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中的问题
2017-10-27孙吉虹
孙吉虹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学生的需求、教材、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等四个方面,试图分析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问题所在,并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真实性;任务型教学法;学生为中心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1-0204-03
一、概述
说,即交流,是语言学习的目的(Scrivener);听,是母语也是第二语言(L2)习得的根本途径,即“听”领先于“说”。然而,“听说”技能的训练直到近些年才受到语言教学和研究的重视(Rost)。
与综合类大学的英语教学改革相比,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的教学与研究似乎远离了人们的关注焦点。本文关注的是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学生的需求、教材、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等四个方面,试图为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改革找到突破口,并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二、理论依据
(一)听和说
1.听在语言学习中的地位。母语习得主要是通过听来实现的,L2习得有三个必要条件:(1)学习者的需求和强烈动机;(2)学习者能够接触到讲目标语言的人,以及为他们学习该语言提供的帮助(如,简化、重复语言和提供反馈);(3)学习者与目标语言环境有足够和持续的接触。其中后两个都涉及到“听”,因此“听”是L2习得的根本途径,但它恰恰是语言教学和研究中常被忽略的一个环节(Rost)。
2.现实生活中的听和说。现实生活中的听说多发生在面对面的非正式交流中,因此口语往往很灵活且缺少计划性(Hughes)。但交流过程中的听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是带着目的和一定的期待去听的”,我们对讲话的人和讲话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预测,“我们可以看到讲话的人或与讲话内容有关的视觉/环境线索”,我们对听到的内容会有反馈,甚至有时会打断对方来澄清一些疑问(Rost)。
3.听说教学中的三个问题:(1)学习听L2 Vs.通过听来学习L2。L2听力训练中有两个重叠的过程,即学习听L2和通过听来学习L2。最理想的状态是通过听来习得L2,而非仅仅让学生听懂L2中的口语信息(Rost)。简而言之,课堂听力训练应像生活中的听力活动一样,具有实用的目的和功能;从简单的获取信息和与人沟通,到在听的过程中学习L2,这同样包括了词汇和语法的学习;(2)教授说L2 Vs.以说来教L2。在教授L2说的技巧过程中,同样有两个易混淆的概念,即教授说L2和以说L2来教(Hughes)。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仅仅以英语授课是不够的,而以何种授课方式和练习方式让学生掌握和说好L2才是真正目的;(3)流利度Vs.准确度。口语教学的核心是流利的口头表达,即学生能用L2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轻松与人交谈(Byrne;Scrivener)。Scrivener认为讲一口完美地道的英语是人们努力的方向而非教学的重点。
(二)教材
1.相关性。Sperber and Wilson的研究表明,人类的认知规律使得我们只注意与自己相关的信息,这就决定了听力材料所必备的首要条件:相关性(Rost)。只有听说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提供信息、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让他们产生兴趣。
2.真实性。另一个必备条件是真实性,即具备现实生活中口语的一些特征:简单且不完整的句式、犹豫、重复和自我修正等现象(Rost;Brown and Yule)。研究表明,缺少这些特征的材料听起来既生硬又容易产生误解(McCarthy,1998)。因为这些特征给听者足够时间去处理大量信息,弥补了语速过快的问题。
3.多样性。材料真实性的另一个方面即种类的多样性。如果希望学生全面了解一种语言,就要让学生尽可能全方位地接触该语言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Rost)。McCarthy(1991:118)认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口语形式有9种之多。
(三)课堂教学
1.教师的职责。Scrivener将教师的职责分为三种:explainer、involver和enabler;而最后一种则是教师最理想的身份,即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为他们创造实际应用语言的条件(1994)。Nunan將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细化为教授的内容、方式和时间等都应服从于学生的需求。
2.教学方法。Scrivener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莫过于亲自去做,因此听说课的关键在于设计实用的听说任务或练习,把学生参与听说的机会最大化(Scrivener)。这样就涉及到了任务的设计和任务应具备的基本要素:(1)任务设计。真实听力材料的难度自然会比较大,但可以通过任务的设计来弥补这一点(Nunan)。比如,可设计一些任务来预习材料中的词汇和句式结构,把材料分解成可理解和掌握的长度。为了让学生的参与机会最大化,尽量以pair work和group discussion的形式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如:选择旅行路线或度假目的地、在一定的预算内为聚会或野炊采购食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提问,而不是把提问的权力留给老师(Scrivener);(2)任务的必备要素。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一个前提是“Information Gap”(Scrivener);因此,任务的设计除了多样化以外,还要确保交流双方有对方不知道的信息或需要沟通协商的地方。
(四)自主学习
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得自主学习成为了可能,这样学生就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制定和执行他们的学习计划(Rost)。
三、问卷分析与讨论
(一)问卷调查
问卷主要针对学生的需求、教材、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等四个方面,共包含26道试题。调查的对象是2006年入学的人文学院学生和2007年入学的造型学院及建筑学院的学生共计44人;问卷调查在2008年6月随堂完成。endprint
(二)教材
1.專业的相关性。现行教材最突出的问题是其相关性。纵观4册听力书中64篇Part B部分的听力内容,没有一篇文章或对话与美术专业相关,这也恰好与问卷调查的结果一致:超过85%的学生对现行教材基本不感兴趣,并希望增加与美术专业相关的内容。
2.真实性和多样性。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听力材料种类的单一性和缺乏真实性。以第一册的16篇Part B文章为例,日常交流并不常见的“Monologues”占了一半——共8篇;而日常交流最常见的“Casual conversation”只有两篇,且全部被简化和改写,失去了口语文体的主要特征——真实性。
