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估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7-10-27王群
王群
估算是根据已知条件,对数量或算式的结果,做出合理的推断或估计。它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能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检验计算结果。因而,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加大了估算内容的比重,对估算教学提出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第一层次,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第二层次,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照例,具体目标阐述得如此详尽、细致,估算教学的过程也应该生动、有序,并且高效。但笔者作为新老师,教龄尚浅,经验缺乏,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曾遇到了一些问题,进而引发了相关思考,兹在此,总结平日所思,提出几点拙见。
一、估算的学情分析
人教课标版教材,从二年级开始,就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其中,二年级编排了“加减法的估算”,三年级编排了“乘除法的估算”。 估算内容看似简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感到“估算难教”,学生更是觉得“估算是多余”。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要估算,体会不到估算的必要性。尤其是二年级的加减法估算内容,估算的数目不大,直接口算并不难,而采用“估算”则显得牵强附会。到三年级学习乘除法估算时,这一现象有所改观,但不少学生仍然是在被动接受估算。因为笔者注意到,每每学习一个新的运算法则,教材的编排思路一般是:口算——估算——笔算——验算。估算是专门开辟了一个例题来讲授的,而且讲授的思路大抵是:看图分析——解读题目——明确“大约”要点——传达估算思想。于是,这无形中给学生一个错觉:估算是一种区别于口算和笔算的新的计算方法。其实不然,估算绝对不能和口算、笔算分隔开。它是在熟悉掌握口算技能的基础上,为精确笔算学习做好铺垫,能有效地检验笔算结果的计算工具。由此,笔者认为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创设更多的情景,从不同角度、更大程度地渗透估算思想。
二、估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1.理解题意,正确运用估算
三年级上册教材87页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一条蚕大约吐丝1500米,小红养了6条蚕,大约吐丝多少米?笔者原以为,学生会列式1500×3=4500(米)。但是,不少学生却认为这种做法不对,因为题目中出现了“大约”两个字,于是很多学生开始绞尽脑汁,不知道要将1500估成多少。原本简单的一道应用题的解答却陷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僵局。事实上,这道题需要估算吗?是不是所有出现“大约”的题目都要估算呢?答案是否定的。
笔者反思平时的教学过程,对处理一道应用题时,往往让学生关注“大约”二字,从潜意识中引导学生,看到“大约”想“估算”。而让他们忽略了有“大约”不一定就是“估算”,没有“大约”也未必不要“估算”。
2.估无定法,尊重合理想法
笔者在估算教学中比较苦恼的一个问题是,估算是否有唯一答案?如果有,那我们在估算教学中就应该统一估算策略,这样有利于规范试卷、统一判分。但事实上,如果估算还是以精算的结果作为唯一的判斷标准,那么估算教学只能以形式化而存在,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个问题往往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选择何种估算策略,只要言之有理,符合数学思维逻辑,都应该判对。笔者猜测,这大概就是现行考试中很少出现专门估算试题的原因了吧。
在三年級上册教材78页例3中,课本中提出“29×8=”的估算。学生1:把29看成30,30×8=240,所以29×8的估算结果是240;学生2:把8看成10,29×10=290,所以29×8的估算结果是290;笔者认为,这两种估算思路都应该判对,至于估算的优劣,那要结合实际情况展开分析了。
估算无定法,有时甚至无优劣。现今,由于家长对于早教的日益重视和学生性格、智商、情商多样化的发展,学生采取的估算策略有差异也是正常的现象。有的学生口算能力较强,于是这类学生的估算结果会接近笔算值;有的学生认真听讲、关注课本,因而这类学生的估算结果会偏于整十整百,虽然与精确值偏差较大,但同样符合数理逻辑。
3.联系实际进行估算,关注估算的有效性
在三年级下册教材16页中,完成了例2的教学以后,笔者又补充了一道题,“做一件衣服要3米布,140米最多能做多少件衣服?”。
由于是刚刚教授了估算知识,所以很多学生一下子就选择用估算来解决这两道题目。题1,有学生把140估成120,解答最多能做40件衣服;有学生把140估成138,解答最多能做46件衣服;这些结果也在笔者预设的范围内,出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确:对于估算,有时候要多估,有时候要少估,具体问题应该具体分析。这里不能把140估成150来解答。但是,三年3班一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既然题目中出现了“最多”二字,怎么还能把140估成120呢?这时,另一名学生站起来说,为什么不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呢?一定要用估算吗?
听到这两位同学的质疑,笔者心中暗喜,回想反思,我们在教学中常常为了估算而估算,却忘却了估算的最终目的,估算始终是工具而非结果。
4.估算意识培养重于估算技能本身
估算意识和估算技能,孰轻孰重?古来争论不休,笔者认为估算意识的培养远甚于估算技能本身。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智力的发育,学生的计算水平会不断提高,“如何估算”对于他们迟早不是难事。而学生能否根据不同的情境灵活选择合适的算法,是考查其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面。面对一个数据模糊不清甚至残缺的问题情境时,有的学生束手无策,因为数据不完整,无法精确计算,但有的学生却能利用已有信息,灵活运用估算策略,把问题解决,这就反映出两类学生不同层次的解决问题水平。
以上几点便是笔者日常估算教学的思考总结,有些观点支撑较为单薄,对于教材解读也有失深入,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