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模式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体会
2017-10-27李平刘晓丹成绍武
李平+刘晓丹+成绍武
摘要:在当今高科技不断发展的经济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从培养“学术型”向“研究型”转变的关键时期。结合我校中西医结合天地恒一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为例,充分意识到产学研模式下对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创新能力,培养一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产学研一体化;高校;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1-0029-02
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持续推进,“高水平”科技人才的培养上升成为国家新的发展战略。高校不仅是传授知识、培育创新人才的地方,它也逐渐成为了国家创新主体及新知识、新技术的聚集地。科研创新水平已成为衡量一所高校实力的重要指标,是高校深入发展的源动力。走产学研模式是各高校培养创新人才,并将其新知识、新技术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普遍选择。
一、产学研模式的概念、形式及存在的优势
产学研中的“产”是指产业,“产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总称,又指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的企业的集合”[1]。产学研中的“学”是指高等学校,“研”是指科研机构,包括国家级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学中的重点实验室等。产学研结合模式是指企业、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机构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弥补对方的不足,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通过合作最终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社会企业通过对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提供资金、设备等方面的支持,发挥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机构的人才优势,弥补了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共建实验室、共同开发研究项目、共享科技资源等合作方式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合作,能够推动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产学研结合模式。1992年,国家经贸委、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共同组织了“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并由此建立了“产学研工程”办公室,这也标志着我国产学研结合模式的正式开展。而直到2012年,为了加强高校、企业、科研机构、政府的合作,努力促进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我国启动实施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通过这些年的发展,产学研结合模式已经对国家科技的创新、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深化改革、人才的培养等各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产”、“学”、“研”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新途径。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利用产学研结合模式的优势可以促进人才的培养和科研水平的提升。企业的发展需要以高质量的人才和科技创新为支撑,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则是高校的职能所在,高校能够为企业提供人才资源以及科研支持,而企业也能够为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提供实践平台。
二、加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产学研模式的关联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的竞争是知识经济竞争中制胜的关键。面对社会发展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与就业需求的变化,高校“学术型”人才的培养越来越不能适应和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不同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相关调查资料表明,企业除了需要技术型高级研究人员,更需要大量能进行生产、管理、经营的复合型、应用型综合创新人才。在这个知识引领经济的时代,企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技术创新和高级应用型人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在培养教学、科研岗位所需人才的同时,大力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性人才”。因而,迎接知识经济挑战,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尤其是高校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备受关注。研究生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的发展需要,必须适应和促进学科的发展,必须适应和促进研究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开放原则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原则,研究生教育需要对社会开放,现代的研究生教育职能已从以往单一的知识创新,扩展到创新技术、开发应用、转化知识等更广泛的领域。这样一种开放的选择,使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必须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2]。长期以来,“学术型”人才教育注重知识创新,缺乏对技术创新、知识应用的重视。产学研模式下的创新基地建设正好解决了转变过程中的最大难题——人才实践基地的问题。
三、以我校中西医结合天地恒一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为例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科198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点、2003年获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点,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湖南省重点学科。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湖南省精品课程、省级教学团队,拥有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具备较大学术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该学科的整体水平居国内同类学科领先水平。为了认真贯彻我省“科教兴湘”和“中部崛起”战略,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大力促进研究生教育与科技、生产相结合;广泛吸纳社会资源,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不断增强我校“中西医结合”研究生教育实力,为创建新型高校做出更大的贡献。与作为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新型的现代化制药企业——湖南天地恒一制药有限公司共同建立“培养创新基地”,这一产学研模式形成了多层次、较大规模、颇具影响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基地,通过充分利用双方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体现了以下几点优势:
1.秉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联合培养人才,多方位提供实践基地,以项目为支撑,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创新能力。
2.充分发挥科研团队优势和特色并进一步提升,針对劣势与不足之处加强建设力度,从而使科研团队的整体竞争力增强。
3.在人才培养的同时,也加大力度进行学科建设,提高企业的科研水平,为中西医结合学科体系的完善、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医药科研产业化做出较大的贡献。
4.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合作开展科技攻关项目,有利于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创造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5.为创新人才今后就业奠定基础,开拓渠道。
四、结语
产学研模式是以促进创新人才培养与经济科技紧密结合为出发点,加强科研思维与专业实践,加强综合素质培养与跨学科能力培养,与企业衔接,着力提高校内外教育资源的综合效益,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以培养人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企业或科研院所极具前景的科技项目为支撑,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重点,多学科融合的创新人才培育平台。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近几年来,虽然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如:校企合作层次偏低;合作效益不够好;合作双方观念有差异;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这些问题制约着高校产学研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影响双方的发展。而这些情况又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既包括国家经济情况、政府支持力度等因素,又包括高校与企业自身的因素,还包括合作环节中各个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相互关联,互相制约。认真探究、分析、解决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进而推进高校产学研合作工作的稳步发展,有待国家、政府、学校、企共同重视研讨解决。
参考文献:
[1]林崇德,等.中国成人教育百科全书[M].海南:南海出版公司,1994.
[2]薛天祥.研究生教育学[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l: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