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欣赏川剧艺术

2017-10-28杜雨汀

小说月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川剧剧目戏曲

杜雨汀

(重庆市求精中学校 重庆 400015)

当懂得欣赏传统戏曲艺术,会发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会领略戏曲艺术独特的魅力,会感受到表演中无处不在的美。戏曲艺术的最终表现形式在于舞台呈现,而舞台呈现的核心是表演。表演是观众观看剧目的载体。同样的剧目不同的演员,表演的水平和呈现的艺术效果也是不同的。从本质上讲,欣赏川剧艺术,主要是看演员的表演,通过演员来感受川剧丰富多彩的综合艺术美。然而由于川剧的特殊性,川剧演员的表演,绝大部分都是靠传统的师带徒式,缺少系统的理论知识。因此,观众要学会欣赏川剧演员的表演,无法在书本上找到更多的理论知识,主要是在不断的观看和交流中了解学习川剧的艺术特征。其中,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在川剧经典作品去感受,去了解。再结合现实生活,让艺术的美对应到现实生活,就会发现川剧艺术是富有生活气息和生命力的。本文从以上两个方面的欣赏和学习出发,探讨普通观众如何作一个有心人,通过观看和学习不断加强自己的欣赏能力,提高欣赏水平,真正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

1 多看经典剧目,锻造专业和规范的欣赏品质

川剧经典剧目是具有典范性和权威性的作品。川剧经典是在川剧形成、发展过程中,由许多前辈用心血和智慧创作出,并经岁月洗礼,仍然活在当今的川剧作品,比如周企何的《迎贤店》,陈书舫的《秋江》等等。它们之所以能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其形式和内容都得到了观众和专业人士的普遍认可,能吸引人,打动人,引起大家的共鸣。向这样的作品学习,能够较快地提高观众和同行对演员的认可度。作为一个观众,可以在这些经典作品中观察其表演的典范性,对比自己所看到的其他演员的表演,进行衡量,从而使自己的欣赏能力更进一步提高。

理解经典作品中的典范性,我们应抓住“六多”,即:多读、多看(观摩)、多交流、多思考、多记录、多实践。

1.1 多读

就是要多读好的剧本及与此相关的文学、历史等方面的作品。牛顿曾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对喜爱戏曲的观众来说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对经典的阅读和感悟,不可能理解剧目表述的内容情节,不能听懂人物的台词语言,不能看懂演员的表演技巧,不能欣赏表演的音乐唱腔,就更谈不上感受其美和韵味了。多读是观众开阔视野,弄清剧中逻辑关系,提高欣赏水平的必经之路。比如川剧《拉郎配》,你如不了解战时的背景与战时征兵之荒诞,就理不清这戏的逻辑关系,逻辑关系不清,在欣赏中也就搞不清剧目的情节结构,直接影响欣赏剧目的整体呈现和演员的表演。

1.2 多看

提高欣赏水平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多看。多观摩有名的演员,比较好的剧团的演出。比如:重庆川剧团用两年时间排演出来的川剧《金子》,通过观摩,使我体会到,戏中的每个演员不仅对人物塑造把握准确,在每个动作,甚至每句台词都非常注重。这样的演出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川剧艺术特征的典范,一定要多看。

1.3 多交流

交流分内与外,对内条件许可,你可随时与戏迷切磋。对外,虽受条件限制,但只要有心,就能抓住演出以外同优秀演员进行交流。通过交流,汲取精华,了解技艺优长,知晓戏里戏外。这对欣赏的提高是非常好的,可说是学会欣赏的捷径。

1.4 多思考

孔子说“学习不思则罔”。学习表演,重中之重,在于思考。对任何一部经典中需学习的东西,都应不断地提出为什么?只有这样,你才能不盲从,不迷信,你才能更好更彻底地理解。比如,为什么有些观众在记住一部好戏剧时,往往更能记住这部剧的演员或唱腔呢?通过这样的反问与思考,找剧中精彩的戏都有滋有味地欣赏起来,使得看后不仅记住戏,更因戏而记住戏中的美好。再比如,任何戏剧,文不过习唱精细,或不过技艺高超。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明白了,戏剧表演不是靠复杂的背景、设备来取悦观众,所谓在舞台上,“执鞭代马,扶旗为车”永远比真马、真车具有艺术味道。因为,观看戏曲的舞台上,不逼真却越似真,给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间。想象力是艺术的生命,表演有想象力,观众有想象空间,才能更加体会到戏的韵味。

