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一线力量提升高职高专教材编写质量

2017-10-27汪芳

出版参考 2017年8期
关键词:早期教育

汪芳

摘要:目前高职高专教材质量低下,重复抄袭现象严重,理论性强于实操性,高校教师受考评机制束缚,参编意愿不强。以早期教育专业为例,引入一线力量,如医院医生、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人员、早教机构的资深教师,参与编写教材,既能丰富教材多媒体素材,又能调动其积极性。高校教师加一线力量,则是高职高专教材作者的最佳组合,发挥两者的优势,有助于兼顾理论与实践,显著提升教材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材 早期教育 实操性 一线力量

高职高专教材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同时由于持续扩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各路出版商都紧盯这块“大蛋糕”,导致市场竞争无序,乱象丛生。另一方面,定制化教材的流行和推广,又导致质量好、价格低的精品教材被拒之门外,劣质教材充斥课堂,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设置是为培养服务第一线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等应用型人才,是社会需求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高专院校,需要的是有一定理论基础、符合市场需求、实操性强的教材。作者是决定教材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如何寻找合适的作者是策划组稿编辑的头等大事。

一、高职高专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受业绩考核导向影响,优秀教师参编教材意愿不高

高职高专教材的作者主要是高校或科研院所的教师,素材则主要依托教师们多年的教学实践,将其教学讲义和心得体会整理成册。但目前高校对教师的考核“重科研、轻教学”导向明显,考核指标主要包括论文发表的数量和期刊档次、学术著作的出版情况、教学任务的承担情况、各级基金项目的中标情况等等,而编写教材的工作量一般不列入业绩指标。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這根指挥棒下,教师只能将大量的精力投入论文和专著上,而无暇顾及教材的编写。

2.教材质量低下,重复抄袭现象严重

编写教材,曾经是一件神圣的事情,也是一件令人自豪的事情,对作者的要求是极高的,既需要具备一定的学术涵养和专业水平,还需要考虑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教材也不同于一般的学术专著,不能是一家之言,必须兼具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但当前,高校教材市场呈现出一种虚假繁荣,品种种类繁多,而精品教材非常稀缺,很多教材内容大同小异,重复现象普遍,也没有达到应该具有的高水准,甚至有些是不规范的、容易产生误导的。而定制化教材,或者说校本教材的出现,更是加剧了这一现象。一些教师接下教材编写的任务后,因主观意识中对它的认可度不高,以及教学科研任务量大,会将教材分解后分配给自己的学生或者是刚入职的年轻教师编写,自己只负责根据教育部对专业课程的总体要求和教学大纲罗列章节目录,甚至是直接当“甩手掌柜”,只“挂名”而不参与具体的工作。而年轻教师或学生由于教学经验不足或缺乏严格的学术训练,只能求助于网络或现有的教材,导致教材的原创性、系统性和严肃性大打折扣。此外,目前在学术期刊中已广泛运用的查重系统,如中国知网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尚未在图书界推广和使用,也给出版社的把关增加了难度,导致这“最后一道防线”形同虚设。

3.教材理论性强于实操性,与高职高专的定位有偏差

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存在重理论灌输、轻实践体验的弊端,学生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高专做专职教师,这种从学校到学校的发展轨迹,导致教师的实践经验远远落后于理论素养。由他们主编的高职高专教材往往在内容、体系、结构上与普通高校的教材相差无几,甚至就是前者的缩略版、改写版。这样的教材忽略了高职高专与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定位上的区别,与基于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相脱节,造成教学中存在理论化太强、实操性太弱的问题,导致学生不爱听、不易接受,由于学生缺少体验实际操作过程的机会,实践技能差,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即使教材编写者有意加入一些实操性的内容,让教材更接地气,也苦于没有素材,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高职高专教材作者的新来源:一线力量

高职高专院校专业的实操性很强,很多专业的发展水平还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有些专业甚至是在市场倒逼下才产生的,比如新近开设的早期教育专业。

