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职制图教学中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2017-10-28王庶

科技视界 2017年15期
关键词:改革措施因材施教

王庶

【摘 要】通过对制图课教学的试验和探索,分析在高等职业教育层面上对制图课程实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实践,得到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制图课程;因材施教;改革措施

(1)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范畴,但培养的不是研究型人才,是高层次的技能型人才,这种认识反应在制图教学中是注重学生的看图能力的培养,轻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他们只要能看懂图形表达的意义和对尺寸标注及技术符号的准确识读就可以了。但传统的制图教材都在本科教材的阴影之下,虽然高职制图教材在各种教学理念的框架下也出版了不少,但都没有大的突破和本科制图材区别不大。本科制图教材重体系完整,高职制图教材应重实用,教学应更灵活,要突出重点不应面面俱到。更重能力的培养,要跳出课程体系的框框,目的性要强, 和本科教材要知识面广的教育思想不同,高职教材应体现技能训练的进展过程。要符合能力养成的规律。技能的掌握也需要创造性,不是照搬照抄模仿能得来的,只能是庸才。当代的制图教材主要是要跳出小儿科的教学模式,不能只停留在只是标准宣讲员的水平上。制图教学不应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能符合形象思维的规律就可以。目前制图教材在认识上有偏差,淡化理论的结果就是不让学生动脑子,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劳动的机器没有一点思维能力更别说创新能力了。 大多数传统的制图教材还是用文字来思维而真正的形象思维并不多,最好的制图教材应该是用文字来定基调而用形象思维来开拓思路。

(2)制图教学应考虑多让右脑参与,这是我国制图教学的空白点。空间影像的形成是在右脑而左脑只是个处理器,只有影像成型后左脑才开始工作。所以制图教学应该是右脑先行。右脑学习是学习革命的大趋势,尤其在制图教学中更加重要,右脑成像的速度快,更有整体性,左脑如果参与过多会增加成像的时间,久而久之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右脑学习者不等于差生,许多学生因是右脑思维者,不适应学校左脑性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要求被视为差生,但实际上他们往往操作能力较强,联想丰富,思维发散而灵活,倾向于通过探索,视听觉,空间知觉,身体运动和整体性过程学习和表达自己的认识,并非真正的差等生。在高职院里 这样的学生很多。同样在优等生中许多人在上述方面往往不如所谓的 差等生,有的甚至思想贫乏,思路狭窄,缺乏想象力和创造了并非全才。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有些文化成绩不好的学生制图学得很好,空间想象是他们的强项,制图学习更需要发散性思维,形体的构造能力是在发散思维中培养出来的。要真正把制图教学变成学生能力的养成过程而非仅是知识的传递过程才是目前高职制图教学现状的关键点。制图练习的设计是教学的难点所在,而不是如何把知识讲得清楚易懂,这当然也重要但不是重点。

(3)制图教学应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所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就应该是边干边学,学中干,干中学,是一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它更注重学习者的自我体验,自我总结,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我们要把主动权留给学生,学生自我体悟得来的知识要比教师给予的知识有价值。现在高职走到这样一种误区,即教师教学方式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是不适应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所以他们采取不配合的学习态度,因此学校效果很差,这样两败俱伤更会恶性循环。制图的教学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如果教师过分强调理论因学生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学生就没有学习的目的性和迫切性,那么這样的学习过程相当枯燥。制图教学的核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高职院校主要是空间形状的恢复的能力,是根据已给的图纸在头脑里形成立体形状的能力。工程技术人员首先要能把零件的二维图形在头脑中形成期三维结构形状,只有这样其他的识图过程才能有效进行。这种空间认知能力的养成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制图上强调理实一体化很容易发展到增加专业知识,抢专业课的内容,这样做吃力不讨好,大多数都做不下去,实际上加工简单的零件可以不需要图纸,何况机械类的学生还有机械加工的实训课,在制图课上所强调的理实一体化主要是加强画图和看图的训练,理论为实践服务,重实践而轻理论,一些需记忆的知识,应在实践中反复强调,让学生体会记忆符号的必要性。尺寸标注在零件图和装配图中集中讲并和AUTOCAD结合讲,这样来设计教学会使制图的学习和生产实际结合紧密,组合体部分的教学是可以去掉的部分,这个章节是典型的重工业时代的产物。

用剖视图来表达内部结构形状是多面视图的长处,而正等测图形在表达结构的组合特征方面有优势。辅助视图用来对付倾斜的结构,这样更能体现多面视图的优点。我们可以用斜二测轴测图形来表达叠加体,用正等测来分析切割体的投影特征。把学生的注意力重新拉回到课堂上是当代高等教育共同面临的问题。再先进的技术也是为人服务的,我们应该把关注点放在人身上,把学生当人看,而不是机器,他们学习怎样使用机器,但他们不是机器,是有感情的人,这应该是当代教育重新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力.机械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2]路大勇.工程制图[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6.

[3]严竹生.化工制图[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6.endprint

猜你喜欢

改革措施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革策略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巧抓课文及学生特征因材施教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