1.5 多记录

好记性不如乱笔头。勤动笔,是提高一个观众欣赏川剧的修养的绝对之途。而一个有文化、修养的观众,对川剧的艺术特征和演员表演、音乐唱腔、身段身韵等一定是要有所了解和掌握的。特别是对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元素是清晰明了的。因为,一切艺术说到底,都是对一个种族文化的演绎。大家崇拜艺术,其突出崇拜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有文化更能使艺术厚重。

1.6 多实践

欣赏川剧艺术同样要学习川剧表演,哪怕是基础的,低水平的实践。没有实践,终究空谈。诗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践,方能有所成。学会欣赏川剧,必须从经典中汲取营养。过去人们之所以爱看戏,除了娱乐形式单一外,更多是因为戏里还有人生的风景与道理,更有丰富的人生经验。现在的观众也一样,不从戏里看表演,那肯定是盲人骑瞎马。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必然有其高妙之处,尤其是戏中的演法一旦成了规矩,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天长日久便成为了典范。也唯有自身体验实践,学习唱、作、念、舞等技艺,才能真正体会川剧表演中的规律和乐趣。

而观众可以以上的方式,在观看经典中锻造自己专业和规范的欣赏品质。

2 在生活发现,让川剧艺术的美与生活中的美相对应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不竭源泉,离开生活任何艺术都将枯萎。关于这一点,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发表,到今天习总书记对文艺工作的讲话,始终都在不断强调。川剧艺术更是如此,离开了它扎根的土地,即便艺术形式再优美,它都无法得到大众的接受。作为一个喜爱川剧的观众,欣赏川剧,仍然离不开生活。生活,是人生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戏剧。当然,有的表演粗鄙,有的表演平淡,但更多的表演是绝不逊于正规舞台上的技巧。这就要求真正的戏曲爱好者在现实生活中做有心人,在现实生活中发现表演菁华,观察生活之美,在川剧剧目之中寻找共同点,以生活之趣对照舞台之趣,以生活之美融合舞台之美。

在生活发现,让川剧艺术的美与生活中的美相对应,我们应抓住“三多”,即多听、多看、多分析记录:

2.1 多看

在生活中,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车站码头,只要留心,都能看到许多有趣的事,许多生动的语言。比如:一次在街上,看到一间店铺的老板正在为打开大门而费尽周折,钥匙忘带了,客户急着买东西,老板就使出浑身解数,一会撬、一会推、一会敲。这个场景,这是挺有戏剧感的。不由让我联想到川剧《三岔口》中武丑撬门的场景和表演。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上演着各种戏剧桥段,舞台也始终反映着现实生活。

2.2 多听

生活中很平常的一幕,对于演员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表演素材。比如一次在公车上,两位女乘客,一位起身买票,另一位以为她下车,便赶紧坐下去。谁想,买票的那位说“嗬,下蛋不多,占窝还挺勤的”。这位刚坐下去的赶紧起来,但也不示弱,“对不起,对不起,耽误您下蛋了”。瞧,这语言,这表演多精彩!再结合川剧《迎贤店》中店婆调侃酸秀才的情节语言,真是相得益彰。

2.3 多分析记录

做一名真正了解川剧的戏迷,是需要分析剧种特征、清楚剧目特点、了解演员特色的。这里的分析,是分析生活中与你想要了解的演员对剧中人物的塑造特点;这里的记录,是针对某一角色,找不到欣赏点的时候到生活中去找原型记录心得。如周企何演店婆,开始怎么也演不出神韵,即找不到入戏的眼。于是,注定到街上去看店婆吵架,结果除丰富了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外,还发现了许多表演细节。于是他一一学习,比如店婆吵架,手拿手帕,两手卡腰,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吵前,双眼上翻,开始双手又各挽袖口……这一下,就抓住了店婆那种撒泼、蛮横无理也要辩三分的神态。于是,也就把店婆演活了。再比如陈书舫演《秋江》中的少女,开始怎么也演不出舟在水上行走感觉。于是,一次到嘉陵江上的渔船上体验生活,这才知道,舞台上的身体要柔慢,蹲、起都要有在水上颠漂的感觉。结果,通过努力,舞台上没有舟,却演出了舟在台上行的艺术效果。通过这样的分析记录,可以从中发现好的演员表演,一定会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好的剧目呈现,一定是艺术之美和生活之美相融合。

经典是学会欣赏的典范,生活是体会艺术欣赏的课堂。要想成为一个懂行的爱好者,需要不断地向经典和生活学会欣赏,让欣赏更加规范和专业。要作个有心人,不断丰富自己的欣赏阅历,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发现川剧之美,享受川剧之美。

猜你喜欢

川剧剧目戏曲
舞台剧目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川剧版画传四方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优秀剧目进校园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