近年来,商业化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各地。早教市场成为朝阳行业,前景可观。目前早教机构主要有公立或私立幼儿园开办的早教班、商业化的专业早教中心。经济发达城市的早教市场呈现繁荣的景象。早教在一线、二线城市获得了充分发展,一线城市平均每个城市拥有50余家早教中心,在北京、上海甚至超过百家,形成了以社区为辐射范围的早期教育服务体系。

但由于缺乏监管,早教行业规范、监管和规划发展尚未建立起来。目前早教机构的师资主要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但学前教育与早期教育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难以无缝衔接。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多,国家也逐渐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2016年,教育部共批准了20所高校开设21个早期教育专业,加上之前已经开设早教方向的一些院校,截至2017年初,全国共有30余所高校开设了早期教育专业或早期教育方向,基本都是高职高专院校。因此,专业人才培养的艰巨任务催生了早教教材的巨大需求。

各地也纷纷出台了当地的0-3岁儿童教育指南或培养方案,如《北京市0-3岁儿童早期教育指南》《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福建省0-3岁儿童早期教育指南》等。在全国性的教育指南或培养方案出台前,各高校与出版社也正在抓紧研究0-3岁早期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与核心课程教材建设,以应对指南“空窗期”的学校教学任务和配套教材的出版任务。

目前相关专家学者根据0-3岁婴幼儿的发展特点,摸索制定了一套早教课程体系。总体而言,该课程体系是有别于传统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实操性课程的比例非常大,比如婴幼儿护理与急救、抚触与按摩、营养与喂养、安全教育、感觉统合促进与指导、亲子活动设计与组织、早教机构环境创设等等。这些课程是以往高校中很少开设甚至是尚未触及的领域,故这些教材的编写队伍也很难出自高校教师。在此困境下,必须在一线力量中开拓教材作者队伍,比如医院医生、非营利组织(如全球儿童安全组织)的研究人员、早教机构的资深教师等等。

三、整合一线力量的优势

这些一线力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实操性素材丰富

不论是医院的医生,还是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人员,或是早教机构的资深教师,他们在实践领域已工作多年,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相关案例。在编写教材时可以充分整合相关人才资源并进一步挖掘,以满足高职高专教材的编写要求。一线工作人员编写的案例生动的教材有望得到学生的青睐,也有助于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中尽快上手。

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趋势下,教材界也闻风而动,“立体书”应运而生。这类教材除了最基本的文字表述外,需要大量的图片,甚至可以用二维码技术,将作者掌握的音频、视频等材料,加入教材。而且在版权方面,他们更容易获得授权,以规避多媒体材料使用的版权问题。

2.不受考核机制约束,参与积极性高

这些潜在的作者大多处于学前教育的实践一线,不受高校或科研机构系统考核评价机制的束缚,自主选择性更大。编写教材对他们而言也是对多年工作的系统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还能自我提升,趁机深入学习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共融发展,因而就这些作者而言也具有个人的主观积极性。

对于商业性的早教机构或者是公办性的早教中心的教师而言,编写教材也是极具荣誉感的,将自身的经验传授给广大的学生,又是非常神圣的。若在编写教材过程中能争取到与知名早教学者合作,乃至进一步延伸合作领域,加强合作深度,则更有助于早教机构打响品牌,因此作者的编写工作也有望得到所在机构的支持。

作为一线力量,他们的劣势与优势是共存的,短板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而教材必须兼具理论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在此情形下,作者队伍的最佳组合是:学院派+一线力量。高校教师负责理论部分、框架体系,而早教机构或者非营利组织则负责提供具体生动的案例、实践经验。发挥两者的优势,互通有无、整合提升,有助于兼顾理论与实践,显著提升教材的整体质量,并受到学生的欢迎。endprint

猜你喜欢

早期教育
刍议婴幼儿早期教育中父亲参与的重要性
婴幼儿早期教育现状与分析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论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成长课堂”
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
玩具图书馆对幼儿早期教育的影响
浅谈交互式多媒体技术在婴幼儿早期教育中的应用
我国与发达国家早期教育政策发展的比较分析