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版是个圆圈:环环相扣,互为因果

2017-10-27秦文苑

出版参考 2017年8期
关键词:选题策划

秦文苑

摘要:编辑是一个出版社的核心力量,每一个新编辑都会经历找选题、找作者、营销图书等各种问题。选题从何而来,和作者应该是什么样的一种关系,应该做广泛涉猎还是做类型化的编辑……本文通过《致教师》一书的编辑策划,为人们解答了这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编辑 选题策划 营销图书

出版是一个分类非常细致的产业,针对不同的读者群,提供不同的图书信息。专门针对教师群体的图书,相对大众图书来说是一个比较窄小的门类,图书也多半被人理解为教材教辅。但以教师群体作为精准对象的图书《致教师》在上市一年后,因其卓越的社会影响力和销售数据,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2016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截至目前,图书累计加印了20次,销量过25万册,成为教师教育门类的黑马。作者朱永新老师是民进中央的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他在教育界有着强大的号召力。

选题都是环环相扣的: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类型化的编辑

做编辑很多时候,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因为你能有机会和那么多优秀的作者和灵魂接触。朱永新的名字起初进入我的视野,源于为自己做的图书“杨红樱破解童心系列”寻找写序言的合适人选。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徐鲁老师的推荐下,我们找到了朱永新老师,在研究朱老师和他的作品期间,让我对其有了绝佳的印象。虽然当时序言没有邀约成功,但在再三寻找当中,我们找到了首席教育专家卢勤老师来为杨红樱图书作序。也因此有了我们后期和卢勤老师新书《让每个孩子都精彩》的合作。

约稿序言之后没多久,2012年6月,得知朱永新来武汉,于是我们请朱老师来社里交流。在此之前,再认真拜读了朱永新老师十多本专著后,我给出了自己的策划方案——希望作者能在以往阐述新教育理念和实践之外,能有一本角度更小,读者对象定位为教师的图书,起初策划的名字为《一个普通的灵魂能走多远·教师篇》。在和作者深入交流后,朱老师同意了我们的方案。签选题容易,但成书难,特别是对于异常繁忙的朱老师来说。在锲而不舍,平均两个星期催一次稿的频率下,2015年5月,历时三年后,《致教师》稿件才得以成型。

在编辑的工作当中,认真仔细的准备、详细的策划方案和面对面的沟通,是作者了解编辑和出版社,以及顺利沟通作品的绝好机会,它远远比电话或邮件沟通更能促进相互之间的合作。而或许事情成功的关键,并不在于你多么聪明,也不在于你某一方面多么出类拔萃,更多的时候,是靠坚持或持之以恒才能达到。

因为《致教师》良好的销量,我的编辑工作仿佛重新被打开了一扇窗。被称为“中国最牛校长”的李希贵、“最美玫瑰”窦桂梅、“化错教学”的华应龙,教育改革者张卓玉、张志勇、李镇西、魏书生等一大批优質的教育作者进入了眼帘。同时我们也开始策划专门出版针对教师的优秀书系,如:大夏书系和万千书系等。

编辑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很早之前,我请教过前辈。他们告诉我:编辑工作是环环相扣的。起初我并不理解他们是怎么环环相扣的?因为最开始几年的编辑生涯,我总在做从零开始的图书——看到一本类型的图书,仔细研究,策划选题,成书,最后结束。再看到另外一种类型的图书,再从零开始……周而复始。当我永远都在从零开始时,编辑的节奏和成书对我来说显得异常困难,我永远都在为找作者、找选题发愁,出版的效率极低。而当沉浸于“大教育书系”之中时,我才猛然发现,当朝着类型化编辑之路迈进时,找一个作者不难,搞定一个作者也变得不难。

因为对《致教师》图书内容严格把控和营销的运作,如何把教育图书与文艺出版社相结合、如何发挥文艺社的优势、如何重新挖掘教育图书的营销渠道,我有了全新的认识。而这对教育作者的约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我有了和作者们深谈的资本。

像《致教师》一样,真正难的是成稿,为了协助相关作者写作,我开始以12周一次的频率和作者沟通,回答一线教师的困惑和提问,给这些作者们参考,引起他们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如很多作者所言:好稿子都是被催出来的。

当开始持续关注教育类图书时,更多教育类的选题和作者开始出现,这是之前做编辑所没有的情况。

因为杨红樱系列图书的序言,朱永新和卢勤老师先后进入眼帘。而先后,我们和这两位重量级的作者达成了合作。而因为和杨红樱老师的深入沟通,我们知道对她影响最深的是苏霍姆林斯基,因此我们引进了长江文艺出版社“大教育书系”的旗舰型产品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睿智的父母之爱》。因为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让我们看到了教育里面的一系列优秀作者。

