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类“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7-10-27刘兴云刘红日
刘兴云+刘红日
摘要:高等学校的核心任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只有创新型人才培养才能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成为社会的真正需求,成为国家创新驱动的人才源泉。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在创新与学科专业结合的基础上,使得创业与市场相结合,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本文以培养理工类学生创新创业为例,就近几年培养学生双创实践取得的经验,阐述了相关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
关键词:创业;创新;协会;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TH8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1-0158-02
引言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公开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双创”一词由此而来[1]。2015年双创启动元年,紧接着2016年5月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湖北省政府于2016年09月印发了鄂政发〔2016〕45号《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实施意见》[2],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全面落实创业创新税收减免、科技成果转化税收优惠等政策。将大学、科研院所与双创平台协作互补,加强创新资源共享和科技成果转化,构建众创服务平台。湖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结合自身学科专业实际情况,率先在2015年10月成立了黄石物创光电科技企业孵化器,并在2015年11月黄石第二批科技企业孵化器登记备案,同年3家在孵企业获得市科技局科技创业扶持资金各2万元,截止到2016年年底在孵企业达到21家,并在12月份黄石市众创空间登记备案,备案名称为湖北师范大学光电家创客空间。由此构建起我校“双创+”人才培养的平台。
我们针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三个本科专业,一个光学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开展创新项目,目前在研的创新项目15项,人员主要有光电爱好者协会和电子俱乐部会员组成,教师团队有5人分别负责不同岗位工作,构建起形式多样的“双创+”新培养模式,教师科研成果及学生的成果层出不穷。
一、研究方法
针对理工类学生在学科特点,主要在电子类相关专业,如:电子信息,计算机,自动化,物理等,以开展创新项目,实现项目落地,形成产品,鼓励创业,资本对接,企业上市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相关工作。实验室、学生、教师、光电协会,有机结合,相辅相成,要充分利用实验室和人的资源,达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的[3]。
1.以协会为依托,对学生采取分级管理,分级培养。湖北师范大学光电创新实验基地是一个给学生提供灵活方便的实验基地,在2013年之前,只有少数学生主动参与创新性实验研究,大部分学生主动实践能动性较差,整个收效甚微。为改变此现状,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指导老师成立了湖北师范大学光电爱好者协会,以会员形式吸纳理工类本科生、研究生。为方便管理,将成员以项目分成不同的团队,发挥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每周四晚上准时召开工作例会,并进行出勤、项目考核,公平竞争,自然淘汰,奖惩分明的原则。为更好地带领光电爱好者协会学生团队,我们采取了分级培养模式。协会各部门开始对大一本科生会员进行基础实践集训,然后通过公选课引导大一本科生会员尽快在理工类专业快速入门。经过大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在大二基本能成为协会中的骨干成员。协会每年都有各种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科技竞赛参加和一些创业项目训练,这些经过一年培养的骨干成员基本能参与其中,并提出各种创新性想法。践行“努力钻研,乐于交流”的原则。对于大二学生,指导老师每周定期检查学生项目进展情况,并和学生一起讨论方案的可行性,指导老师还额外不定期与协会潜力会员单独谈话,涉及专业学习、人生规划等,让每一位学生积极找准自己在协会的位置,形成归宿感,更好地促进光电爱好者协会的培养功能,光电创新实验基地利用率也显著提高。经过4年在光电爱好者协会的实践,学生在大三开始考研、做论文,游刃有余。985、211高校研究生导师都非常欢迎这类实践能力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2.企业化的人才管理模式、创业项目成果服务于社会,创造价值。对协会会员中不考研的高年级同学,我们会引导其在创新创业实验基地平台上开展创业意识教育,进行科技创业实践,在此过程中,采取企业竞争淘汰机制,实行传帮带模式,形成一对一的帮扶对接,建立良好的梯队,由3-5位学生组成一组,每组有一位项目负责人,通过完成作业作品、大创项目、学生科研立项、参与校企合作项目或纵向项目的完成,教师每周定期组织这批学生以做报告的形式进行学习交流,为每年一次的各种创新创业实验大赛(国家级、省级)提供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为他们走出校园适应就业岗位提供很好的平台。同时,我们将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当作业实践,再把它实现成一件作品,再做成产品,创办科技公司,实现商品,最后形成品牌效应。鼓励学生积极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申请国家专利、积极组织学生申报省级成果奖,开展一系列的创新综合实验教学改革。通过四年多的实践教学与改革,我们平台的考研率在70%以上,创业率在10%以上,其他的全部成功就业。不仅培养学生实践动手与创新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现人综合素质培养,实现就业能力培养,以达到与就业接轨的目的。
二、彰显平台作用
光电爱好者协会及电子俱乐部,在领导、组织学生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学生招募,学生选拔,学生培训,组织团队,开展活动,加强沟通,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实现了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同时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创新创业实验基地就是企业的研发部门的模板,走这样一种培养模式,达到与学生能力培养、创业、就业三不误的目的[4]。
三、研究成果
四年来已完成的在“双创”方面的教学研究成果:(1)在创新方面,通过应用推广,仅我院3个电子类相关专业学生获省级以上奖项40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5篇;参与专利申请工作,授权专利14项,其中发明专利已公开4项。(2)在创业方面,尽管只有两年时间,在孵企业21家,其中3家企业科技版挂牌,获得省市项目资助共42万元。
四、結束语
以协会为依托,采取分层分级培养,让学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对高年级学生采取企业化管理模式,并结合创新项目,让产品商品化。事实证明,学生在学习中,确实达到了论语里的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我们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天津经济课题组.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J].天津经济,2015,252(5):28-35.
[2]邓坤烘.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在行动——来自湖北随州、襄阳、孝感的实地调研报告[J].科技创业,2016,23(1):25-29.
[3]韩孟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和实践[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105-108
[4]王云涛.基于企业主体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路径选择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3):163-16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