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文导入的有效性
2017-10-27刘春艳
刘春艳
小学语文课文一般编排的都是故事性强的文章,是孩子们们很喜欢阅读的课文。我们老师要结合孩子们的年龄以及文本的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导入,一个新颖的课堂导入不仅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同时还能激发孩子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虽然现在有许多老师为了把一堂课上得热热闹闹、上得和大家不一样,上得新奇、上得引人注目,设计出了花样繁新的课堂导入和教学设计。尤其是公开课时,绞尽脑汁,想尽办法设计课堂导入,这样的导入有时候确实能起到作用,可有的时候不但会弄巧成拙,事与愿违,还会影响教学效果。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应该依据不同的课题,选用对课堂教学有针对性的导入方法,让富有启发性的导入方式进入到课堂中来,引导孩子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1.根据孩子们的特点,设计课堂导入
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一般以识字为主,大部分课文都是以童话人物出现的,谜语导入法,创设情境法是老师最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
例如,我在教一年级的课文《乌鸦喝水》时,我首先用课件打出一个谜语,让孩子们猜这是什么动物,不少了解乌鸦的孩子,一下子就猜出来了,纷纷举起了小手,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要求回答问题的声音此起彼伏,孩子们为自己能猜出这个谜语觉得非常兴奋,兴趣一下子上来了,然后我继续追问:你们知道乌鸦平时是怎么喝水的吗?有一天,一只口渴的乌鸦发生了一个故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口渴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自然而然就引出了今天大家要学习的课文《乌鸦喝水》。我在讲授《青蛙看海》这篇课文时,也运用了猜谜语的导入方法,课件出示谜语后,孩子们纷纷猜出是“青蛙”,这时我在课件上打出了“青蛙”两个字,同时出示青蛙图片,并问孩子们:“你们听过《坐井观天》的故事吗?对里面的青蛙有怎么样的印象?”这样的课堂导入,不仅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为孩子们认识青蛙提供了良好的方法。
同样是童话故事,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一般就不会采用猜谜导入法了,一般会采用谈话导入。例如,我在教三年级的课文《九色鹿》时,采用了这样的导入方式:孩子们,你们见过九色鹿吗?你们想了解九色鹿发生过什么故事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九色鹿》这篇课文,去认真感受一下发生在九色鹿身上的故事吧。 这样的谈话导入直接把孩子们带入课文的主题。
2,根据文本特点,设计课堂导入
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一般是以阅读为主,课文的内容也是多種多样的。有历史题材的、有现代的、有写名胜古迹的,有古诗、有儿童诗歌、有散文,有写景的、有写人物的。所以要求老师要根据课文的特点,采用行之有效的导入。
在多媒体课件上出示图片的引入法和古诗引入法适用于讲授介绍世界名胜古迹的课文。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课文《庐山云雾》《海底世界》这两篇课文时,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但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庐山云雾》时我让孩子们背古诗《望庐山瀑布》,然后从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引出课题,带孩子们进入课文描写的美丽情景。这样的课文导入,为孩子们的传统文化积累起到主动积极的作用。教学《海底世界》我是这样引入的: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那里景色非常的美。我边说边用大屏幕出示视频纪录片,有关海底世界里的的各种生物的影片让孩子们欣赏。视频引入法为孩子们提供了直观的感受,为下文体会海底的美景,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作了鋪垫。
直接破题法适用于教学历史故事。如我在教学《司马光》这篇课文时,就直接出示课题,然后问“司马光”这个故事选自哪部小说?它讲述了什么内容?你对《史记》有多少了解?并借此机会向孩子们介绍《史记》。我在讲授《滴水穿石的启示》时,也是直接出示了课题,并引导孩子们解释“滴水穿石”这个成语,找到课题的近义词:持之以恒,契而不舍。并进而找到与成语有关的关键人物,连成一句话。这样的课堂导入其实是帮助孩子们归纳、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课文的线索,从而使孩子们整体把握了整篇课文的主旨。
反映人物感情的课文,都可以采用情感导入法,体现课文的主题。比如,我在讲授《艾滋病小斗士》这篇课文时,就从创设课堂气氛,渲染感情开始。我先请孩子们看了一段我做的几幅有关“小斗士恩科西”的介绍图片,通过观看图片中的感人画面,然后引入课文讲述恩科西和艾滋病进行顽强抗争的感人故事。这样的课堂导入,从一开始就奠定了课堂的感情基调,使达成情感价值观的目标贯穿始终。
课题质疑法也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当课题中有一些特殊的标点或词语时,题目带有一定的含义时,我们都可以采用“课题质疑法”导入课文。针对课题质疑后孩子们带着疑问阅读课文,这也是孩子们阅读课文的一种好方法。
总之,虽然教学方法有很多,但是教学方法却是不固定的。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有很多,只要符合孩子们年龄特点,同时具有针对性、启迪性、趣味性、归纳性等特征,就会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们很快投入到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