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当自强
2017-10-27陈奇军
陈奇军
2017P&E(中国国际照相机械影像器材与技术博览会)期间,老蛙(Laowa)镜头的展台成为中外摄影人都关注的一个焦点。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佳能、尼康、索尼的工程师及管理者也纷至沓来,并伫立许久不愿离去。这些日本高管的目光中,流露出的是好奇、诧异和尊敬,因为每一款老蛙镜头的技术指标似乎都超乎了这些专业人士的想象,开发出这种“逆天”产品的不是德国人,也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国人;更重要的是,这些镜头不仅在技术指标上创造了诸多第一,而且做工精良、性能出众。
一说起中国的相机(及镜头)品牌,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海鸥和凤凰,许多人对老蛙镜头并不熟知。其实,作为一个摄影镜头品牌,老蛙才刚刚诞生4年。对于中国新兴的相机及镜头厂商来说,老蛙也只是一个缩影、一个代表,其他值得列举的品牌还有:研发出中国第一款可更换镜头数码相机的小蚁、发布中国第一款自动对焦镜头的永诺、以超大光圈镜头而闻名的中一等。
尽管中国的可换镜头数码相机和高性能镜头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中国摄影器材及相关行业的研发和制造能力,已今非昔比了。毫无疑问,中国目前能够生产出世界一流的无人机和智能手机,有能力制造出工艺水平一流的照相机和三脚架,也能开发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摄影镜头。那么,这一切为什么会发生在当下,而不是五年或十年之前?
“1亿多元打了水漂”之后
早在2004年10月,新华社《经济参考报》曾发文—《国产数码相机“技不如人”,至少落后20到30年》。文章源引时任中国文化办公设备制造行业协会照相器材行业部副主任曲金魁所言:1999年,原国家计委投资1.05亿元在上海海鸥照相机有限公司立项并引进数码相机生产线,当时预计项目建设周期为1999年至2001年,目标为形成年产量为60万台的33万像素、110万像素数码相机的建设项目,以此铸就海鸥“国家计委唯一的数码相机高科技产业化示范工程、第一条国际一流的数码相机装配线、第一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码相机、第一家数码相机出口企业、第一家数码相机摄影培训基地”五个“第一”的盛名。然而好景不长,1999年海鸥引进的是33万像素数码相机的生产线,可到2000年全球已经开始流行1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2002年流行200万像素,2003年流行300万像素甚至400万像素。全球数码产品研发能力的飞速提高将中国传统相机企业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我国花巨资引进的生产线也成了明日黄花。因此,“1亿多元打了水漂”。
其实,早在半个世纪之前,中国就成了照相机生产大国,但一直都没有成为照相机强国。
中国的照相机规模化生产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当时,北京、天津、上海先后诞生了一批公私合营照相机企业(后来均变成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年代,摄影器材生产和研发一直是“国家项目”,照相机还被列入“国民经济第四个五年计划”内容之一,因为它关系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直到中国加入WTO前夕,国家计委还发布了《关于组织实施数码相机产业化专项的公告》,在该公告的“专项的目标”中有如下描述:“力争到‘十五末,使我国数码相机整机产量达到500万台以上,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0%左右。”
无论有多少 “国家项目”或“政府规划”,中国照相机行业在技术进步方面都无法摆脱长期滞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不在于我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或技术能力低下,而是经济发展模式和所有制形式不适应这个民用产品的发展规律。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WTO,国家宏观经济层面就再也没有任何关于民用照相机行业的相关规划或扶持计划了,因为中国为了兑现“入世”承诺,将照相机列为“国家不予扶植、自生自灭的行业”。从此,“无形的手”替代了“有形的手”,中国的摄影器材及相关行业于是经历了自生自灭、自灭又自生两个时期,即清华紫光、北大方正、联想、先科、TCL、爱国者为代表的若干个数码相机品牌全军覆没,到小蚁微单相机、老蛙和永诺的高性能镜头、大疆无人机、华为智能手机、思锐三脚架等附件产品全面开花结果。
“中国品牌日”
时至今日,无论佳能、尼康,还是索尼、松下、奥林巴斯,在世界各大相机厂商的产品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中国。那么,在全球摄影器材的开发与生产领域,中国制造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中央电视台在“一带一路”特别报道节目中,对全球数码相机的生产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得出结论:中国制造的数码相机占全球比例为65%。为了证实这一结论,本刊编辑先是查阅了CIPA(日本照相机影像器材工业协会)官网年度数据和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关于中国数码照相机产量的“国家数据”,随后还请Gfk公司提供了全球及中国的相关调查数据,进一步分析后认为:央视记者得出的这一结论还比较靠谱。
从生产量来说,中国早在胶片相机时代就已经成了相机大国。加入WTO以后,中国更是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相机工厂”,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照相机厂商都在中国设立了生产基地,目前约有65%的数码相机产品底部标有英文“MADE IN CHINA”或中文“原产地中国”的字樣。然而,这些产品中的绝大部分仅仅是中国制造,而非中国品牌。
