各不相同。1932~1934年,七三一部队在背荫河建立研究所期间历史名称一共三个:开始时对外称其为关东军防疫班,内部的称呼则是加茂部队和东乡部队。日本学者松村高夫在《战争与恶疫》中记载了一些关于历史名称的内容:1932年时,石井四郎在哈尔滨东南部的五常县背荫河组建了东乡部队,开始了细菌研究。一位台湾学者在其著作《731部队——日本魔鬼的生化恐怖》也有相应叙述:1932年,参谋本部、陆军省、关东军上层听从石井的建议,在哈尔滨背荫河地区设立关东军防疫班,又称加茂部队 [8]。由此观之,背荫河时期的七三一部队,其公开名称是“关东军防疫班”,匿名的名称则有“加茂部队”及“东乡部队”两个。而这两个名字也和石井四郎关系密切,因为“加茂”取自于石井四郎的老家,且石井招募到背荫河的人员,大多来自于石井的家乡加茂。关于“东乡部队”名字的由来,则是由于石井四郎的化名是“东乡春一”,这是因为石井四郎崇拜在日俄战争中击败俄军的东乡平八郎,因此给自己取名“东乡”。

在1935—1945年的平房时期,七三一部队对外的名称在几年之内经历了一系列的改变,从最开始的“关东防御部队”到后来的“满洲731部队”。根据梶塚隆二的供词我们可知:在建立初期,七三一部队被称为防疫部队,但是在建立几年之后,该部队改名为防疫给水部队。他在另一次讯问中又提到,此部队在1941年前没有正式番号,只称其为“防疫给水部”,因日军各部队常用部队队长姓氏称呼,又叫做“石井部队”。到1941年关东军全军所有各部队都要采用番号后,此部队命名为七三一部队[9]。此外,奈良部队得名于七三一部队的总务部庶务课主任的名字是饭田奈良。奈良部队是该部队在中国建立试验室期间试验部队的总称,改名称对外宣布大概有两年的时间。据《井本日志》的记载,该部队在1941年以及1942年分别在我国湖南以及浙江一带实施细菌试验,对我国人民的财产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从上述资料我们可以得出,1941年以后的细菌部队,才叫做“七三一部队”,或其匿名“奈良部队”。

三、结论

从文章里我们可以了解到:七三一部队最初出现在记载里是在1932年,而这一说法也是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可的,研究所正式设立是在1936年,而七三一部队的名字是在1941年以后才开始使用的。但根据中外学者及普通群众的习惯,日军任何时期地点的细菌战部队都称作“七三一部队”。所以,“七三一部队”在一部分学者眼中成了细菌战的代表。

参考文献:

[1]解学诗,松村高夫.战争与恶疾——731部队罪行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2]谢尔顿·H·哈里斯.死亡工厂——美国掩盖的日本细菌战犯罪[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3]佟仲宇.日本侵华与细菌战罪行录[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8.

[4]森村诚一.恶魔的饱食[M].东京:角川书店,1998.

[5]郭成周, 廖应昌.侵华日军细菌战纪实[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

[6]韩晓,辛培林.日军731部队罪恶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

[7]杨彦君.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正式设立时间考证——兼论七三一部队名称出现的时间[J].北方文物,2012(3) .

[8]陈致远.731部队的创建时间和历史名称考[J].武陵学刊,2010(2).

[9]前日本陆军军人因准备和使用细菌武器被控案审判材料(中文版)[M] .莫斯科:莫斯科外国文书籍出版局,19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