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课堂活动探索与实践
2017-10-27陈春峰
陈春峰
[摘 要]“导学”课堂教学以导学案为重要载体,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主要目标,教师要对“导学”课堂学案构成、设计思路、组织实施和变化方面进行探讨,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学案构成;教学设计;教学思路;导学设施;导学变化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7-0064-02
“导学”课堂是基于“适应学生成长,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以导学案为重要载体,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主要目标,通过教师的课堂引领和学生课堂小组活动探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探究疑问,生成知识,从而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对话交流意识,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基。
一、“导学”课堂中导学案的模块构成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和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课堂上的自学、探究、对话、反思等环节都是在导学案的基础上实现的,导学案设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以预习填空和课堂练习为主要内容的学案模块,探索能够适应学生成长,服务于“导学”课堂教学的导学案模块。
从模块构成上看,我们把新的导学案分为自主学习、对话交流、生成问题、练习反馈四个部分。在设计中各个部分各有侧重,相互之间又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既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又可兼顾到不同层次的问题和知识,从而真正充分地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导学”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
教师要围绕导学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有效开展课堂教学。从整个环节上看,我们采用“先学”而“后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探究问题、生成知识。其中,“先学”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学生主体作用最充分显示的阶段,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部分。但先学不是无指导地学,教师要明确自学要求。如对照导学案上列出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如何看书、看多长时间、有何疑问、学习的形式、练习的内容等,在课堂推进过程中都要做明确的要求。而对于导学案中教师预设的问题,学生先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組讨论,补充完善,之后再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示交流,质疑辩论。对于学生自主生成的问题,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总,新课学习完毕后,选取共性且比较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探究释疑,若有困难再由教师点拨。
经过这样的设计与安排,不仅可以让每一名学生行动起来,将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思路,探究疑问,生成知识,锻炼能力。并且,在“先学”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生成的问题,也正是在“导学”课堂中教师进行“后教”的重要依据。因此,这种“导学”课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就是问题教学,是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是让学生培养能力、锻炼能力、提升能力的研究过程。
三、“导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
1.自主学习,夯实基础。在自主学习环节,学生通过导学案中教师精心预设的问题,初步掌握基础知识,同时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发现、抛出,带着这些疑难问题展开后面的课堂学习。在此环节中,教师要明确学习的任务,确定学习的方式,规定学习的时间,引导学生思考生疑。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对自主学习的问题是这样设计要求的:“自主学习(4分钟左右)”。任务:快速阅读“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中的第1个材料,独立思考并在导学案上写出答案(如有疑惑请及时做好记录)。在这样的要求指导下,学习目标、时间安排、具体任务简单明了,学生可在导学案上根据各项要求,快速有效地完成本环节的学习目标,同时将自己对知识或问题的疑惑记录在案,留待以后解决。
2.小组对话,交流展示。在对话交流环节,学生根据教师预设的问题,在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对话交流,补充完善问题的答案,提出自己的疑惑并进行成果展示。这个过程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各抒己见,崇尚交流问题的集思广益、取长补短。通过一个个的对话交流活动得出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综合认识和深刻理解,让学生充分打开话匣子。对讨论的问题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阐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不断扩大思考问题的变式研究范围。在此环节中,教师要明确责任分工,指导学生倾听互助,探疑释疑。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对此环节也作了具体的要求:“对话交流(6分钟左右)。①组长组织大家交流思路,解决疑惑,安排人员记录整理,完善答案,形成发言提纲并确定代表,展示小组成果。②组内若有新问题请及时记录并提交给老师”。在这一要求指导下,小组对话有序开展,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各小组对同一问题形成了不同的见解,通过组间的交流展示,再进行质疑补充,得到对问题更深刻的认识。当然,组内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学生当中,倾听学生的想法,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指导。在进行对话展示时,教师要及时点拨指正,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的归纳和表述。
3.生成问题,探究反思。在探究生成问题环节,生成的问题不是由某一名或几名学生随机提出来的,而是在学生自主生疑、小组对话释疑的基础上,对小组内部不能解决的疑惑进一步探讨。若学生经过讨论仍解决不了,可由教师进行精讲点拨。在此环节中,通过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成果,其他小组质疑思疑,补充完善,生成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由于学生自身生活经验的不足和理解能力的差异,对所学知识往往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疑惑,甚至在思想上会出现偏差和走极端。这些疑惑均不是课本上的具体问题和知识,但却是学生通过在学习中进行反思质疑提出的富有价值的新问题。通过生疑、质疑和释疑,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敢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
4.练习反馈、课堂收获。有效的课堂必须是学、思、问、讲、练相结合的课堂,通过课堂练习可以起到巩固、复习、反思的作用。而题型的选择可多种多样,如判断题、选择题、评析题等,不同的章节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题型。当然,习题不能过滥,要本着少而精的原则,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典型性和难度梯度,同时不得偏离教学目标,力求使学生多思多写,既节约时间,又提高效率。此外,学生在完成这些练习时,教师要及时巡视,个别提醒,交流答案时,指导学生相互订正。这样一来,导学案90%以上的题目都可在课堂上得以解决,提高了课堂效率,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同时,此环节通过对知识的及时运用,总结反思,归纳提升,有效地训练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导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变化
通过对“导学”课堂的组织实施,我们发现课堂教学发生了几点可喜的变化。首先,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变化。教师由课堂的控制者、讲授者和主角,转变为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和配角。其次,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生了变化。学生由过去单纯的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转变为探究知识、质疑知识、反思知识、创新知识。最后,课堂的氛围发生了变化。在“导学”课堂中,课堂成为学生思维培养、展示自我的舞台,充满了灵动的智慧,富有生命的活力,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在“导学”课堂中,学生积极、阳光、进取,课堂参与度和接受度都非常高,展示的欲望非常强烈,课堂氛围异常活跃。虽然部分学生在展示时对知识的理解有欠缺,但从其自身的感受和经验得到的知识往往更有说服力,教师只需引导、补充、更正。一堂课下来,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做、在说,而教师讲得很精很少。因此,我认为这样的课堂,不仅给予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并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思维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特约编辑 斯 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