一个国家拥有多少世界知名品牌,代表着一个国家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高低。在全球实体经济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品的产量排名世界第一,但中国自有品牌排名世界前一百的,只有华为一个。再看下面一组数据: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公布的201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美国占据500强中的227席;英国、法国均以41个品牌入选并列第二;日本、中国、德国、瑞士和意大利是品牌大国的第二阵营,分别有37个、36个、26个、19个和17个品牌入选。中国虽然有36个品牌入选,但相对于13亿人口的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来说,显然还是一个“品牌弱国”。
2014年以来,我国自上而下推动制造业的“三大转变”—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今年5月2日,国务院批复国家发改委《关于设立“中国品牌日”的请示》,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这一来自国务院的“顶层设计”,意味着培育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知名品牌已正式上升到国家高度。
“明日黄花”与“今日新星”
数码相机时代之前,中国共有37家相机企业。数码相机时代到来之后,这些传统相机厂商都想尽快跨入数码大门,但除了江西凤凰和上海海鸥这“二鸟”外,其他都灰飞烟灭了。而凤凰和海鸥这两个仅存的传统国产品牌,在数码时代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先说凤凰。在数码时代到来之时,凤凰的决策者们认识到:要想掌握数码相机核心技术,凤凰即使用几十年的时间也实现不了。因此,在数码大潮中,凤凰选择了以退为进的战略,为其他品牌OEM(即定牌生产合作,俗称“贴牌”)。目前的结局是:尽管凤凰产品仍在,却没有了凤凰品牌。
再说海鸥。“1亿多元打了水漂”之后,上海海鸥照相机有限公司亏损严重,不得不在 2004年全面停产。2009年,来自深圳的民间投资人看好“海鸥”这个中国知名商标,随后,一个新的民资控股企业—上海海鸥数码照相机有限公司诞生(并非国有“上海海鸥照相机有限公司”)。2014年初,上海海鸥数码照相机有限公司发布了海鸥CK20和海鸥CF100两款数码相机(不可更换镜头),同年8月15日,新公司又在人民大会堂发布了海鸥CM9和海鸥CK10两款数码相机(不可更换镜头)。海鸥CM9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双镜头”设计,据说该相机是“自主研发,并填补高端家用数码机国货空白”。一些行家比较后发现:海鸥CM9的拍摄系统与海鸥另外一款专业便携机CF100在技术指标上完全一致,同时,海鸥CF100与松下即将淘汰的一款专业便携机LX7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其实,相机企业在起步阶段,模仿、借鉴,甚至贴牌都无可厚非,尼康和佳能早期就是这么做的,问题是海鸥数码照相机生不逢时,正当其开足马力生产之时,不可更换镜头的数码相机市场正遭受智能手机的冲击而急剧下滑。三年多时间过去了,“新海鸥”依旧处于亏损状态。
与凤凰和海鸥这“二鸟”的国有身份不同,最近几年崛起的老蛙、小蚁、永诺、中一均为民营企业。
在这几个“今日新星”中,永诺的资格相对较老,永诺之前主要开发闪光灯等摄影配件产品。从2013年开始,永诺才转向技术含量更高的产品—数码单反配套鏡头,不过永诺并没有从相对容易的手动镜头入手,一开始就进入了自动对焦领域。永诺最早研发的镜头是YN50mm f/1.4,但是由于技术不成熟而被迫下马。2013年7月,永诺终于开发出YN50mm f/1.8镜头,随后又发布了YN35mm f/2、YN85mm f/1.8和YN100mm f/2三款镜头(上述四款产品均为佳能EF卡口)。2017年,永诺推出了尼康版本的YN100mm f/2以及带有USB插孔的YN40mm f/2.8镜头,并且宣布正在研发YN14mm f/2.8超广角镜头。目前,永诺所有的镜头均为自动对焦产品。永诺镜头产品走的是高性价比路线,所有产品的价格仅仅是“原厂头”的一半左右。永诺镜头由于与佳能同规格产品非常相似,因此也遭受了种种质疑甚至专利纠纷。
沈阳中一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前身为中日合资沈阳美德康公司。最近几年,沈阳中一致力于开发超大光圈的摄影镜头。中一向来奉行“大光圈+低价位”战略,尽管中一的很多产品在世界上并非独一无二,但与其他同类镜头相比,中一产品要便宜得多,如徕卡Noctilux-M 50mm f/0.95 ASPH全画幅镜头售价为76000余元,而中一SpeedMaster 50mm f/0.95全画幅镜头仅为4600元。
老蛙所在的安徽长庚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这家公司主要由清一色的年轻人组成,其主攻方向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摄影镜头。该公司没有采用多数摄影器材企业起步时的模仿和低价战略,而坚持走“全球独创”路线,并获得了成功。
作为小米的子品牌,小蚁在2016年9月开发出中国第一款可换镜头的数码相机—小蚁YI-M1。世界上能够生产不可更换镜头数码相机的厂商很多,而有能力开发可换镜头相机的厂商却并不多见,由此可见这种相机的确是技术含量最高的机种。目前,除了日本的佳能、尼康、索尼、奥林巴斯、松下、富士以及欧洲的徕卡、哈苏和飞思外,只有中国的小蚁能开发可换镜头的数码相机及配套镜头。
结语
为了验证中国品牌的数码相机(及镜头)的实用性能,本刊特邀著名摄影器材专家、国家照相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顾问、《中国摄影》杂志编委钱元凯,对几种代表性产品进行了一系列详尽的测评。本刊今年第8期刊登了钱元凯先生撰写的《这一步走得有多远—小蚁YI-M1相机测评》一文,未来还将陆续刊登钱元凯对其他国货的测试报告。本期杂志,与本文一同刊登的还有本刊记者对钱元凯的专访—《国产相机与镜头的前世今生—钱元凯访谈》。
《中国摄影》杂志衷心希望:国货当自强,中国品牌的照相机和镜头早日实现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