这时我才真正了解“编辑工作是环环相扣”这句话的意义,这是做类型化编辑的另外一种解释。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图书的产品线,而不至于每年都在慌乱寻找选题中度过。

选题营销:图书营销的实际效果和辐射效果

图书营销,有作者的配合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作者心甘清愿配合,则需要让其感受到出版社的诚意。在图书出版3个月前,根据图书的特点,挑选适合微信传播的图书选摘内容、微博传播的短句、报纸和期刊适合刊登的书评就已经在和作者反复沟通中,一一开始准备。或许因为出版社快速的反馈速度和前期的营销沟通,作者也对图书充满了期待。

在作者的一一把关下,网店信息链接和维护,百度百科,豆瓣话题,在图书上市之初已经全部完成。而教育的相关微信号:教育部官方微信“微言教育”、100多万粉丝的“中国教育报”、40多万粉丝的好老师、307/粉丝的“教师博览”,“教师帮”“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师报”等,在图书上市三个月内,都一一选摘了新书的内容。这对新书的销量带来了直接的作用。2015年9月图书上市,2015年12月,图书已经销量过10万册。

线下的图书营销主要以专访和书评为主。上市初期,基于教师节的缘故,我们在《中国教育报》做了作者整版的专版,并在《光明日报》推出作者与2015年评选出的“最美教师”们一起谈《致教师》的座谈信息。除此之外,图书还进行了三场线下的活动。2015年9月5日作者与2015年评选的“最美教师”就《致教师》一书进行了座谈;2015年9月25日太原全国书市“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的新书讲座。2017年1月12日在北京举办《致教师》研讨会。这三次活动,完全摒弃了以往活动流于形式的特点,真正做到了由线下影响线上,达到带动图书销量的作用。endprint

太原书市的讲座,图书进行了精准的读者定位,我们没有放任讲座自行选择太原书市上非常庞杂的读书群体,而是主动联系太原市教育局和名师工作室,传递我们讲座的信息,并成功邀请太原教育电视台,依据现场的讲座和与名师工作室老师们的互动,录制一场高水准的电视节目,后期在电视和网络播出。而任何付出都获得了回报,图书刚刚上市的9月份,图书就加印了3次。

除了图书销量带来的直接拉动外,它的辐射效果也是非常惊人的。活动的组织,营销方案的沟通与实施,让作者看到了我们的跟进能力,作者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开始自发和全身心地推荐新书《致教師》。图书营销带来的另外辐射效果是,很多教育的作者,基本上都关注了上述相关教育的微信和媒体,当我们的营销一步步铺开时,也在他们心中,埋下了一颗可以发芽的种子。让后期的约稿变得容易了很多。

选题的感悟:作者和编辑,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都说编辑是为人作嫁衣的职业,但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优秀的作者,绝对能全方位促进编辑成长。朱永新老师和《致教师》,是让人能全身心投入的作者和图书。这个作者晚上12点在回复我的邮件,早上五点半又在回复邮件,能在14个封面方案中,迅速选取8个做微博征集,又能在三天内做第二次4选1的封面征集。并在一天24小时内,通过25封邮件,完全敲定封面方案和文字细节。这是我遇到的最高效的作者,没有之一。

他谦逊平和,允许人犯错,认真又比绝大多数人努力。每天坚持写作,通过约20多年的坚持,已经积累了近千万字的哲思。我觉得能遇到这样的作者,是非常幸运的事情。并非他们比人聪明,或许是因为他们比多数人都努力能坚守,也没那么多抱怨。朱永新老师的教育理想,通过近30多年坚守和努力,正在慢慢变成现实——现今加入“新教育实验”的学校已经达3000家,他通过自身的身体力行,正在影响中国一大批的学生和教师,正在影响中国的教育。他让我相信,这个世界真的不止鸡毛蒜皮的苟且,确有诗和远方。

他们的状态感染了我,以至于让我在后面图书营销的过程中,饱含热情,一直处于良性循环状态,让我能想到的营销方式,我都愿意去尝试。任何工作都有繁杂无趣的部分,但你发现那么多比你优秀、有能力的人,还比你更努力时,我也愿像他们一样再努力和坚守看看。我想,这便是编辑能从优质作者那里吸取的力量,也是编辑工作的乐趣之一。endprint

猜你喜欢

选题策划
浅谈科技类丛书的策划
浅谈民生新闻报道
新闻采访选题策划的必要性
新闻与历史的互动
浅谈引进版科技图书的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