3.听说练习中的问题。现行教材每篇Part B听力文章后都跟着两道练习题,练习一的题型是单选,练习二多是填空、表格和判断正误。练习一的问题是在听完全文后才播放给学生听的,这样一来,被测试的就成了记忆力而非单纯的听力理解能力;并且有时4个选项都很长,这就额外增加了学生的阅读负担,练习的难度被无形中增大了。这种现实生活中少见且不真实的练习会误导学生,让他们怀疑自己的听力能力,进而受挫并产生抵触情绪。练习二的填空题常要求书写很长的句子,这就又变成测试词汇、语法和记忆力而非听力,学生的自信心会受到打击。判断正误与单选一样,学生从一片茫然中开始,又在无助与受挫中结束。表格练习是其中唯一直观且简化了阅读和记忆负担的练习形式,但有些表格中的句子过长,就让这种练习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Part A的练习与Part B的练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没有起到分解和分担听力任务的作用。Part B又分成听前练习、听力练习和口语练习三部分。听前练习是与主题相关的讨论,起到了分解听力部分词汇、句式和内容的作用;口语练习的主题虽然没变,但让学生练习的句式却不是从听力练习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因此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没有起到巩固和提高的目的。另外,口语练习要求学生复述对话,是一个背诵句式的过程而非真正有“information gap”的交流。
(三)课堂教学
问卷调查显示,近2/3的学生认为“听”的比重过多,缺少“说”的训练,这违背了“听在先,说为目的”的听说课的初衷。超过2/3的学生认为教师仍是课堂的主导,1/2强的学生希望师生对课堂的控制各占一半,甚至有1/5的学生希望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近2/3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汉语使用频率过高,3/4的学生希望教师能以英语为主,必要时给出汉语解释。近90%的学生对听说课程不感兴趣,因为3/4的学生认为该课程对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帮助不大。90%的学生希望教师采用互动性强的“pair work,group discussion and task-based activity”。
(四)课下自主学习和应用
从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多数学生课下很少花时间练听力:只有11%的学生能保证每天听1小时英文,32%的学生每天只听半小时,但43%的学生每周只能保证1小时,甚至14%的学生课下从来不听英文。学生课下接触英语的主要途径是英文电影(57%)和歌曲(21%),而英文广播和在线收听只占到9%。与专业有关的听力微乎其微,89%的学生每月不超过两次,甚至48%的人认为一年不超过两次,且以英文讲座为主(55%)。
问卷显示,学生普遍认为学习英语的主要矛盾是没有语言环境。75%的学生认为日常生活中没有用英语交流的机会,近82%的学生认为没有用英语交流专业的机会。用英语交流的学生主要是与朋友的闲聊(43%)和网聊(30%)。
问卷还显示,90%的学生都有网聊的经历,甚至27%的学生每天都聊;但遗憾的是41%的人从未尝试过英语聊天,而43%的人只是偶尔用英文聊天。用英文聊天的学生中,84%倾向于文字聊天,只有7%的人同时使用语音和文字。
四、结论
通过对问卷调查、教材、课堂教学和课下自主学习的分析发现,要想改善艺术类院校听说课程现状,需要做出以下调整:
1.在国家《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补充一些与艺术专业相关且真实的听力材料。除了常见的艺术类英文讲座,建议加入教授实用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专业问题的英文课程;这样学生可以通过英语学到实用的东西并解决专业上的具体问题,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和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2.一定要把课堂主控权转交给学生。听说课上,教师只需把课堂活动解释清楚、讲解必要的背景知识和重点词汇、总结材料中的句式以供随后的口语练习使用;其余的时间是学生用来练习听说的。课堂应按以下三个步骤来安排:(1)通过双人对话、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来预习听力材料中出现的词汇和句型,预设可能出现的场景、问题和解决方案;(2)听力练习,检验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程度;(3)引导学生总结听力材料中的句式,让学生在随后的口语练习中使用此句式。听力练习的任务应是测试听力能力,应把记忆、阅读和书写的成份降到最低;建议以图表和颜色等直观方式呈现,答题方式应多采用打对勾和连线的方式。
3.帮学生找到个人兴趣点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下时间。选材和任务不管多么接近现实生活,都不能涵盖和替代现实生活中的交流方式,且课上的时间有限;因此,充分利用课下时间既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又是将语言从课堂转向实际应用的关键。例如,英文电影和歌曲都是练习听力行之有效的方式,网上英文聊天可轻松解决语言环境的问题。
最后,本文要强调的是:既然语言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而非学校考试,那么关键就是要帮助学生摆脱对老师和课堂的依赖,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将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途径从中文转换成英文,实现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学习英语。
参考文献:
[1]Brown,G.&G.Yule Discourse Analysi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2]Byrne,D Teaching Oral English.Harlow:Longman,1986.
[3]Hughes,R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Speaking.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2.
[4]McCarthy,M Discourse Analysis for Language Teacher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5]McCarthy,M Spoken Language and Applied Linguistics.Cambrid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6]Nunan,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Boston:Heinle and Heinle,1999.
[7]Rost,M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Listening,2002.
[8]Scrivener,J Learning Teaching:A Guidebook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Macmillan Heinemann,1994.
[9]Sperber,D.&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Oxford:Basil Blackwell,19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