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2017-10-27罗廖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17期
关键词:罗布泊胡杨消逝

罗廖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罗布泊今昔变化的原因。

2.揣摩品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揣摩品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法学法】

快速阅读、朗读、圈点勾画批注、合作交流、拓展阅读、归纳点拨。

【教学过程】

一、说仙湖昔日之美

常说眼睛是一个人的心灵之窗,想要看懂一个人可以从眼睛入手;同样题目是课文的眼睛,想要读懂课文,我们先从题目入手,那我们先来读题目两遍,看看题目是什么意思?

预设:“泊”,三点水,罗布泊与水有关。

“仙湖”,宛如仙境、极其美丽的湖。

“消逝”,慢慢逝去,不再存在。“逝”,含惋惜之意。

仙湖消逝,可见作者的感情基调是遗憾、难过、悲痛的。

同学们说到仙湖,在同学们心中“仙湖”是什么樣的呢?请同学为我们描述一下。

课文对仙湖有这样的描述,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PPT

师小结:在蒙古语中,罗布泊意为“多水汇入之湖”,她茂盛葱茏,十里繁华,她驼铃声声,商贾不绝,像一位高贵神秘的楼兰女子,着一袭白色长裙,偶一回眸,风情万千。可是,这样的仙湖却消逝了。

题目下的引言中说,仙湖消逝后,变成一个令人恐怖的地方。到底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二、读仙湖今日恐怖

活动一: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勾画出写罗布泊现状的语句,选择最触动你的句子做批注,并有感情地读一读。(提示:可以从词语、修辞方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赏析)

预设(1)“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胡杨林在垂死之际苦苦挣扎的痛苦。“挣扎与痛苦”表现作者为人类盲目破坏环境而痛惜不已的感情。

追问:这个拟人是如何生动形象的,能不能详细地说说?

明确:“伸出求救之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胡杨在垂死挣扎之际,饱受痛苦却不能表达,因为痛苦而枝条扭曲成奇形怪状的形态,“不愿倒下”“挣扎与痛苦”表现胡杨强烈的求生愿望,赋予了胡杨内心丰富的情感。

奇形怪状的枯枝和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又像雕塑一般,使画面定格在胡杨垂死挣扎的那一刻,读来使人触目惊心,心情沉痛,表达了作者对胡杨之死的痛惜。

师:让我们心情沉痛地读一读。

小结:朗读时,我们要用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来表达语句的情感。

(2)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赏析:作者妙用拟人、比喻,“裸露的胸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失去植被的大地,寸草不生的惨状,“露出肌肤筋骨”则以人的干瘪之态表现大地的干涸,一道道沙脊与一道道筋骨何其相似,最后借“痛苦与无奈”表达作者的痛苦与无奈。

“站在罗布泊边缘”一句运用反复,强调了目睹的惨状沉痛心情。

同学们说得很具体,我们可以归纳一下:

比喻要形似更要神似

拟人要拟形更要拟情

师:让我们带着痛苦与无奈读:

三、悟作者忧患意识

活动二:红颜已逝,只留下一具干瘪的尸体,令读者触目惊心。这出悲剧的制造者是谁?

预设: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我请同学有感情地来读一读这句话。

追问:你为什么这样读?

“又”字表明这个悲剧不是第一个,“人”在不断地制造悲剧,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生态破坏者的盲目和愚昧,悲愤、沉痛。感叹号直抒胸臆,情感强烈。

师:人类是怎样制造这个悲剧的呢?请同学们读10~14自然段,勾画关键词句。

生回答。

师:盲目在这里比喻认识不清。请同学们思考,人们到底是没有认清什么,才导致了仙湖的消逝。

预设:没有认清人类的开发应当符合自然规律,开发应该有规划,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

追问:既然是说人们没有认清自然发展规律,那就直接用一个盲目说就好了,把其他三个盲目去掉可以吗?

预设:连用了四个“盲目”,以排比的句式,强调突出了作者对罗布泊消逝的遗憾之情、对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强烈谴责之情。

师:人类如此愚蠢贪婪,悲剧还在上演,也许有一天,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的眼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呐喊,请同学们齐读: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师:从这呐喊声中,同学们读出了怎样的情感?

预设:为人类的未来担忧。

师:这种强烈的担忧源自作者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不仅在此处,前面同学们说到的痛惜之情、谴责之情都源自于这种忧患意识。作者吴岗博士把这种忧患写进了《善待家园》,让我们有感情地读。

学生齐读:

PPT:

辽阔深沉的宇宙中,地球是惟一拥有生命的星体。

依靠地球财富,人类主宰了地球文明,而足迹所到之处留下一片狼藉。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海岸侵蝕、地震、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灾害开始冲击人类文明。

当我默默地注视着地球母亲饱经人类摧残的躯体时,我仿佛听到了地球母亲的怒吼:人类啊,你们为何这样对待自己的母亲?!

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民族绝非强大的民族。

但愿人们能够警醒,没有美好的环境,任何文明和现代化都是虚无的。

小结:作者用形象而充满情感的语言,记录了仙湖的消逝,连用三个“救救”,意图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

四、思家乡环境建设

活动四:除了作者的三个“救救”我们还需要救什么?

预设:救救空气、救救水、救救我们自己!

师:是啊,10年、20年过后,地表下陷、空气雾霾、水资源污染等环境问题一齐向我们袭来,我们即将站到灭亡的悬崖边缘,孟子说:生于忧患,同学们是否有所触动呢,请拿起你们的笔,针对我们身边的环境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科学规划的角度,提一点建议。要求:语言简洁、表意明确。

小结:

生命是一场日以继夜的奔赴,是奔向更亮更美的光明,还是更远更黑的深渊,关键看我们怎么选择。愿我们和我们的后代都能够看到这样的地球:地球看上去非常美丽,在漆黑的太空里只有它发出迷人的蓝色光芒,就像一颗蓝宝石。

猜你喜欢

罗布泊胡杨消逝
美到极致的胡杨
胡杨为什么能在沙漠中生存
家风伴我成长
罗布泊之咒
消逝的打麦场
彭加木 拓荒罗布泊
30年,光阴的故事——消逝的记忆
即将消逝的美好
人鹿奇缘:抹不去的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