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的自虐行为
2017-10-27骆钦鑫
骆钦鑫
我家儿子4岁多了,平时性格挺好的,但有时生气时或有些要求达不到时会说:我希望我自己死掉等不可理喻的话,或是敲自己的头、用指甲掐自己、咬自己手臂……
幼儿自虐是一种故意的对自我产生伤害的消极行为。现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幼教实践与理论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原因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感觉、知觉、注意、思维以及言语和情绪不断发展,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但由于知识经验的缺乏,孩子的种种行为、意见得不到家长和老师的理解和支持,内心的情感难以宣泄,就会寻求比较极端的方式发泄。
孩子自虐一方面可能是有时因自我要求高没能达到满足,或受到不当的责骂造成的,孩子想以让身体承受一些疼痛的方式来释放压力,达到自我安抚的作用。比如,在紧张的时候小恒喜欢扯头发,豆豆用力拍脑袋,有些孩子则会咬手指、咬嘴唇、揪耳朵、打滚等。另一方面,这也是孩子对于爱与归属需求的表现。孩子某些意愿无法得到满足,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不能很完整地表达其需求,导致与人沟通欠缺,像妮妮那样咬自己的手,或有其他的激烈身体动作,都是为了发泄不满情绪,或引起大人注意。
二、社会调查
令人惊诧的调查数据:美国有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大约有1/5的孩子会在1岁左右开始出现打自己头的现象,其中以男孩居多,男孩发生这种现象的比例是女孩的3倍。不少父母通过网络、现场咨询等形式反映孩子经常会有打自己頭,用头撞墙、撞石头、撞人等行为可见这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盼盼妈:
盼盼8个月开始就出现了打自己头的情况,现在1岁8个月了,打自己头的行为更为频繁。每当他高兴了、感觉烦躁了、无聊了、自己的要求没有被满足时,就会使劲地打自己的头,一边打还一边拿眼瞄着我,看我的反应。如果我不理他,他就会打得更重,打得频率更快。 他这么小给他讲道理他听不懂,我实在是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有两次我实在急了,在他的小脑袋上敲了几下,看我这样对他,他哭得很伤心,看得我心酸不已。
亮亮妈:
亮亮平时倒没有打自己头的习惯,但是只要困了,他就会双手不停地打自己的头。夜间醒来的时候甚至在睡梦中都会使劲打自己的头。看他养成这样的睡眠习惯,我心里急得不行可是又不知道该怎样去改变他。
三、策略
面对孩子自虐时爸妈应当怎样做?
1.查明原因寻求解决方式
导致孩子“自虐”的原因不同,采取的解决方式也就不同。一旦发现孩子有上述“自虐”行为,就要注意观察他是否受到来自情绪方面的刺激,了解他情绪压力的来源,并根据孩子的情况适时引导与安抚,帮助他以正确的方式来平息自己的不良情绪。父母先保持自己的心态平和下来,轻轻拥抱和抚摸情绪激动的孩子,耐心询问他到底想要做什么,及时疏导孩子的情绪,建议孩子停止自虐行为,让孩子尽快安静下来,而不是继续刺激孩子,激化他的情绪。你的理解和拥抱对孩子来说是获得安全感的良药。
2.忽视孩子的“自虐”行为
发现孩子有“自虐”行为时,父母通常都会很紧张,既担心孩子伤到自己又为他的这种行为感到懊恼不已,于是父母的焦虑与紧张情绪也就会不自觉的表现出来。孩子看到父母的这种表现,会觉得很有趣或者为自己成功地获得父母的注意而感到很高兴。那么父母的表现就会成为孩子行为的奖励物。因此,遇到这样的事情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假装没有看到平静地抱他到外面走走,或者和他开展一些别的游戏活动,给他一些喜爱的玩具等。
3.避免孩子自己受到伤害
当孩子出现“自虐”行为时,可以给他一个枕头,让他击打枕头来发泄自己的情绪,或者通过其他类似的安全的方法来缓解他的不良情绪,以免孩子伤到自己。
4.健康的社交活动
可以多给孩子提供健康的社交范圍,让孩子多与同龄人交往,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掌握与人沟通的基本技巧,让孩子在与人的交往中得到快乐。
5.引导孩子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讲述相关的心理健康故事,帮助孩子积累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识经验,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平时父母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导,学会用语言的方式来表达,教一些浅显易懂的小道理孩子还是可能理解的。
孩子自虐应该受到教师和家长们的重视,学前期孩子的行为充满情绪色彩,自身行为多受情感、情绪的影响,教孩子正确认识和表达情绪对孩子来说犹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