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中的韵律美
——瓷器中的留白意韵
2017-10-28向雪琴
向雪琴
(湖北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00)
1 中国瓷器上常见的留白
1.1 凸显主体性留白
留白的意蕴在国画并不少见,可是当其运用在瓷器里,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新奇感官还有对古代人艺术审美的赞叹。元代《宣德釉里红三鱼碗》,碗身绘釉里红鳜鱼三尾,形体丰肥,红釉的鱼儿起跃入人们的眼球,大面积的留白又好似供鱼游乐的大海,用白来表现水,红白相映,生趣盎然这与后世八大山人的鱼的画面感有相似之处。《清康熙釉里红狮纹油锥瓶》也与其有相似画面感,这一瓶只有主体用红釉绘画的红狮主体环绕瓶身,然并无其他配图,红狮的姿态活灵活现于观赏者的眼球,而瓶身因为两只戏耍的狮子给人以生动的画面感。红狮头、尾的鬃毛也被白色的背景凸显后,笔法更加清晰,使红狮的动态浮于瓷上。大面积留白留给人无限遐想空间感觉两狮好似在戏耍绣球又或耍于山间,整个瓶身给人以一种灵动之美。
1.2 主体留白
背景留白的瓷器在当时那个年代已经极为罕见和大胆,然而主体留白的瓷器竟然也不少。《清代雍正釉里龙纹红梅瓶》中,远观之,五爪白龙好似气韵汇成,游于海上,浪随身动,一股海上王者之气,好不令人心生敬畏;近观之,龙身虽无颜色,但细节凸起,在管的照射下上细节以厚度来呈现,神龙回首,龙须飞扬,浪花翻腾,龙爪好似要擎住什么一般,全身通白只有双目中的红睛凝视远方,不怒自威带有清代龙纹特有的庄重感。宋代市井文化勃兴,丰富的民俗文化为磁州窑提供了创作环境和素材。磁州窑打破了当时流行的五大名窑单色釉的局限,运用丰富多彩的装饰技法,采用传统水墨画和书法的技法,用黑白两种釉色描绘精彩的世界,素雅庄重,鲜明生动,为百姓所喜闻乐见。磁州窑著名的便是“白底黑花”。
1.3 青花瓷的留白
青花瓷艺术的历史虽然始于唐代但是兴于元代,元代的青花瓷收到了伊斯兰教的影响颇深,伊斯兰几何及植物强调连续、对称、无限延伸,一眼望去繁复而华丽,却可以从中找出一致性和次序感,在永乐时期的瓷器上可以见到伊斯兰集合,植物纹饰并结合传统波涛纹、莲纹的的作品。例如明代《洪武青花花卉执壶》,元代的青花瓷布局疏朗,瓶盖装饰于缠枝花纹,瓶颈自上而下依次为蕉叶纹、回纹、缠枝灵芝纹、如意云头纹各一周,腹部绘菊花纹和山茶花纹,近足处绘莲瓣纹,流及柄均绘缠枝花卉纹。
2 留白的美学价值
2.1 留白可以衬托画面
潘天寿先生把白称为虚,他说:“叙事之关联,即以空白显实有也。”如此看来“白”有烘托景物的作用,在国画的花鸟作品中经常如此,如王雪涛的画中多为白色为背景,花鸟在前,以后面背景的“无”去烘托主题的实,这种手法在国画里无比常见。
2.2 营造意境氛围
中国的艺术讲求的意境,所以国画中多云雾缭绕或雾霭蒙蒙而求意境,黄宾虹先生说:“虚中之实,每在布置外之意境”。他的《山林秋色》轴,纸本着色。此图一眼望见山峦重叠,林木扶疏,云雾缭绕。远景为山坡,古松苍郁,有几间平房,前后错落。园后有四角亭,亭中坐一人。山腰树木丛生,枝条欹斜,往上高山耸峙,岿然独立。左侧为一片广阔的湖面,有二只帆船顺风行驶于两山之间,以山衬水,以水烘山,使山水发生了相互为美的密切关系。这幅画面尽管崇山峻岭,山路曲折盘旋,林木丛生,层次颇多,但画面仍清妍秀润,颇有章法。构思平中见奇,近取其质,远取其势,不落寻常蹊径,笔墨枯润相间,有虚有实,繁而不乱。留白也可以模仿水波烟岚,营造意境,也可像马远的《独钓寒江》寥寥几笔寒江绕于船边,用白来体现冬天的江水,整个画面体现了一种无言的宁静。
2.3 平衡画面的构图
同样,留白还有个重要地位就是平衡构图。在构图的经营上,又要说道周易,“阴阳”对于中国画的巨大影响,《周易》中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古人对于世间万物的理解都是正反两面的,只有一面则另一面也不能成,“知其白”方能“守其黑”,所以中国画虽是在“黑”处着墨,但实际对白异常讲究,这里的黑白其实包含着虚实、明暗、繁简等等,对立相生的意义,所以在许多画家搞创作前都会画有草图,不仅要观察正形,还要观察负形,留白的多少早已铭记于心,画面要讲究平衡,黑与白的占比例有多少,至关重要的影响着画面最后的呈现效果。八大的画就风格狂狷任性,构图多有大量留白,咋看不似平衡,但是别致的构图更显现出作画人的不庸于俗不流于众的个性。
3 总结
留白在中国的艺术品当中尤为多见,不仅仅是因为画者对意境的追求,还因为魏晋南北朝之后画家的审美受到了很大的文人画的影响。让绘画更加轻松有趣味,恽南田在《南田画跋》中说:“今人用心在有笔墨处,古人用心在无笔墨处。倘能于笔墨不到处观古人用心,庶几拟议神明。”说的正是这种“计白当黑”的审美哲学。留白的巧用更加可以体现出作者对画面的把控,让画面更加有诗意,这种诗意也表现在瓷器上,当然从中国的艺术品可以看出中国人的儒雅谦逊的审美和对自然平衡的崇拜。
[1] 田旭桐,陈明编著.空白艺术[M].辽宁美术出版社,2002
[2] (俄罗斯)康定斯基.艺术中的精神[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 冯先铭主编.中国陶瓷[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4] 田自秉著.中国工艺美术史[M].知识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